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高人为峰――写在五征改制十周年之际
十年,对于一个人来说意味着成长、经验还有感悟的历程。十年,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则意味着不断创新、发展和文化积淀的过程。
十年前,沐浴着新世纪的和煦春阳,“山东五征车辆制造有限公司”如同一只涅盘的凤凰,挟着现代企业制度的生机和活力,呈现于世人面前。自此,五征人敞开产业报国的胸襟,以振兴民族工业为己任,励精图治,奋力拼搏,开始了一次又一次创造辉煌的过程(历程)。
企业改制,为五征注入了新的活力,为五征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这是孕育五征人梦想新的起点,这是百年五征历程上重要的里程碑。
足迹印证梦想。回顾十年风雨,五征走过了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由传统制造业向现代制造业转变的两个战略发展阶段,形成了农用车、汽车和现代农业装备三大产业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回顾十年历程,五征已成为人才聚集的高地,科技发展的沃土。技术装备水平提升,产品研发能力增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院士工作站”组建,汽车产品获得2010年中国年度车型大奖,职工获得全国技能大赛状元……,五征令业界刮目;回顾十年历程,五征坚持管理创新,追求独具特色。“危机生态管理法”、“企业管理奖”、“政府质量奖”……现代化的管理,让企业一次次化蛹成蝶,创造了中国机械行业的“五征现象”和“五征奇迹”,铸就了“中国驰名商标”;回顾十年历程,五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企业文化内涵不断丰富。
秉承“诚信、协同、创新、卓越”的企业精神,坚持“服务社会、造福大众”的经营宗旨,立足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不断创造着新的发展优势。今年,五征集团销售收入一举突破100亿元,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十年发展,十年辉煌,“五征”已经屹立在民族工业之林,在神州大地叫响!
山高人为峰,海阔天作岸。而今,五征又站在一个新的更高的起点上。五征将以永不满足的豪情,着眼未来,奋力开拓,超越自我,开创民族工业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破茧成蝶――五征改制背景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市场经济改革的大潮风起云涌,国企改革如火如荼。为了推进企业建立起“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从1994年开始,国务院决定在百家企业进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1997年9月,党的十五届一中全会明确提出,用三年左右的时间,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困境,力争在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同时为推进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坚持“抓大放小”:重点扶持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对于量大面广的国有中小企业,采取了改组、联合、兼并、股份合作制、租赁、承包经营和出售等多种形式逐步放开搞活。
五征(原五莲县通用机械厂)作为市场经济的一个分子,同样经受着来自市场的洗礼。1996年,全国农用车总产量迅速膨胀,导致企业恶性竞争,一批农用车生产企业纷纷停产或倒闭。此时的五征由于生产规模较小,产品竞争力较差,综合经济实力弱,加之在急剧变化的市场形势面前缺乏应急应变措施,一下陷入了极其困难的境地,近一半的生产线被迫停产,经济效益大幅下滑,企业经营难以为继。1998年被国家经贸委列为重点脱困企业。面对困境,五征模拟民营企业经济运行机制大刀阔斧地进行内部改革,压缩机构、精简人员、推行岗位工资制、完善分配机制,机构压缩了一半,人员精简了三分之二;走差异化发展路子,创新产品,增强产品竞争优势;转变产品经销方式,改代销、赊销为现款提货,消除了企业经营风险,加快了资金周转。