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重庆市既可“上山” 又可“下水 渝产联合收割机抢了日产机“生意”
2008-09-02   来源:《重庆日报》   


    记者近日在潼南采访时看到,由重庆市首次自行研发生产的两款小型联合收割机刚一推广,就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竟在雨天里抢了日产联合收割机的“生意”。

    8月29日下午,潼南县阴雨绵绵,在双江镇至磨溪镇公路两侧,停了不少联合收割机,坐在运输车驾驶室里的机手,只能望着车窗外的雨点无奈地叹气。这些联合收割机大多是“久保田”、“洋马”、“井关”等日本产品,它们占领了国内九成以上市场份额。

    然而,记者却在磨溪镇八角村惊奇地看到,几台手扶式小型收割机仍在雨中收割稻谷,在没及膝盖的水田中,其作业效率仍然很高。一问方知,这竟是由重庆市生产的两款联合收割机。

    这两款联合收割机,一款由富派农机公司生产,一款由双恩农机公司生产:他们都是今年才取得推广许可证并进行试推广的,也是重庆市首次自行研发生产的联合收割机。

    为何日产联合收割机在一边“休息”,而渝产联合收割机却可在雨中作业?市农机推广总站站长汤长生告诉记者,关键在于对重庆气候、地理的适应性不一样:售价昂贵的日产联合收割机性能虽好,作业效率也高,但体积太大、过重,不能在水田里作业,若因下雨或露水多导致稻谷太湿,其精细的筛选系统易被堵塞,也不能下田作业。

    正因如此,重庆市虽已连续6年引进跨区作业,但机收面积只有100多万亩,只占全市水稻总面积的一成多。其原因在于,在重庆市1100万亩稻田中,800多万亩是位于丘陵地区的冬水田,日产联合收割机根本无法下田作业。

    另一个制约重庆市机收的“瓶颈”则是气候,水稻收割季节也是重庆市的多雨季节,一旦遭遇降雨,平坝地区的水稻机收作业也无法正常开展。

    而重庆市生产的这两款联合收割机就是针对本地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研发生产的,体积、体重都远远小于日产联合收割机,它们既可“上山”到丘陵山区作业,又可“下水”在冬水田里作业,还可雨中作业,一举突破了这两大“瓶颈”。

    汤长生说,目前他们已试推广了100多台渝产小型联合收割机,非常成功。明年起,它们将进入大规模批量生产期,预计3年里,全市将普及这种机器,届时,全市机收面积可达数百万亩之多。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5-26435-1.html

标签:农机 日产 生意 联合

上一篇:山东省国资委主任谭成义一行来山推公司调研
下一篇:成武县农机公司全力备“三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