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创新驱动 农机迅“跑”
2015-01-15   来源:21CN网   

1.jpg

资料图

  61%的农机化率意味着我国农业生产方式已实现由人力畜力为主向机械作业为主的历史性跨越。然而,农机化发展的结构不平衡、农机运用基础设施条件差等问题依然存在。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确保农民“买得起、用得好、有效益”

  在1月14日举行的全国农机化工作会议上,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表示,2014年,全国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0.76亿千瓦,同比增长3.57%;农机化水平达到61%以上,提前一年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全年累计完成深松整地作业面积1.5亿亩,超额完成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1亿亩目标。

  10年跑赢35年

  61%的农机化率意味着我国农业生产方式已实现由人力畜力为主向机械作业为主的历史性跨越。2004年底,我国农机化发展史上第一部法律《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正式实施。此后农机化发展迎来了黄金十年,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10年累计投入超过1200亿元,补贴农机具超过3500万台(套)。农机化水平增幅超过法律实施之前35年的总和,农机工业总产值从854亿元增加到3571亿元。

  目前,我国农机产业集群初步形成,主要农机产品已能满足国内九成以上需要。中国农机市场不但没有被洋品牌垄断,还培养出一批竞争能力较强的龙头企业。“公司在产品研发上持续加大投入,实现了发动机、变速箱、前后桥等核心零部件自制,累计投入研发资金50亿元,重点突破高端新产品,产出大中型拖拉机、收获机械产品近100万台。”福田雷沃重工董事长王桂民说,10年来,公司农业装备销售收入由2004年的近20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109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18%。

  无论是大规模农业的美国,还是中小规模经营的日本、韩国,其农机化的共同特点是资金和技术密集,农户购买农机主要是自用。而我国农民户均耕地只有7.6亩,在中部和东部地区,户均土地更少。机械化大生产与小农户经营之间究竟是如何协调的?农机合作社、农机跨区作业就是答案。

  张桃林说,随着农民老龄化、土地流转加快,农机化对解决“谁来种地”大有可为。目前,主要农产品价格国内外倒挂,要降低我国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发展机械化尤为迫切。农民合作社、农机服务组织等日益成为农机化应用新型主体,对配套化、多样化的农机装备和服务需求旺盛。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6-183324-1.html

标签:农机 驱动 创新

上一篇:日照去年农机购置补贴3840万元 1.6万户受益
下一篇:甘肃农机化借势发力迈开追赶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