通过此次改革,企业焕发了生机与活力,1999年扭亏为盈。通过此次改革,打破了“铁饭碗”,尤其是解决了传统国有企业职工中存在的“大锅饭”和“等靠要”的思想,初步建立起了科学的用人机制和激励机制,为企业后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00年是国企三年脱困的最后一年。为响应国家号召,五莲县委、县政府决定对五莲县通用机械厂等县属国有企业进行改制。2000年1月2日,县政府召开改制工作协调会议,对五莲县通用机械厂改制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明确要求五莲县通用机械厂及早制定改制方案,加快推进企业改制进程。3月24日,山东五征农用车辆制造有限公司创立大会暨第一届股东(代表)大会召开,由五莲县通用机械厂职工持股会、国有资产代表共同出资,依法成立新公司,员工全员持股。此次改制,解决了企业的产权问题,使企业的管理者腾出精力经营企业,甩开膀子干企业。职工成了企业的主人,干劲十足。此次改制,调动了全员积极主动性,激发了干部员工的干事创业热情,令企业活力倍增。自此,五征迈进了健康持续发展的快车道,开创了企业发展史上的新篇章。
困境中崛起 危机中超越――10年业绩概述
五征改制10年,也是五征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10年。10年来,尽管市场形势复杂多变,风险与挑战频现,从改制之初的势单力薄,到初入汽车行业的彷徨,再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压力,可以说是困难重重。但是,全体干部员工在董事会的正确领导和决策下,解放思想,抢抓机遇,迎难而上,积极稳妥地实施既定发展战略并适时调整优化,创造了一个个发展奇迹,谱写一曲曲发展篇章。
1、产业结构调整实现重大突破,三大产业协调发展。10年来,五征人靠顽强的毅力,勇于拼搏,战胜了农用车产销规模大于五征几十倍的众多厂家,抢到了行业前列,创造了以小搏大、以弱胜强的“五征现象”。利用农用车的发展优势,2006年并购了浙江飞碟汽车,进入了汽车行业并迅速崛起,用3年多时间实现了同行业5-10年达到的业绩。2009年,并购山东拖拉机厂,迅速拉长了产品链。五征成功地实现了由单一农用车向汽车与现代农业装备产业的转型、升级,新产品与传统产业优势互补,齐头并进、竞相发展。2010年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
2、自主创新体系搭起了新平台,研发能力显着提升。10年来,始终坚持科技先导,突出人才战略,建立起了以国内外专家领军的层次合理、专业齐全的产品研发团队,技术中心被认定为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建立起完善的研发组织体系、研发流程及试验检测条件,加强与国内重点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国际技术合作,消化吸收先进技术。产品研发已由传统的经验、类比设计上升到现代理论、量化设计,自主研发的奥驰载货汽车获得 “ 2010年中国卡车年度车型轻卡奖”。
3、装备制造条件实现质的飞跃,核心竞争能力提高。10年来,特别是“十一五”期间,瞄准国内外前沿技术,高起点规划,先后投资10亿元进行了核心制造能力建设,不断逐步掌握了汽车核心关键零部件的设计、制造技术,不断制造高附加值产品,五征正由传统制造业阔步迈向现代先进制造业。
4、不断优化营销网络和服务体系,铸就了家喻户晓的五征品牌。10年来,五征坚持以“服务社会、造福大众”为经营宗旨,秉承“用户第一、经销商第二、五征第三”的经营原则,自市场调研、产品策划、研发、采购、制造到营销、服务全过程都全面关注顾客与市场,以质取胜,以诚信赢得市场,在全国31个省市区建立了1000余处营销网点。五征在中国广大农村的影响已是根深蒂固、妇孺皆知,五征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5、培育以人为本的学习型企业文化,形成了人企共进的发展局面。10年来,五征用“诚信、协同、创新、卓越”的企业精神和“打造百年五征,振兴民族工业”的企业愿景引导和激励员工爱岗敬业、奋发工作。推崇“人人是人才”,建立了灵活的用人机制和创新激励机制,保持了强烈的学习创新能力和竞争意识,培养了一支事业心强、业务精、忠于企业的员工队伍。致力建设学习型企业组织,大力营造浓厚的全员学习氛围,实现了企业与员工的共同进步。2009年,职工张念利在第五届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中获涂装工第一名。坚持以人为本,善待员工,积极改善职工生产生活环境,不断增加员工收入,让员工共享企业发展成果,激发了职工劳动热情,增强了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了企业健康、和谐、快速发展,企业也因此被授予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称号。
