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玉柴:上半年销量继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2009-08-03   来源:玉柴集团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玉柴依靠强大的创新能力及高新产品储备,努力克服困难,保持了上升趋势。2008年,玉柴集团销售收入突破200亿元大关,连续8年保持国内同行业产销量第一。截至今年6月30日,玉柴集团上半年累计产销发动机35.6万台,同比增长2.36%,销量继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玉柴地处西部城市,是一个没有整车厂与之配套的单一发动机厂,所在城市又缺少产业配套,之所以能位居行业前列,关键在于其始终坚持自主创新,在于其核心竞争力的全面提升。

  危机中交出亮丽答卷

  必须保持持续的自主创新能力,必须储备足够多的关键技术和产品,很多工作几年甚至十几年前就开始做了,才有玉柴今天逆势而上的局面

  一个企业要能应对任何市场风浪,必须保持持续的自主创新能力,必须储备足够多的关键技术和产品,很多工作几年甚至十几年前就开始做了,才有玉柴今天逆势而上的局面。

  当问及玉柴如何应对市场挑战时,曾主持国2到国5排放标准柴油机开发的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沈捷对记者说。

  沈捷讲这番话时底气很足,玉柴的业绩足以让他豪气顿生。

  截至今年6月30日,玉柴集团上半年累计产销发动机35.6万台,同比增长2.36%,销量继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实现含税销售收入77.9亿元,同比增长4.8%。

  当国际金融危机来袭时,玉柴集团董事局主席晏平坚持认为,危中有机,只要信心坚定、措施得力、方法得当,就能化危为机。而这个措施和方法,就是全体员工"以强烈的危机意识和责任感,促进玉柴创新发展"。

  2008年年底,玉柴集团以209.88亿元的年度销售业绩完美收官,如期实现"三年再造一个玉柴"的既定目标:发动机产销55万台,连续8年保持国内同行业产销量第一。这是玉柴继2005年后演绎的又一个"玉柴现象"。

  从2009年2月份开始,玉柴集团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良机,发动机生产订单大幅度飙升,其中玉柴股份公司2月份的生产订单就高达5万台,3月份订单超过7万台,在行业里引起极大反响。

  在国际金融危机面前,玉柴紧紧抢抓国家4万亿元投资拉动基础建设工程、汽车下乡政策、取消养路费收费、农民工返乡创业、农机具的政府补贴等政策带来的新机遇,在卡车、客车、通机等市场板块均取得了不菲的业绩。

  与此同时,玉柴的产业布局也取得新的突破,企业发展后劲更足。今年3月,玉柴股份公司与浙江吉利集团、浙江银轮公司共同投资兴建的济宁玉柴发动机股份有限公司奠基开工,该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国5型乘用车环保柴油发动机30万台的能力;年产10万台发动机能力的厦门玉柴公司也正在加紧建设,日前已经通过企业生产许可证实地核查评审;玉柴北方农机生产基地---湖北玉柴多菱发动机有限公司自去年9月投产后产销两旺;投资1.5亿元建设的玉柴专用汽车生产基地投产后取得了近亿元的北京奥运工程项目,实现了工程车批量出口越南;第一期年产20万台汽车电器产品的玉柴博耐特电器有限公司生产基地建设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从经营数字指标,到一系列扩张动作,玉柴发展呈现出强劲的上升势头。是什么推动着玉柴迎难而上,并不断扩张着其市场领域呢?答案就是玉柴背后所依托的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

  自主创新引领前行

  这种宽系列、多产品的发展格局,强大的产品研发能力,使玉柴基本实现了市场需求什么,就能生产什么

  "我1982年到玉柴工作时,玉柴就一个机型,叫6105Q;现在玉柴有多少机型、多少系列产品,多得我也记不清了!"玉柴股份公司总工程师沈捷对此不无感慨。

  据统计,玉柴柴油发动机现在有13大系列、1300多个品种。这种宽系列、多产品的发展格局,强大的产品研发能力,使玉柴基本实现了市场需求什么,就能生产什么。"东方不亮西方亮",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时,玉柴总能拿出适应变化的产品,迅速投放市场,从而保持企业发展。

  沈捷认为,这一切都是以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为依托的。

  1989年,玉柴研发出了6105QC机型,这一产品一度占据中国同类产品50%的份额,造就了玉柴的第一次辉煌。令玉柴没有想到,这一产品刚获"部优"产品不到两年,市场发生了急剧变化,而新机型却迟迟没法推出,玉柴市场快速萎缩。

  "我们原以为这么好的产品,再卖几年应该不成问题,没想到这么快就会发生变化。好在我们最后咬咬牙,在一年内推出了二代机型,挺了过去。"沈捷说,"经历那次以后,我们吸取教训,从此大力研发产品和技术,一是为了储备技术,二是为了培养人才。"

