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柴控股集团坚持以我为主,集成多方创新资源,激发各环节的创新热情,驱动企业技术创新链条有效运转,以超前的研发速度成为国内通用动力的创新风向标。
在潍柴集团的发动机车间,第2万台自主知识产权的“蓝擎”发动机正在下线。这也是今年中国国三排放标准刚刚正式施行,就进入量产的第一款国三标准发动机。
同期:潍柴控股集团技术总经理 孙少军:三年前,当我们国家国二法规刚刚实行的时候,我们潍柴动力满足国三排放法规的蓝擎发动机就已经研发成功,并投向市场。从今年7月1号开始,咱们国家要实行国三排放法规,但我们潍柴动力已经开发完成了满足国五排放法规的发动机。
曾经参与“蓝擎”研发的刘庆义,现在正承担着潍柴欧五发动机铸锻部件的性能测试,专职设计铸锻部件这项工作,刘庆义已经整整进行了10年。
同期:潍柴集团技术人员 刘庆义:原来是一个人带着几个人开发一个产品,现在是十几个部门几百个人同时开发一个产品,每个人承担一个环节,这样更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能力和体现每个人的价值。
在潍柴集团,像刘庆义这样的技术人员有一千多人。独立环节的个人潜能最大化,却不是驱动着潍柴创新链条高效运转的唯一动力。设立在奥地利和美国的潍柴海外技术中心,定期与国内进行着最前沿发动机技术信息的跨洋对话,与清华、同济等国内名校和德国博世、奥地利AVL等国际通用动力巨头的战略合作,以及32家零部件供应商组成的“创新共同体”的组建,则为潍柴技术创新链条提供了持续的外部动力。就在不久前,潍柴集团又与福田汽车签订协议,就发动机技术开发与整车性能提升进行全面合作。
同期:福田汽车公司党委副书记 赵景光:这种产业链上的合作,能够集成和整合产业链上各种优势的资源,尽快的进行创新,这种创新活动特别有针对性,它的成本特别低,特别有效,这种创新能够节约成本,整个的提升整个产业链上的技术水平,促进产业链的技术升级。
创新资源的有效集成,使潍柴集团始终保持着国内动力行业的技术领先优势。从适应客户需要到引导市场需求,从2001年到现在的7年间,潍柴集团仅投入技术研发的资金就超过了20亿元,以每年开发300多个新产品新品种、获得上百项专利的速度,加速着中国通用动力产业的技术进步。
同期:潍柴集团技术副总经理 佟德辉:把个人的创造力、国有企业的凝聚力和国际化的生命力,多方面地集成起来,就可以让这三方面的力量成为我们企业创新的价值源,也成为我们的创新链条的综合驱动力。(山东电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