6、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运行质量,奠定了百年五征的发展基础。10年来,不断加强和深化企业管理,不断学习推行精益生产、订单制、信息化等现代化管理方法和手段,始终保持了良好的经济运行质量,资产收益率连续多年列全国工业企业前10位,被评为“机械工业现代化管理企业”企业,连续获得两届山东省政府质量管理奖,2009年获得山东省首届企业管理奖。五征的发展引起国内外客户及行业领导、专家的关注,五征将成为高端人才、技术、资金以及国内外重点客户汇集的高地,将创造新的奇迹。
一路风尘酸甜辣,力搏群雄居后来――10年历程回眸
解放思想 把握命运
回顾五征十余年来的发展历程,每一次大的跨越与发展都是思想解放的结果。
1998年,当企业发展面临困境时,五征通过模拟民营企业运行机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打破“三铁”,砸破“大锅饭”,改革用人机制,革除国企“痼疾”,实现了脱胎换骨,重新焕发了生机与活力。作为一个有30余年发展历史的县属国有企业,在职工长期生活在“等靠要”、吃惯“大锅饭”的环境下,对企业运行机制进行改革,无异于一次革命,需要莫大的勇气与改革的魄力。
2000年,五征由国有企业改制为全员持股的民营企业,解决了企业的产权问题,经营者与职工成为企业的所有者,激发了广大干部员工的创业热情,企业迈向了健康持续发展的快车道,开创了五征发展史上新的篇章,这无疑是五征发展史上的第二次革命。
进入新世纪以后,在农用车行业衰退与下滑、业内众多企业相继倒闭、破产的形势下,五征逆势而上,销售收入连年大幅增长,经济效益不断翻番,公司上下产生了一种小富即安的不良思想。如何实现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成为摆在五征决策者面前绕不过去的坎。公司领导层经反复论证,认为必须走多元化发展之路,规避行业风险,最终决定利用在农用车产业形成的优势,向与农用车关联密切的汽车产业发展。如何跨出第一步,非常的不易。五征地处县城的厂区所在地块狭窄,企业后续发展缺乏腾挪的空间,对此,五征的决策者将眼光瞄向了与日照市区相隔不远、地域开阔、交通条件好的潮河镇。2003年,五征在离县城80余里的潮河镇的田野投资4000万元开始建设轻型车厂,这成为五征迈向汽车产业的第一步,也由此拉开了五征汽车城乃至日照市北经济开发区建设的序幕。当时,人们大多不理解,就是五征内部很多人员也持怀疑态度。历经7年发展与积淀,五征汽车产业初步形成了较强的竞争优势,在汽车产业稳稳站住了脚跟,五征汽车城、日照市北经济开发区已初具规模,这为五征及五征汽车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如果没有五征决策者当时的解放思想,就不会有五征汽车产业、五征汽车城乃至日照市北经济开发区的今天。
进入2007年,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产业升级及产品升级,五征又面对着新的形势和竞争环境,公司决策者敏锐地感到过去传统的思维方式、工作作风和组织体系已经不适应企业多元化发展、快速发展和产业升级的需要。对此,决定在公司上下进行内部整顿,力求实现第二次脱胎换骨的转变。公司层层开会传达整顿要求,展开解放思想大讨论,展开思想整顿、作风整顿与组织整顿,层层签订责任状,提高全员责任心,转变工作作风和领导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努力提高全员素质,为五征产业升级创造了条件。
2008年下半年,世界金融危机肆虐全球,五征同样经历了严峻的考验,最困难的10月份产销量不及产能一半。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市场形势,五征人没有被吓倒,而是努力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品创新和提升装备水平等方面寻求突破,积蓄发展优势。一是致力于研发团队的建设和产品研发能力的提升,靠产品拉动市场;二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创造新的产业优势;三是在整体制造水平和关键零部件上下功夫,努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优势。一系列举措的实施,收到了明显的成效,到2009年年初,已摆脱了危机的影响。2009年春,在世界金融危机仍在蔓延之时,五征主动出击,一举并购山东拖拉机厂,在业内产生了重大影响,拓展了农业装备产业链,借助山拖的产品、技术、市场基础,为农业装备产业的发展夯实了基础。