  以自主创新作为发展轨道的基石和飞跃的支撑,玉柴通过不断的努力和探索,形成了具有玉柴特色的自主创新体系和自主创新工作方法。以技术创新为核心,打造了中国动力的自主品牌,在国内创造了多个"首家":内燃机行业首家荣获全国质量奖、首家实现全系列排放达国3标准柴油机批量生产和投放市场、首家成功研发排放达国4标准柴油机并实现批量生产和投放市场、首家研发并成功生产国5柴油机、首家成功自主研发轿车用柴油机并具备生产和配套能力、首家推出ISG城市客车混合动力。

  近年来,玉柴的专利申请量迅速上升。其中2006年一年就获得国家专利85项,名列获得专利单位第一位。2007年又申报136项,获得89项,继续保持专利量第一名。2006年12月YC6J、YC6G系列柴油机获得"中国汽车自主创新成果创新奖"。2007年荣获广西惟一的"自主创新成就奖",完成60多个技术研究项目。

  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地为玉柴开辟着新的增长点。2007年3月25日,玉柴在北京公交采购国4发动机招标中成功拿到了450台的订单。9月24日,第二批发动机采购中,玉柴成功中标600台,约占国4发动机招标总量的三分之一,是国产品牌中惟一成功竞标的企业。同年12月,在第三批发动机采购中,玉柴战胜所有国外品牌,一举将全部订单866台收入囊中。2008年,约2000辆配装了玉柴国4发动机的奥运专用车辆驶上北京街头,服务"绿色奥运"。

  此外,玉柴及时调整了经营策略,瞄准中轻型工程车市场的快速启动和农机市场大幅度增长的机会,及时开展突破"产品危机"的特别行动,有针对性地研发市场需求旺盛的产品,在短短5个多月时间里,取得了20多项突出成果,带动了玉柴全系列四缸发动机和传统中型发动机的全面增长。

  创新人才培养是关键

  一个优秀企业,不但能生产出高质量产品,更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近几年来,玉柴围绕节能和环保两大主题,全面落实"提高产品技术水平,完善产品结构"技术创新战略,年均研发投入都在2.2亿元左右。之所以在自主创新上取得如此多的成绩,沈捷认为,除了投入到位外,关键还在于玉柴所拥有的一支强大的人才队伍。

  作为玉柴研发团队主阵地的玉柴工程研究院,目前拥有科研人员360人,其中博士18人、硕士56人、高级工程师28人,形成了一支具有跨国企业背景和实践经验丰富的研发队伍。

  在玉柴,除了顶尖的专家和博士团队,本科生方阵已成为一支中坚力量。"我们的本科生非常好用,不少人已成为专业骨干。"沈捷告诉记者,玉柴先后送了好几批次的本科生到全国各大学去读研究生,但玉柴送本科生去读研有两个特点:一是每个人都带着课题去,公司还给每个人发了5万元课题费;二是每个人都负责发动机的一个系统。

  "这样把这些人召回来组合在一起,就能进行技术集成,就会产生一个新机型。"沈捷说。

  为了追踪国际先进技术,玉柴也会与国际一流的发动机研发机构进行合作。"我们与国外合作,不是要对方把产品弄好交给我,而是要派出人去共同参与研发设计。"沈捷说,"这样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我们自己的发动机设计人才。"

  把培养一批科技英才作为公司重要任务之一,玉柴坚持按工资总额的1.5%提取培训经费,在人才培育方面始终保持最高的培训费用投入。玉柴确立了一个明确的人才发展目标----团队化、立体化、职业化、国际化。此外,玉柴还建立起独具特色的,以"基础培训、技能培训、素质培训、学历培训"为主要内容的公司级、部门级、班组级三级培训网络。

  玉柴还为人才创建多渠道、多平台的职业发展通道,对所有员工进行职业生涯的设计与规划,比如对技术人才进行职业等级认证工作,对管理人员实施攀登工资等等,旨在实现公司战略目标与员工职业价值的双赢。

  在人才激励方面,玉柴采取协议购房激励、项目积分奖励、新品提成奖励、重大科技进步奖励等举措,如在2005年、2006年重大科技进步奖励中,玉柴分别拿出400万元和228万元重奖突出科技人员,共有10个项目、152人次获得奖励。

  "一个优秀的企业,不但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更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人才。玉柴之所以这么多年能在各种挑战中站稳脚跟、奋力前行,就在于它拥有了一笔巨大的财富,那就是一批高素质的创新人才。"玉柴集团董事局主席晏平说。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5-26072-1.html

标签:农机 行业 领先地位 保持 继续 销量 上半年

上一篇:危机还在继续,欧洲各农机巨头把目光转向中国
下一篇:华源莱动启动国III/国IV技术改造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