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明确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的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中央一号文件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为前提,以数量质量效益并重、竞争力增强、可持续发展为主攻方向,以布局优化、产业融合、品质提升、循环利用为重点,科学确定主要农产品自给水平和产业发展优先序,更加注重市场导向和政策支持、更加注重深化改革和科技驱动、更加注重服务和法治保障,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种养加一体、农牧渔结合的现代农业结构,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坚持底线思维,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牢牢守住粮食生产不滑坡、耕地不搞农转非的底线,将耕地面积稳定在18亿亩以上,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6亿亩以上,谷物播种面积稳定在14亿亩以上,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自给能力达到100%。
——坚持理念创新,拓展农业发展的广度深度。拓展视野、创新思维,牢固树立大生态理念,促进可持续发展;树立大食物理念,面向整个国土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树立大市场理念,统筹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树立大农业理念,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树立大科技理念,推进种机技配套、产学研协同。以新理念引领农业向广度、深度进军,引导农民念好“山海经”、唱好“林草戏”、打好“果蔬牌”,促进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坚持突出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根据主要农产品自给水平和生产优先序,突出重点品种、重点区域。在品种上,主要保谷物、重点保口粮,统筹兼顾棉油糖、蔬菜等其他农产品生产。在区域上,重点促进粮食主产区提升产能、农牧结合、粮经饲兼顾,努力提升大中城市的“菜篮子”产品自给能力,解决好资源过度利用和生态环境突出地区的生态修复、污染治理和资源保护问题。
——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综合考虑产业基础、区位优势、市场条件、资源禀赋等各方面因素,优先发展比较优势突出的产业或产品,做大做强、做优做精,培育壮大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主导产品、支柱产业和特色品牌,防止盲目跟风现象,避免产业同构、同质竞争,将比较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产品优势、竞争优势。
——坚持市场导向,尊重农民意愿。遵循经济规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利用市场信息和市场办法引导、指导农业生产,尊重农民意愿和经营自主权,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政府重点是做好规划引导和服务、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加大政策扶持和创造良好市场环境,充分调动各类生产经营主体积极性,不搞强迫命令和行政瞎指挥,不搞一刀切和大跃进。
(三)主要目标
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的主要目标是实现“两稳两增两提”。“两稳”,即稳定粮食产量和粮食产能,实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两增”,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农业整体素质提升和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两提”,即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使农业发展由数量增长为主真正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上来,由依靠资源和物质投入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