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促进种植业持续发展
(二十)深入开展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突出重点作物,以用肥量大的玉米、蔬菜、水果等作物为重点,选择一批县(市)开展化肥减量增效试点,有针对性地落实减量措施。创新技术模式,改进施肥方式,推广新肥料新技术,加快高效缓释肥、水溶性肥料、生物肥料、土壤调理剂等新型肥料的应用,集成推广种肥同播、机械深施、水肥一体化等科学施肥技术,实施有机肥替代,推进秸秆养分还田,因地制宜种植绿肥,鼓励引导农民增施有机肥,提高有机肥资源利用水平。开展农企合作,加强与中化化肥等企业的合作,探索农企合作新机制,发挥新型经营主体作用,加快推进配方肥到田,示范带动化肥减量增效。
(二十一)深入开展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推进病虫统防统治减量,重点在小麦、水稻、玉米等粮食主产区和病虫害重发区,扶持一批装备精良、服务高效的病虫防治专业化服务组织,扩大统防统治覆盖范围,提高防治效果。推进病虫绿色防控减量,建立一批农作物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推进和蜜蜂授粉与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示范基地,集成推广一批绿色防控技术模式,培养一批技术骨干,加快应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替代化学防治,减少化学农药用量。推进精准施药减量,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病虫防治专业化服务组织为重点,推广高效低风险农药和高效大中型施药机械,提高农药利用率。此外,继续开展高毒农药定点经营示范县创建,推行专柜销售、实名购买、电子档案和追溯管理。扩大低毒生物农药示范补贴试点范围,加强农药使用安全风险监控和农药残留监控。
(二十二)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加强墒情监测,构建主要作物、关键季节和关键农时土壤墒情监测和发布制度。突出重点区域,在西北、西南、华北北部和东北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建设一批高标准节水农业示范区,加快农业节水技术示范推广。突出重点技术,根据区域水资源和气候条件,因地制宜推广抗旱品种、水肥一体化、滴灌、喷灌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继续抓好河北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加强技术指导和工作督导,确保试点取得实效。
七、加强法规建设,推进依法行政
(二十三)推动科学立法。做好新修订的《农药管理条例》贯彻实施,制定《农药登记管理办法》《农药经营管理办法》《农药登记资料要求》等配套规章,争取与新条例同步实施。加强沟通协调,推进《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尽快出台。修订《肥料管理办法》和《肥料登记资料要求》,落实行政审批改革任务。制定《耕地质量保护条例》,争取尽早列入立法计划。积极参与《土地管理法》《土壤污染防治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制修订工作。会同国家发改委等部门,积极做好《粮食法》的起草工作。
(二十四)推动依法行政。加强化肥、农药等农资市场监管。积极推进农业综合执法,打击假冒伪劣农资等违法行为,净化农资市场,维护农民利益。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普及农药、肥料管理知识,增强农药、肥料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管理者法治意识。规范农药登记管理,组建新一届农药登记委员会,规范登记程序,推进小宗作物用药登记,启动老旧农药退出机制,提高农药管理科学化、制度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