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工作思路、原则和目标
(一)基本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循序渐进的原则,以突破水稻育插秧“瓶颈”为切入点,以全区水稻粮源基地县为重点,以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推广项目和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整县推进试点等项目建设为抓手,通过建立机插育秧示范点,加大技术示范演示培训宣传力度,加强农机农艺融合、育秧基质等试验研究,积极探索符合广西水稻育插秧机械化发展的有效模式,加快推进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全面提升广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切实增强我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努力推进广西农业现代化发展。
(二)推进原则
——坚持行政推动,加大扶持力度。水稻生产事关粮食安全大局,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水平则决定水稻生产水平。要将推动水稻育插秧机械化从部门行为上升为政府行为,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力度。
——坚持市场拉动,提高经营效益。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鼓励开展水稻代育秧、代插秧等机械化作业,培育和规范农机作业市场,建立推动水稻育插秧机械化的长效机制。
——坚持示范带动,拓展辐射范围。建立多层次的水稻育插秧机械化示范区、示范点,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新技术新机具,以点带面,梯度推进,不断加快水稻育插秧机械化进程。
——坚持农机农艺融合,完善技术路线。加强农机与农艺的协同配套,从水稻的品种、栽培等方面,建立适合本地区水稻育插秧机械化的技术路线和技术规程。以农机为载体,推动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的规模化应用。
——坚持宣传推动,营造良好氛围。把加强新闻宣传作为推进水稻育插秧机械化的重要手段,提高农民群众对育插秧机械化作业的认知程度,争取各相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为水稻育插秧机械化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三)发展目标
根据《广西农业机械化发展“十二五”规划》、《广西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规划》提出“2015年,全区水稻插秧机拥有量达3.8万台,水稻机插水平达到32%”的规划目标,结合2014年度实际完成情况,2015年广西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目标是: 水稻插秧机拥有量达2万台以上,比上年增长0.45万台以上;完成机插秧面积800万亩以上,比上年增长110万亩以上;水稻机插水平达到25%以上,比上年增长5%以上。各市机插水平应当保持每年增长5%的持续增长速度,为全区水稻育插秧快速发展和加快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奠定良好基础。
三、主要工作内容
(一)因地制宜,多模式推广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
1、着力推进工厂化育秧技术。工厂化育秧标准化程度高,育秧质量稳定,适合集约化、规模化和市场化水稻育秧,是平原地区、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业种植公司等基础条件较好、种植经营规模较大的区域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2014年,我区已在贵港、桂林等市建立了27个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推广项目,重点建设工厂化育秧中心和烘干中心,推广应用效果良好;2015年继续在贵港、桂林等水稻主产区新建23个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推广项目。两年在全区建50个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推广项目,相应建成50个工厂化育秧中心和烘干中心,力争完成供大田机插秧20万亩以上。
(1)巩固完善2014年建成的27个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推广项目(工厂化育秧中心和烘干中心),指导其健康运行、示范辐射及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一要进一步加强技术模式研究,熟化技术流程,总结集成技术,确保育秧中心高效运行;二要强化农机农艺融合,加强与农业部门协调合作,为工厂化育秧中心提供系列技术指导服务;三要强化组织服务,组织秧苗供求双方共同合作,指导推动代育秧、代插秧作业服务供需双方签订协议,提高工厂化育秧中心的供秧能力。
(2)加大对2015年新增23个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推广项目(工厂化育秧中心和烘干中心)建设的指导力度,力争一半以上工厂化育秧中心早稻投入育秧生产,确保晚稻全部投入育秧生产。一要加强协调落实,解决建设用地、用电建设问题;二要加强技术指导,协助落实好工厂化育秧中心建设方案及承建单位;三要加强育秧技术培训,熟化技术流程,确保首次育秧成功;四要强化农机农艺融合,加强与农业部门协调合作,为工厂化育秧中心提供系列技术指导服务;五要强化组织服务,组织秧苗供求双方、代插秧作业服务供需双方签订协议,提高工厂化育秧中心的供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