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基本原则
坚持绿色发展、标本兼治。绿色富国、绿色惠民,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与绿色化。坚持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相结合,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相结合,强化源头防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空间布局,推动形成绿色生产和绿色生活方式,从源头预防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坚持质量核心、系统施治。以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为导向,分区域、分流域、分阶段明确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目标任务。统筹运用结构优化、污染治理、污染减排、达标排放、生态保护等多种手段,实施一批重大工程,开展多污染物协同防治,系统推进生态修复与环境治理,确保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提高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
坚持空间管控、分类防治。生态优先,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管理,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建立系统完整、责权清晰、监管有效的管理格局,实施差异化管理,分区分类管控,分级分项施策,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坚持改革创新、强化法治。以改革创新推进生态环境保护,转变环境治理理念和方式,改革生态环境治理基础制度,建立覆盖所有固定污染源的企业排放许可制,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加快形成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强环境立法、环境司法、环境执法,从硬从严,重拳出击,促进全社会遵纪守法。依靠法律和制度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
坚持履职尽责、社会共治。建立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环境保护事权和支出责任,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落实企业环境治理主体责任,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激励与约束并举,政府与市场“两手发力”,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
第三节 主要目标
到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生产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环境风险得到有效控制,生物多样性下降势头得到基本控制,生态系统稳定性明显增强,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形成,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
专栏1 “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主要指标 | |||||
指 标 | 2015年 | 2020年 | 〔累计〕1 | 属性 | |
生态环境质量 | |||||
1.空气质量 | 地级及以上城市2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 | 76.7 | >80 | - | 约束性 |
细颗粒物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浓度下降(%) | - | - | 〔18〕 | 约束性 | |
地级及以上城市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下降(%) | - | - | 〔25〕 | 预期性 | |
2.水环境质量 | 地表水质量3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 | 66 | >70 | - | 约束性 |
地表水质量劣Ⅴ类水体比例(%) | 9.7 | <5 | - | 约束性 | |
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 70.8 | >80 |
| 预期性 | |
地下水质量极差比例(%) | 15.74 | 15左右 | - | 预期性 | |
近岸海域水质优良(一、二类)比例(%) | 70.5 | 70左右 | - | 预期性 | |
3.土壤环境质量 | 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 | 70.6 | 90左右 | - | 约束性 |
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 | - | 90以上 | - | 约束性 | |
4.生态状况 | 森林覆盖率(%) | 21.66 | 23.04 | 〔1.38〕 | 约束性 |
森林蓄积量(亿立方米) | 151 | 165 | 〔14〕 | 约束性 | |
湿地保有量(亿亩) | - | ≥8 | - | 预期性 | |
草原综合植被盖度(%) | 54 | 56 |
| 预期性 | |
重点生态功能区所属县域生态环境状况指数 | 60.4 | >60.4 | - | 预期性 | |
污染物排放总量 | |||||
5.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 | 化学需氧量 | - | - | 〔10〕 | 约束性 |
氨氮 | - | - | 〔10〕 | ||
二氧化硫 | - | - | 〔15〕 | ||
氮氧化物 | - | - | 〔15〕 | ||
6.区域性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 | 重点地区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5 | - | - | 〔10〕 | 预期性 |
重点地区总氮6 | - | - | 〔10〕 | 预期性 | |
重点地区总磷7 | - | - | 〔10〕 | ||
生态保护修复 | |||||
7.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率(%) | - | >95 | - | 预期性 | |
8.全国自然岸线保有率(%) | - | ≥35 | - | 预期性 | |
9.新增沙化土地治理面积(万平方公里) | - | - | 〔10〕 | 预期性 | |
10.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万平方公里) | - | - | 〔27〕 | 预期性 | |
注:1.〔 〕内为五年累计数。 | |||||
2.空气质量评价覆盖全国338个城市(含地、州、盟所在地及部分省辖县级市,不含三沙和儋州)。 | |||||
3.水环境质量评价覆盖全国地表水国控断面,断面数量由“十二五”期间的972个增加到1940个。 | |||||
4.为2013年数据。 | |||||
5.在重点地区、重点行业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总量控制,全国排放总量下降10%以上。 | |||||
6.对沿海56个城市及29个富营养化湖库实施总氮总量控制。 | |||||
7.总磷超标的控制单元以及上游相关地区实施总磷总量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