现如今,五征的决策者又提出了新的解放思想议题,那就是向国际化发展,创造五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优势。我们期待着五征的明天更美好……
运筹帷幄 决胜千里
五征改制十年来,实现了快速、高效、跨越发展,被行业誉为“五征现象”和“五征奇迹”,这是我们进行企业发展战略研究,推进实施企业发展战略的结果。
2000年,企业改制后,五征开始进行企业发展战略的研究。我们认为一个企业要想有长远的发展,就必须立足当前,着眼未来,积极吸取前沿的管理思想和先进企业的成功经验,克服“小富即满”的思想,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基于此,我们正确分析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自身的优势因素和劣势因素,给自己一个合适的定位,适时调整发展思路,按照既定的战略方针、战略重点和战略步骤层层推进。
2000年,五征制定了第一个企业发展战略――“十五”发展战略:“2001年,产销农用车8万辆,销售收入6亿元;以后每年递增30%左右,到2005年,生产规模达到20万辆,销售收入15亿元,跨入行业前3位,市场占有率达到10%……”。
通过脚踏实地地开展工作,积极实施人才战略、品牌战略、基础管理战略、低成本战略、创新战略,确保了战略目标的实现。“十五”规划第一年,销售收入6.2亿元,增长33%,超额完成第一年规划目标。进入“十五”第二年,又是高奏凯歌,销售收入增长66%。2003年增长138%,销售收入达到23.3亿元,提前两年多实现了原“十五”规划目标。
提前并超额完成第一个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给我们鼓足了勇气,公司又及时制定“十一五”发展战略,提出了实现由传统制造业向现代制造业转变的目标,确立了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研发能力、制造水平和产品水平的发展思路,计划到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基于农用车行业持续萎缩下滑的分析,我们决定利用在农用车行业形成的优势,向产业关联度高的汽车与农业机械行业发展。2005年底并购浙江飞碟汽车挺进汽车制造业;2009年并购山东拖拉机厂,拓展了农业装备产业链,实现了产业升级。围绕“十一五”发展战略规划,我们积极引进国内外高端人才,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发展关键核心制造技术与装备。企业研发能力、装备制造水平与产品水平得到了显着提高,企业迈向现代化。
进入2010年,五征及早着手谋划走国际化之路的“十二五”发展战略规划:到2015年,企业销售收入达到200亿元,国际市场销售收入占20%以上,将五征打造成中国乃至世界闻名的机械制造企业。
我们有理由相信,有企业发展战略的指引,有五征人脚踏实际的开拓进取,五征的“国际化”发展目标一定会实现。
完善机制 创造活力
机制是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源泉。过去,五征是传统的国有企业,人浮于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几近破产。面对困境,我们模拟民营企业运行机制,对企业进行脱胎换骨的内部改革,使企业焕发了生机。2000年企业完成改制,从根本上解决了产权问题,企业生机无限。
十年来,五征不断完善激励与约束机制,制定目标奖励和期权奖励等措施,利用激励杠杆作用,充分体现员工价值,调动干部员工的主动性,干部员工的干事创业热情空前高涨。我们不断根据岗位的重要程度和责任大小调整薪金结构,修订薪金管理制度,向重点、重要、关键岗位倾斜,突出知识,突出技能,多劳者多得;建立了期权激励机制,将每年新增的部分净资产作为期权,奖励给有突出贡献、关键岗位人员以及技术人员,达到增强责任心,增强战斗力,促进企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的目的;建立了创新激励机制,实施项目负责制,调动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干事创业的激情;建立完善了职称评聘晋升制度,每年组织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进行考试与评议,按比例授予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技术职务,按级别享受补贴;建立完善了首席技师与技术能手选拔管理制度。对生产一线员工,在全公司范围内广泛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通过实践操作和理论考试,选拔集团首席技师,评出集团、分厂、车间级技术能手,每月分别给予400元、300元、200元和100元的技术职务补贴,并制定考评办法,鼓励各级技术能手钻研业务,带好徒弟,勇于创新,促进了一线职工整体技能水平的提高。
