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农业部关于“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
2015-11-02   来源:农业部   

  二、“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的思路目标和重点任务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总体部署,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质增效为目标,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强化政策扶持,依靠科技创新,加强信息引导,尊重农民意愿,加快构建“镰刀弯”地区粮经饲统筹、农牧结合、种养加一体、产业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着力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基本原则

  ——坚持因地制宜,做到有压有保。综合考虑“镰刀弯”地区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市场条件、产业基础等因素,保护优势产区,调减非优势区种植,优先发展比较优势突出的作物或产业,把玉米结构调整与培育区域特色农产品密切结合,避免产业同构、同质竞争,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产品优势和竞争优势。

  ——坚持市场导向,尊重农民意愿。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立足多元化、优质化的市场需求,通过规划指导、信息引导、政策扶持,合理安排作物品种结构。尊重农民意愿和经营自主权,搞好服务和引导示范,不搞强迫命令,不搞一刀切,充分调动各类生产经营主体积极性。

  ——坚持多业并举,推进产业融合。根据主要农产品自给水平和生产优先序,以销定产、以养定种,打造全产业链。减少籽粒玉米,因地制宜发展青贮玉米、鲜食玉米,统筹兼顾其他生态适宜性作物和优质饲草,科学推进种养结合、生产与加工结合。积极发展产前产后服务业,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坚持创新驱动,促进提质增效。加大科研投入,推进农科教、产学研大联合、大协作,突破结构调整关键技术瓶颈,培育重大科技成果,促进节水、节肥、节药等高产高效技术转化应用,增强产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创新生产经营方式,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示范带动结构调整,引导产业转型升级。

  ——坚持着眼全球,确保产业安全。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建立产业预警机制。用好用足国际农产品贸易规则,建立健全有利于保护农民利益、玉米生产持续发展的贸易管理机制。引导国内企业在国际市场配置资源、布局产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农业企业集团。

  (三)重点任务

  力争到2020年,“镰刀弯”地区玉米种植面积稳定在1亿亩,比目前减少5000万亩以上,重点发展青贮玉米、大豆、优质饲草、杂粮杂豆、春小麦、经济林果和生态功能型植物等,推动农牧紧密结合、产业深度融合,促进农业效益提升和产业升级。一是构建时空匹配的布局结构。立足各地的气候条件、生产水平和产业基础,因地制宜、突出重点,从时间和空间上合理布局,科学引导不同类型区域农业结构调整。二是构建用养结合的种植结构。优化种植结构,推行粮豆轮作等生态友好型耕作制度,建立用地养地结合的土地利用模式,促进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三是构建农牧结合的种养结构。充分挖掘饲草料生产潜力,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形成粮草兼顾、农牧结合、循环发展的新型种养结构,促进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草料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四是构建产加销结合的产业结构。建设鲜食、饲用及其他专用玉米原料基地,着力发展加工、物流和服务业,延长产业链条,增加生产效益。

  (四)技术路径

  围绕“镰刀弯”地区结构调整的目标任务,重点是推进“六个调整”。一是适宜性调整。重点是调减高纬度、干旱区的玉米,改种耐旱的杂粮杂豆和生育期短的青贮玉米。二是种养结合型调整。重点是粮饲兼顾,调减籽粒玉米、发展青贮玉米和苜蓿,以养定种,把“粮仓”变为“粮仓”+“肉库”+“奶罐”。三是生态保护型调整。重点是调减石漠化地区的玉米种植,改种有生态涵养功能的果桑茶药等经济林、饲草、饲油兼用的油莎豆等,既保护生态环境,又促进农民增收。四是种地养地结合型调整。重点是东北地区恢复大豆玉米轮作,因地制宜发展苜蓿玉米轮作,华北地区实行冬小麦夏花生(豆类)种植,发挥豆科作物固氮养地的作用。五是有保有压调整。重点是稳定玉米核心产区,调减北方农牧交错区、西北风沙干旱区、西南石漠化区等非优势区的玉米,特别是调减黑龙江和内蒙古第五积温带及部分第四积温带的玉米。六是围绕市场调整。重点是发挥龙头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实行订单种养、产加销融合。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6-182728-1.html

标签:农机 结构调整 指导意见 地区 关于 镰刀 农业部

上一篇:江苏省2015年度农业机械工程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公示公告
下一篇:黑龙江省关于现代农机合作社规范社2015年粮食烘干设施建设项目检查验收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