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业界标杆”企业牵扯出山西农机腐败窝案
2015-07-28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4年的3月底4月初,山西联新集团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新集团”)的销售经理一直在忙一件事——给山西省诸多市区县的农机局局(站)长打电话。

“业界标杆”企业牵扯出山西农机腐败窝案.jpg
资料图

  时任某县原农机局局长的张某就接到了联新集团片区营销主管打来的电话,电话那头交代,审计署正在查农机系统人员的经济问题,和审计人员接触时要注意点。张某心领神会,马上派人到太原把3个月前收受的5万元贿款退还给了联新集团。半年后,张某因受贿罪被判刑。

  截至2014年年末,山西省检察机关已对山西省农机系统109名工作人员涉嫌贪污受贿、渎职犯罪进行立案侦查,法院对其中二十多人作出有罪判决,其他人员正在由当地法院进一步审理之中。几乎所有犯罪都指向一个源头——联新集团。

  联新集团是一家总部在太原、以生产两款被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的玉米收获机而著称的企业。集团法人代表兼董事长刘某在山西颇具名气,有“山西省特级劳模”、“山西省功勋企业家”等诸多荣誉,并当选太原市第十三届人大代表。

  就是这样一个曾被视为“业界标杆”的企业,却牵扯出了一场震动整个山西农机系统的窝案,揭开盖子的,是审计署太原特派办。

  查处骗取国家专项资金问题,给不法分子敲响警钟

  “国家惠农政策和资金很多,但有的地区农民却没有真正得到实惠。审计工作要严肃财经法纪,加强对涉农资金的审计监督,揭露和查处骗取国家专项资金的问题,给不法分子敲响警钟,让农民真正从中受益。”太原特派办审计人员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

  在农机制销领域,联新集团“产销一体”的经营模式颇具特点。虽然只生产两个型号、售价在16万~24万元之间的玉米收获机,但由于单台就可以享受高达8万元左右的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联新集团“5年来就已取得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亿元以上”。

  审计开始后,特派办分析了联新集团的销售数据。联新集团开始“挺配合的”,主动提供材料。“猛一看,这个企业每单业务都有完备的销售信息和会计记载。”审计人员介绍说。

  “事先做了功课”的审计人员将审计重点放在了两种型号的玉米收获机所用发动机的采购业务上。通过对比发现,该公司销售报表显示5年间销售1500台左右的玉米收获机,但采购明细账却显示在此期间只采购了1300多台发动机。

  “玉米收获机像咱们平时开的轿车一样,每台机器的发动机号码都是唯一的,也就是说一台玉米收获机对应一个发动机,这个数字对不上,成了我们关注的重要疑点和线索。”审计组随即确定,重点审计联新集团提供的库存台账,但公司的库管员却以各种借口迟迟不予提供。

  为了获取关键证据,太原特派办请该公司提供了相关的业务数据。在纷繁芜杂的数据中,审计人员敏锐地发现了一个Excel文档,这个文档中记录了众多发动机号码,且被分为“原来的号码”、“现在的号码”两个类别。

  按现行制度规定,农机生产厂家必须把产品的批号、生产名称、规格、型号、发动机号码、大架号码等信息录入农机购置补贴信息系统。该系统“一年设置一个库”,发动机号码等产品重要信息只能输入一次,重复输入信息的产品则无法取得补贴资金。系统通过对产品关键信息的甄别,防止农机产品被“反复销售”骗取补贴资金问题的发生。

  通过数据分析,审计判断,联新集团通过篡改发动机号码的方式避开系统审核,实现反复销售。经审计人员查证,联新集团两种型号的玉米收获机分别使用两个型号的发动机。为了取得比对证据,太原特派办与发动机生产厂家取得联系,并拿到了厂家发售给联新集团的所有发动机号码。

  “他们把已销售出去的发动机拆卸下来,将原号码打磨掉,然后找人重新伪造发动机号码后,安装回原玉米收获机上,一台‘全新’的玉米收获机就能再次销售,并取得国家农机专项补贴资金了。每‘销售’一次就能赚取8万元左右的国家补贴。”审计人员介绍称。

  据太原特派办查证,联新集团共伪造了270多台发动机号码,仅此一项的涉案金额就高达2500多万元。“据我们掌握的情况,这个企业总共只买了1300台左右的发动机,之所以能卖出1500多台玉米收获机,全都是用上面的办法倒腾的。”一位审计人员说。

  审计人员在发动机号这一线索上取得了突破,但要想更为完整地掌握联新集团的违法证据,还需要更多的数据支撑。审计人员在联新集团调取销售数据时,负责销售的主管正在电脑前匆忙地操作着,一看审计署的人来了,赶紧关闭了几个窗口,慌乱之中,一个U盘文件夹引起了审计人员的关注,该文件夹名称显示为联新集团多年的销售数据。

  看到这些文件夹,审计人员请销售主管打开文件夹查看,但这位销售主管二话不说就拔出U盘,跑进了卫生间一直不肯出来。最终,在审计组与公司高层的沟通下,销售主管还是提交了U盘资料。在这张U盘的信息中,审计人员找到了联新集团向山西农机系统数十位负责人行贿的关键证据。

  审计人员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被审计人员和单位拒不配合办案的事儿并不少见,虽然审计法规定了被审计单位有提供材料的义务,但审计过程中,审计工作还是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挠,审计人员甚至受到人身威胁。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6-183076-1.html

标签:农机 腐败 山西 企业 业界

上一篇:农机经销商坑害农户谁来管?
下一篇:旌德:开展农机购置补贴工作督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