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推进“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的政策措施
“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协调、强化指导、加大力度、推进落实,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构建农业生产发展长效机制。
(一)加强顶层设计。“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必须统筹谋划,搞好规划引导,有力有序推进。所在省份农业部门应成立结构调整的组织领导机构,明确责任分工,加强协调指导,落实政策措施,特别是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可行的结构调整方案,明确调整方向和重点,科学布局、合理规划,因地制宜推进结构调整。建立健全协作机制,定期开展工作交流,协调解决遇到的实际困难。
(二)强化政策扶持。“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涉及政府、农民、企业等多方面利益,需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支持地方政府主动推进结构调整,鼓励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积极参与结构调整。完善价格政策。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完善玉米收储和大豆目标价格政策,稳定种植收益,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完善补贴政策。研究建立合理轮作体系的补助政策,实现种地养地结合。完善金融政策。加强与各类金融机构的协作,积极创新农业金融产品和服务,引导和激励金融资金参与农业结构调整。通过建立信贷担保体系,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粮改饲”、发展现代草食畜牧业,促进农牧结合。同时,要加强主产区基础设施建设,保护核心产能。
(三)推进科技创新。“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需要科技创新,强化技术支撑。大力推进种业科技创新,根据玉米结构调整的需要,加快选育青贮玉米专用品种、高蛋白大豆品种,培育替代种植的高产优质的杂粮饲草等品种。大力推进技术集成创新,改进完善种植制度、栽培方式和配套机具,集成配套籽粒改青贮、玉米改饲草、玉米改杂粮、玉米改大豆等不同种植模式,筛选适宜粮豆轮作施用的除草剂等。
(四)加强示范引导。“镰刀弯”地区跨度大、涉及作物多,需要加强服务指导和信息引导,保证玉米结构调整任务落实到位。各地要因地制宜制定玉米结构调整的技术方案,推介适销对路、高产优质的作物品种,引导玉米结构主动调优、积极调特、努力调深。结合开展绿色增产模式攻关,集成一套玉米结构调整的技术模式,着力打造一批增产增效、节本增效、提质增效的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大力推进农牧结合,加大“粮改饲”补助力度,扩大试点范围,以养定种、农牧结合,带动“镰刀弯”地区种植结构优化。
(五)促进产业经营。“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不仅是面积的调减,更是产业的升级。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重点是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发挥其在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等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大力扶持龙头企业,重点是培育一批实力强、信誉好、联系紧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构建大型企业带动、中小企业拉动、新型经营主体联动的经营机制,推进订单生产、产销衔接、加工转化,助力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尤其要扶持发展大型畜牧养殖、加工企业和饲草企业,带动“粮改饲”和农牧结合。
(六)加强市场调控。健全统计监测制度,加强对玉米生产、消费、进出口、储运等重点环节的监测,建立健全中长期玉米供求总量平衡机制、市场监测预警机制和信息会商机制,及时准确掌握玉米市场动态。加强市场调控,完善玉米储备调控体系,优化储备布局,建立吞吐轮换机制。加强进出口调控,根据国内外市场供求情况,把握好玉米进口的节奏和规模。加大对粮食走私的打击力度,保护国内玉米生产者的利益。加强舆论宣传,引导社会公众适当调整膳食结构,大力倡导科学用粮、节约用粮。
农业部
2015年11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