机制创新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通过不断完善激励与约束机制,制定目标奖励和期权奖励等措施,增添了发展活力,保证了企业健康高效发展。
产品创新 抢占先机
2000年前,五征产品主要是以农用车为主,在行业价格大战时,五征选择了走产品创新之路,建立了产品开发设计中心,依托高校的人才技术优势,不断开发领先市场的新车型。在业内率先开发出开天窗、带暖风、电启动、液压制动等具多种功能的农用车,引领了行业潮流,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卖点,形成了较强的产品竞争优势,实现了差异化发展。
企业改制后,五征将产品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2000年成立了五征技术中心,并与上海交通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山东理工大学、中国汽车技术中心等大学及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成立了吉大-五征工程技术中心、山大-五征机械工程学院,优势资源共享,共同进行人才培养、技术攻关与产品研发。2004年,五征技术中心被山东省经贸委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009年升级为“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被认定为“山东省首批工业设计中心”。
近几年来,我们先后投资上亿元配备了先进的研发、试制试验的软件及硬件设备,提升了开发能力。同时,建立产品创新激励机制和期权奖励制度,实施项目负责制,连续5年创新奖励超过100万元,2009年创新奖励达到300万元,调动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干事创业的激情,使五征产品在产品品质、新技术应用上一直领先于同行业,形成了强大的产品竞争优势。应用汽车技术开发推出的“奥翔”三轮汽车,成为三轮汽车标杆产品,引领了行业潮流。自主开发的“奥驰”载货汽车在与全国轻卡行业众多优势产品的较量中,凭借过硬的产品设计、制造工艺水平及产品综合性能获得了“2010年中国卡车年度车型轻卡奖”。“奥驰” 1700汽车获得首批“山东省工业设计优秀产品奖”。目前,五征载货汽车已形成“奥驰”、“奥微”、“福尔达”、“福临门”等四大系列200多个品种。五征载货汽车月产达4000辆,在行业内稳稳地站住了脚跟,并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与国外设计公司联合开发的180马力大型拖拉机,采用世界先进技术,可替代进口产品。五征自主开发的玉米收获机械、马铃薯全程作业机械、大型喷灌机械均代表了国内最先进水平,已经形成批量生产。目前,五征正积极与多家国际着名设计公司和企业开展经济技术合作,全力推动现代农业装备产业发展。新产品的相继推出,形成了强大的产品竞争优势,助推了企业快速发展。近3年,五征新产品投产率达80%,新产品产值率达到85%以上。目前,五征已形成了农用车、汽车、现代农业装备三大产业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
技术创新 持续发展
90年代的五征,装备水平差,产品质量靠工人的技能和责任心来保证,没有能力与大企业相抗衡,只能选准必需的技术装备做突破口,创造最基本的生产条件。
2000年改制后,五征实现了良性发展,开始有资金、有能力进行大规模的技术改造,逐步创造基础生产条件,扩大生产规模。“十五”期间,共投资3.8亿元,新上农用车总装线、底漆线、车架生产线、喷涂线,极大的提高了产品质量和产品自制率,使公司年生产能力达到20万辆。新上轻型汽车生产线、汽车检测线、农业装备生产线、车桥生产线和汽车配件制造基地,具备了年产农用车50万辆、轻型汽车6万辆、农业装备10万台、汽车配件30万套的基本生产能力。
