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品种、工业原料和保健食品。近年来,鲜食和加工比例逐年增加,市场行情较好,已成为重要的高效作物。为充分利用各地光热资源,发挥甘薯在稳粮增收、提质增效上的重要作用,根据自然条件和生产特点,特提出2016年甘薯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一、北方薯区
(一)区域范围
本区位于淮河以北至北纬45°之间,主要包括北京、河北、山西、山东、河南、陕西等省(市)和江苏、安徽北部,以及吉林、辽宁南部地区。
(二)自然条件
本区属季风性气候,年平均气温8-15℃,无霜期150-250天,日照百分率为45%-70%,年降雨量450-1100毫米,土壤多为潮土或棕壤,平原区适合机械化作业,丘陵山地精耕细作水平高,是我国传统的甘薯主产区,为春、夏薯种植区。
(三)生产情况
本区位于我国粮食主产区,农业生产条件好,生产规模大,单产水平高,机械化应用广,种植面积占全国种植面积的30%左右。辽宁、吉林、北京等省(市),河北保定、陕西秦岭以北和山西北部,一年一熟,主要种植春薯,5月中下旬栽植。山东全部,山西南部,江苏、安徽和河南的淮河以北地区,陕西秦岭以南,两年三熟,春薯于4月下旬至5月中旬栽植,夏薯于6月中下旬栽植。全区主要种植淀粉型、鲜食型、色素提取型和食品加工用甘薯品种。甘薯在上个世纪曾是本区的主要粮食作物,近十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食用和食品加工用比例不断提高,甘薯逐渐成为本区重要的经济增收和保健作物。甘薯种植的规模化、机械化和集约化程度日益提高,逐步形成淀粉加工、鲜食和食品加工等支柱产业。
(四)发展对策
重点提高甘薯生产机械化和轻简化水平,促进产业提质增效。本区淀粉用甘薯种植和加工集中度高,适宜规模化种植和大中型企业带动;鲜食用甘薯生产区位优势强,亟需提高商品薯率。
——区域布局。山东丘陵、河北燕山南麓、豫西山地、淮河两岸、晋南旱垣和陕西东部山区是传统的淀粉型甘薯优势种植区域,重点发展淀粉型甘薯。冀中、鲁中、豫北、苏北、皖北、晋中、陕西关中等地区充分发挥区位和交通优势重点发展鲜食型甘薯。
——关键技术。示范推广脱毒(健康种苗生产)、地膜覆盖、配方施肥、化控、农机农艺配套、丘陵薄地“一改两增”轻简化栽培、平原旱地“两快一省”高效轻简化栽培和“一水一膜”轻简化栽培等技术。
——耕作模式。主要以甘薯单作、甘薯与花生(或小麦)轮作、甘薯与烤烟(或鲜食玉米)间作套种等模式。
二、长江流域薯区
(一)区域范围
本区主要沿长江两岸丘陵山地,地跨东部、中部与西部各省,包括四川、重庆、贵州、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等省(市),以及云南北部、安徽和江苏南部地区。
(二)自然条件
本区地处长江中下游两岸北纬30°左右的中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较好,热量充足,雨量充沛,年降水量多在1000毫米以上,全年无霜期225-310天(平均260天),年均气温16.6℃,秋季昼夜温差较大适于甘薯产量形成与干物质积累,是传统的甘薯种植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