把握“十三五”的时代特征和现实要求,推进农业科技跨越发展,需要做好“调整、优化、拓展、壮大、改革”五方面工作。
一是调整科技创新方向。加快调整农业科技创新方向和重点,实现从注重数量为主,向数量质量效益并重转变;从注重粮食生产为主,向粮经饲统筹和大农业转变;从注重农业种养为主,向种养加、资源环境等全过程全要素转变。
二是优化科技资源布局。加速构建适应和引领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科技资源配置体系,促进粮经饲和农牧渔等各产业、种养加以及资源环境等各环节科技资源的合理配置、协调发展;强化农业科技基础性工作、基础研究和集成应用,着力完善农业科技创新链;推进产学研结合,全力打造协同创新联合体;加强农业科技国际合作,加快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不断增强全球配置农业科技资源的能力。
三是拓展科技创新领域。加快现代科学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发展引领产业变革的重大突破性技术,扶持建设新兴交叉学科,培育新产业;加强盐碱地等非耕地的可持续利用研究,大力促进草牧业技术开发,广辟食物、饲料新资源,拓宽农业发展空间;强化配套技术研发,挖掘农业在休闲观光、文化传承、宜居生态等方面的潜力,拓展农业功能,促进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
四是壮大农业科技力量。优化人才结构,加强领军人才培养和创新团队建设。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强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大力扶持社会化服务组织,壮大农技推广队伍。健全以职业农民为主体的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机制,大力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业科技创新,形成万众创新的局面。
五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分工明确的农业科技体系,强化联合攻关,构建高效的协同创新机制。完善科技评价、成果权益分配、绩效管理等机制,充分激发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吸引社会力量、聚集多方资源,加快农业技术成果转移转化。推进农业科技法制建设,积极争取农业科技投入,不断营造良好氛围。
(三)“十三五”农业科技发展目标
到“十三五”末,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活力进一步释放,创新效率进一步提高,科技对农业产业贡献度进一步提升;农业科技投入、人才培养、条件建设、国际合作等工作取得显著成效;适应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农业发展要求的科学技术体系逐步完善,科技成果有效供给显著增强,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力争在战略必争的农业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领域实现率先跨越,在受制于人的现代农业核心关键技术领域实现技术跨越,在区域现代农业发展技术领域实现集成跨越。具体发展目标为:
——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农业科技创新基础条件不断改善,在现代种业、农机装备、农业信息化、农业资源环境等领域,获得一批原创性科技成果和关键技术产品,农业科技的支撑引领能力显著增强。
表1“十三五”期间主要农业领域关键突破技术和核心指标任务
序号 | 领域 | 关键突破 | 核心指标 |
1 | 现代种业 | ①农业种质资源表现型与基因型规模化精准鉴定技术;②优质、高效、抗逆、专用以及适宜机械化和轻简化作业的重大品种;③品种优质化繁育与分级加工技术。 | ①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7%以上,主要畜禽水产和设施蔬菜良种自给率显著提高,主要畜种核心种源自给率达到65%以上,主要国家级保护品种有效保护率达到95%;②良种在粮食增产中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在畜禽水产养殖中的贡献率达到30%以上;③全程机械化作物品种推广面积占总播种面积30%以上;④农作物种质资源保存总量达到55万份。 |
2 | 农业机械化 | ①粮食作物与主要经济作物机械化生产关键技术;②设施园艺与福利设施养殖工程技术;③农机核心功能部件及系统,与农艺相融合的农机设计及制造技术,主要粮食、经济作物和畜禽水产智能化农机装备;④农业机械化标准配置技术。 | ①主要粮食作物机械化技术水平显著提高;②主要经济作物机械化技术瓶颈取得重大突破;③畜禽水产设施设备基本满足健康养殖要求。 |
3 | 农业信息化 | ①现代智能农业机械装备核心部件及软件系统;②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大数据挖掘、知识服务关键技术及产品;③农业互联网、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融合技术、部件及网络服务平台。 | ①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信息化整体水平显著提升;②建立农业信息化数据标准和技术标准体系;③农业物联网国产处理器芯片与传感器核心部件市场占有率达到30%以上。 |
4 | 农业资源高效利用 | ①耕地质量提升与障碍因子修复关键技术;②种养业节水节料技术;③肥料减施增效理论与技术;④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⑤草地、海洋、滩涂等资源保护与开发技术。 | ①耕地质量提升0.5个等级以上;②农田有效灌溉率达到55%、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5以上;③主要农作物化肥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75%以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④草地生态系统生产功能和生态服务关系更加协调;⑤海洋、滩涂水域生产能力提升15%以上。 |
5 | 农业生态环境 | ①污染农田生态修复与安全生产技术;②面源污染控制技术;③草原生态保护技术;④美丽乡村环境综合治理技术;⑤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技术。 | ①中重度污染耕地面积占比持续下降,轻度污染农田农产品达标生产,中度污染农田农产品合格率达到85%以上;②农业面源污染氮、磷排放分别减少30%以上;③农业农村水源水质达标率显著提高,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0%以上;④全国草原植被盖度达56%。 |
6 | 农作物耕作栽培管理 | ①种植制度与结构优化模式;②作物可持续高产高效耕作栽培理论;③集约化、精准化、轻简化生产管理技术;④区域提质增效规模化生产技术。 | ①作物生产投入产出比降低10%;②作物生产自然资源效率提高10%以上;③耕作栽培技术在提质增效中的贡献率达到40%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