“十一五”期间,五征提出突出科技发展与进步、实现由传统制造业向现代制造业转变的目标,全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优势,丰富企业内涵。瞄准国内外前沿技术,高起点规划,先后投资10亿元进行了核心制造能力建设,新建车身模具制造、车身大型覆盖件冲压项目,实现了覆盖件模具的计算机集成制造,车身制造水平和能力得到了质的提升;建起了汽车铆接车架项目,采用了大型数控技术、自动中频焊技术、模块化模具系统、柔性铆接工艺系统和具有计算机自动校平技术的6300吨大型数控压机系统,具备了一流的车架制造能力;建起了汽车桥箱制造项目,采用模块化柔性制造技术和敏捷重构思想实现了车桥和变速箱制造工程,具备了现代车桥和传动系的制造能力。大型加工中心、三坐标测量机、激光三维扫描仪等高精尖设备得到应用,五征已逐步掌握了汽车核心、关键零部件的设计、制造技术。
同时,对车身厂、车辆厂、汽车一厂、汽车二厂、农业装备公司等的冲压、焊装、涂装、总装进行了系列扩能升级,使企业的装备制造能力与水平大幅提升,汽车年产能已提高到10万辆,农用车年产能达到60万辆。新规划的5万辆中卡项目和15万辆微卡项目已开工建设。五征已由传统的农机制造企业阔步迈向现代先进制造业。
管理创新 转危为机
管理的目的不纯粹是为了增加效益,管理要覆盖开发、生产、销售以及服务全过程。通过规范有序的管理,实现零缺陷、零库存、无漏洞,使工作质量、产品质量和经济运行质量全面提升。
过去,五征管理粗放,管理水平低。改制十年来,五征不断从企业内外两方面入手,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将质量管理贯穿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一方面,加强了对内部生产过程的监控管理。2002年导入了ISO9001国际质量认证体系,努力将各项质量管理措施落到实处;另一方面,狠抓了配套产品的质量管理。公司的外协配套生产企业多达500多家,为保证配套产品质量,制定和完善了《外协配套管理规定》,理顺了配套秩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市场化运作机制,对配套企业实行了ABC分类动态管理,有效地提高了产品质量保证能力。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认真做好收益分析,实施1%战略,促进各项工作循序渐进的提高。为有效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五征建立了以成本费用考核为主,质量、计划、工艺、现场等专业管理与考核结果挂钩的成本核算体系,通过抓成本管理,营造了从车间到班组、从班组到个人,从节约一滴油、一度电、一滴漆入手,处处抠成本、人人搞节约的浓厚氛围。不断加强财务管理,制定了完善的《财务管理办法》,严格财务监督,加快资金周转,提高了资金利用率;完善了贷款支付方式,改变原来的不定期付款,为一月两次定期付款,成为同行业率先规范付款制度的企业之一,此举成为配套商纷纷加盟五征的一大亮点,提高了供货效率;加强了应收账款管理,变经销商代销、赊销为带款提货,彻底扭转了过去货款受制于人、两项资金占用居高不下的被动局面,使产品库存和应收货款降为零,大大加快了资金周转,降低了生产成本,企业实现了良性发展,创建了现代化的生产、营销、物流管理体系,使产品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不断提升,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2009年,五征集团的流动资金周转率达到7.42次/年,是2000年的2倍;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336.75%,比2000年提高198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为30.1%,比2000年降低61个百分点。
企业先后获得“山东省管理创新十佳企业”、“中国机械工业现代化管理企业”、“山东省首届企业管理奖”,连续两届获“山东省质量管理奖”,五征管理水平迈向现代化。
营销创新 铸就品牌
五征坚持以“服务社会、造福大众”为经营宗旨,秉承“用户第一、经销商第二、五征第三”的经营原则,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创新营销手段,建成了农用车、汽车和现代农业装备产业多元化立体市场营销网络体系,促进了三大产业快速发展。
自80年代生产农用三轮车以来,我们逐步建立起了以山东、东北为主,面向全国的营销网络,但是当时的营销体制仍是沿用计划经济时期的赊销方式,经销产品靠推销、赊销,呆坏帐压得企业喘不过气。1998年五征借企业改革、产品创新的东风,建章立制,变赊销为经销,凭过硬的产品质量、完善的服务、忠实可靠的信誉,赢得了经销商的认可,开创了营销工作新局面。
