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湖北省关于印发玉米、马铃薯生产机械化技术指导意见的通知
2016-01-14   来源:湖北省农机局   

  三、播前准备

  1. 品种选择

  我省马铃薯种植各区域应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生产实际情况,选择适宜当地种植的优良品种进行种植,形成具有区域特色马铃薯种植和生产产业体系。

  2. 种薯处理

  播种前,应针对当地各种病虫害实际发生的程度,选择相应防治药剂进行拌种处理。在切割薯块时,切刀需用药液处理。为适应机械化作业,防止种薯块间粘结,需用草木灰或生石灰等拌种。

  3. 播前整地

  马铃薯为须根类作物,又是土里结薯,块茎膨大的体积相当于排除土壤的体积,整地要求达到土壤疏松,土块尽量细小,达到疏松深厚的土壤环境。对于降水较多的区域,要开好围沟、腰沟、厢沟,排除表面水、潜层水、地下水,采用垄作。

  平原区域整地作业可采用大中型作业机具进行旋耕、耙地、开沟、施肥等;其他区域采用中小型机具作业。

  目前我省种植大多采用垄作方式,分为单行起垄和双行起垄(宽窄行),单行起垄,行距60cm,株距10cm;双行起垄宽行距50cm,窄行距20cm。起垄作业宜采用中小型机具。如果是单作,冬季播种大春收获的马铃薯密度一般为4000~5000株/亩。

  根据马铃薯的种植要求,还应重施底肥。底肥用量应占全施肥量的60~70%,以农家肥为主。

  四、播种

  各地应按照当地的马铃薯品种特性,选定合适的播量,保证亩株数符合农艺要求。应尽量采用机械化精量播种技术,一次完成开沟、施肥、播种、覆土(镇压)等多项作业,在不同区域可选装覆膜、铺滴灌管和施药装置。作业要求应符合有关标准。种肥应施在种子下方或侧下方,与种子相隔5~7㎝,肥条均匀连续,苗带直线性好,便于田间管理。

  五、田间管理

  1. 中耕施肥

  在马铃薯出苗期进行中耕培土和花期施肥培土,应根据不同地区采用高地隙中耕施肥培土机具或轻小型田间管理机械,田间粘重土壤可采用动力式中耕培土机进行中耕追肥机械化作业。在砂性土壤垄作进行中耕培土施肥,可一次完成开沟、施肥、培土、拢形等工序。追肥机各排肥口施肥量应调整一致,依据种子施肥指导意见,结合各地目标产量确定合理用肥量。追肥机具应具有良好的行间通过性能,追肥作业应无明显伤根,伤苗率<3%,追肥深度6~10㎝,追肥部位在植株行侧10~20㎝,肥带宽度>3㎝,无明显断条,施肥后覆盖严密。

  中耕除草可结合追肥进行。头道要深中耕(17~20cm),及早造成疏松的土壤环境条件,以利匍匐茎的伸展和幼薯的形成。二次中耕要浅,并结合培土,这样既可增厚结薯土层,以利多结薯,又可避免块茎裸露于地面晒绿,抑制块茎膨大,龙葵素增加而降低品质。

  另外,在雨季要注意经常清沟排渍。

  2. 病虫草害防控

  根据当地马铃薯病虫草害的发生规律,按植保要求选用药剂及用量,按照机械化高效植保技术操作规程进行防治作业。苗前喷施除草剂应在土壤湿度较大时进行,均匀喷洒,在地表形成一层药膜;苗后喷施除草剂在马铃薯3~5叶期进行,要求在行间近地面喷施,并在喷头处加防护罩以减少药剂漂移。马铃薯生育中后期病虫害防治,应采用高地隙喷药机械进行作业,要提高喷施药剂的对靶性和利用率,严防人畜中毒、生态污染和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

  3. 节水灌溉

  有条件的地区,可采用喷灌、膜下滴灌、垄作沟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和装备,按马铃薯需水、需肥规律,适时灌溉施肥,提倡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6-182709-1.html

标签:农机 技术 指导意见 通知 生产 关于印发 湖北省

上一篇:环境保护部关于实施国家第三阶段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公告
下一篇: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关于填报《2016年联合收割机插秧机跨区作业证》需求量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