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安徽全柴集团公司:以科技创新引领跨越
2008-07-14   来源:中国广播网   


    安徽全柴集团有限公司始建于1949年,经过半个多世界的风雨洗礼,与新中国一起茁壮成长,多年来,始终坚持走科技创新之路,由小到大,从弱到强。

    结构调整,推进产品结构由农用向车用转变

    全柴1970年进入柴油机行业,1985年通过研制、生产适销对路的R175单缸柴油机,满足了农村一家一户对小型农机的需求,企业一举获得了快速发展,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大量民营企业进入单缸小柴行业,使该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全柴领导深刻的认识到继续产销品种单一的单缸小柴,不利于企业以后的发展壮大,全柴今后要继续的健康快速发展,必须发展车用多缸柴油机,使产品系列化、多元化,加快产品结构调整与升级。

    为推动企业进一步发展,适应市场的生存,全柴集中优势资源,积极推动企业上市,1998年全柴动力在上海交易所成功上市,利用上市募集的资金,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和技术改造投入,加快系列车用柴油机的研发,为产品结构调整的实施积蓄力量。

    经过对外合作与自主研发,全柴具备了车用动力的自主研发和生产能力。2000年,公司集中优势资源与北汽福田建立战略联盟关系,进行产品结构调整,由农用向车用转变,生产适用于轻型汽车柴油发动机。与北汽福田的战略联盟提升了全柴的市场竞争和适应能力,全柴车用柴油机的产销量连年增长,2002年全柴车用多缸柴油机超过单缸机成为主营业务,2004年车用柴油机的产销量超过10万台,2006年车用柴油机的产销量近18万台,成功实现了产品结构由农用向车用的成功转变。

    对外合作,加快新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

    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理事长对全柴的发展曾有过这样的评价:“如果按所有内燃机企业排名的话,全柴不算靠前,但是在生产转型的企业中,全柴发展最快,势头最好,这几年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

    从2000年的1.6万台到2006年的近18万台,全柴车用动力不仅在产销量实现了跨越式增长,而且成功的实现了产品配套由农用运输车向轻型汽车、皮卡汽车发展,并与北汽福田、江淮汽车、一汽红塔、一汽金杯、轻骑汽车、长丰扬子汽车等20多家国内知名整车企业建立了稳固的配套关系。

    全柴不断加强与国内外知名企业与研究所的技术合作,加快新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采用国际先进技术实现了产品由欧Ⅰ、欧Ⅱ到欧Ⅲ的升级,产品的技术性能和附加值都得到很大提升。2007年全柴通过与国外技术公司和上内所合作,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欧Ⅲ柴油机。

    为适应市场需求和企业产品结构升级调整的需要,“十五”期间,全柴大刀阔斧的进行了技术改造。投入近6亿元资金,从铸造、加工、装配、测试等进行了全方位的技术改造,建立了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加工、装配生产线;同时为了提高企业整体的运行效率,先后投资1000多万元用于企业信息化建设,搭建起计算机网络平台,实现了管理手段的信息化,为企业的经营决策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近年来,全柴以产品自主研发和对外技术合作促进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加大技术改造投入,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性能,使全柴车用动力市场份额不断提高,产销量持续增长。

    自主研发,促进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汽车环保节能的政策法规,严格控制汽车的排放,日益严格的排放要求对国内的柴油机厂商来说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谁能迅速的使产品的技术性能提升、品质优化,质量稳定而且经济实用,谁就能抓住这次发展机遇,在新一轮的产业高潮中占得先机。

    去年,全柴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4D22E欧Ⅲ系列柴油机的成功研制使全柴在产品科技研发上了一个新台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欧Ⅲ产品,在促进产品结构进一步升级的同时,也缩短了与国外同类产品的差距,促进国内内燃机技术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为全柴在“十一五”期间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经济增长点。2009年该项目将形成年产5万台批量生产能力,实现销售收入10个亿。

   “十一五”期间,全柴继续加大科技研发投资,在加大产品结构调整的同时,加大产业调整力度。到“十一五”末,将实现年35亿至40亿的销售收入目标,同时形成年产30万台车用及工程机械用多缸柴油机的产销能力。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5-26616-1.html

标签:农机 跨越 引领 科技创新 集团公司 安徽

上一篇:纽荷兰与意大利专家联手在中国向沙漠化开战
下一篇:2008年全国国企典型宣传聚焦潍柴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