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产业布局
(一)优势产业布局
1.粮油产业。粮食产业布局:辽浑太河流域粮食主产区、辽西丘陵粮食产区、辽东山地粮食产区和辽南滨海粮食产区。突出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发展以优质水稻、玉米及特色杂粮和高淀粉马铃薯为主的粮食产业;油料生产布局:辽西北和沈阳等油料产区,发展以高油花生和大豆为主的油料产业。建设沈阳、铁岭、锦州、阜新4个花生生产基地,打造阜新花生生产与加工产业大市。
2.蔬菜产业。实施“千万亩设施农业提质增效工程”。以辽西和大中城市近郊为重点,同时推进东部山区特色型设施农业和沿海地区出口型设施农业发展。
3.水果产业。按照辽南和辽西水果产业带和中北部优势果品产区的“两带一区”总体布局,引导水果生产向优势区域集中。
4.畜牧产业。在沈阳、阜新、朝阳、铁岭、锦州等市县,推进猪、鸡、牛、肉羊主导产业示范区和绒山羊、肉驴、鸭鹅特色精品产业示范区建设。加快辽东辽南辽西绒山羊、辽育白牛、辽宁地方优质黑猪产业开发。推进辽西北草原沙化治理和辽中、辽南、辽西北及沿海地区现代饲料企业集群化发展。
5.渔业产业。在沿海地区结合区域优势,大力开展海洋牧场建设,科学投放人工渔礁,推广浅海生态健康养殖模式;积极推进水产健康养殖发展,开展水产养殖示范区建设,加快水产苗种良种化进程;实施品牌带动战略,打造辽参、大连鲍、丹东蛤、营口蛰、盘锦蟹、兴城多宝鱼等辽宁渔业品牌。
(二)特色产业布局
1.花卉产业。在朝阳、大连、抚顺重点发展球根花卉种球繁育;在朝阳、沈阳、大连、抚顺、本溪、辽阳、盘锦等地重点发展鲜切花生产及出口;在沈阳、鞍山、辽阳、丹东重点发展君子兰、丹东杜鹃等特色花卉生产;在铁岭重点发展观赏苗木产业。
2.中药材产业。以抚顺、丹东、本溪、鞍山、辽阳、铁岭等东部山区为主,构建具有辽宁特色的中药材产业体系。
3.食用菌产业。以抚顺、丹东、本溪、鞍山、辽阳、铁岭等东部山区及庄河市、凌源市、喀左县、朝阳县、建昌县为主,加快推进辽宁食用菌产业发展。
4.山野菜产业。以抚顺市、本溪市、丹东市、岫岩县为发展重点。
5.烟草产业。以凤城、宽甸、开原、西丰、阜蒙、彰武、建平、北票及昌图县九个县为发展重点。
五、工作重点
(一)巩固提高水稻全程机械化发展成果
1.主推大棚“集中育秧”。强化农机农艺融合,依托种粮大户、农机大户和农机合作社,积极推广大棚育秧机械化技术,推动冷棚育秧向工厂化育秧方式转变,由分散育秧向集中育秧和统一供秧方式转变。
2.努力推动“技术集成”。推广“两旋一翻”轮耕整地技术,示范激光平地技术,加大对高速插秧机、农用植保无人机、喷杆喷雾机、联合收获机以及秸秆处理机械的推广应用,分批建设一批谷物烘干中心,示范推广“互联网+农机”有关装备和智能决策系统。
3.积极开展“全程示范”。开展水稻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创建,每个集中连片示范规模2万亩,集成示范以规模化育秧、高速插秧、高效植保、机械收获和烘干以及秸秆处理为核心技术的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武装建立3-5个水稻生产机械化合作社。
(二)大力推进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
1.主推玉米“联合收获”。强化农机农艺融合,依托种粮大户、农机大户和农机合作社,积极推广玉米联合收获机械化技术,推动秸穗收获向籽粒收获转变。
2.努力推动“技术集成”。以“千万亩玉米全程机械化推进工程”为重点,推广大马力拖拉机配套的深松联合整地技术,加大对农用植保无人机、喷杆喷雾机等高效植保机械、联合收获机以及秸秆处理机械的推广应用,示范推广“互联网+农机”有关装备和智能决策系统。
3.积极开展“全程示范”。开展玉米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创建,每个集中连片示范规模2万亩,集成示范以保护性耕作、高速高效精量播种、机械收获以及秸秆处理为核心技术的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武装建立3-5个能够完成代耕、代种、代收“一条龙”机械化作业的玉米生产机械化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