进入2000年,我们在行业中率先在中国人民大学组织经销商、业务骨干参加“营销培训班”,学习先进的营销理念、营销方法,改革旧的营销模式,创新营销局面,这次学习培训对推动五征营销事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市场体系建设中,坚持采用政策扶持、资金支持等优惠措施扶优扶强,促进经销商不断发展壮大,并坚持县内只设一家经销商的原则进行网络布局,有效地避免了同业竞争,保护了经销商利益,赢得了经销商的信赖和支持。经过多年市场风云的洗礼,不仅塑造了五征这个知名品牌,更重要的是与经销商建立起了一种有情、有义、有利的关系,实现了同心、同德、同赢。
近几年,我们致力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推动企业多元化发展,制定实施了巩固农业车产业,加快发展汽车和现代农业装备产业的发展战略。为了适应产业发展需求,我们依据不同的产业与市场,分产业制定完善营销政策,根据汽车与现代农业装备的产业特点,加快推进专业化的营销体系建设,细分市场,优化网络布局。我们一方面鼓励经销商树立长远发展观念,跟上五征发展步伐,在原有建成的农用车市场和已形成的品牌影响力的基础上,增上汽车或现代农业装备营销业务,扩大经营范围。扩建和完善经销门店和服务站,提高服务水平,借势做大做强营销品牌。一方面在全国扩点布局汽车和现代农业装备营销网络,整合五征与山拖的市场网络,逐步建立起了1000多处农用车、汽车和现代农业装备专业化、立体化的市场营销体系,营销服务队伍已近2000人。
我们还积极探索新的服务方式,满足汽车与现代农业装备市场发展需要。积极推进市场信息网络化管理,科学布局市场网络与市场拓展,着力做好售后服务工作,使售后服务与配件供应实现了信息化管理。投资完善了售后服务中心,开通了全国免费服务热线;依托经销网点和社会化专业汽修厂,新建240家汽车特约服务站,形成了以特约服务站为主、经销网点为补充的遍及全国的售后服务网络。
五征借助成熟的农用车销售网络快速将汽车和现代农业装备新产业产品推向市场,创造了发展新优势。又借新形成的汽车和现代农业装备市场影响推动了农用车市场的发展,扩大了用户对五征品牌的认知度,提高了五征产品的影响力,专业化、立体化市场网络体系成为助推五征三大产业发展的根本。
人才兴企 成就未来
企业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强力引擎。
2000年以前,五征作为地处县城的中小企业,名不见经传,人才招引困难,每年招收的大学生不过十来个人,中专生都被企业视为宝贝。
企业改制后,公司制定了人才强企战略,上下牢固树立人才强企理念,将人才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大力提倡“唯才是举、知人善任”的观念,把善于发现人才、科学使用人才、积极培养人才作为衡量企业领导成员及中层管理人员称职与否的标志。同时,大力倡树“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风气,对成绩突出的人才,给予物质与精神奖励。本着“才尽其用”的原则,对人才放手大胆使用,为人才发挥聪明才智搭建广阔的舞台,在公司上下营造了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
为了尽快扭转公司人才奇缺局面,我们及时确定“引进急需的,用好现在的,培育后备的”人才工作思路,成立人力资源部和职工学校,制定引进、培育办法,建立完善人才引进培育体系。首先,针对公司区位无优势、竞争力弱的实际,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引进技术人才。先后制定了大学毕业生、专业技术人员待遇的有关文件,给予引进的人才在政治、职称、工资、期权、住房等方面极高的待遇;公司每年按新增净资产的一定比例作为期权,奖励在产品开发、技术创新等方面贡献突出的技术人员,并为他们提供终身教育和进修培训的机会。同时,在每年人才交流会、招聘会召开期间和大中专生毕业前夕,我们充分利用报纸和网络大力宣传公司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并派人员到各大专院校,积极组织毕业生来企业现场参观。上述举措的实施,加上公司健康持续发展与知名度的提升,每年都有大批的大学毕业生加盟五征。2007年,五征自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引进3位有20多年汽车产品开发经验的汽车博士,助推了汽车产业的发展。2006年以来,公司自中国农机院、河北农科院、一拖研究所等多家科研机构引进8名农业机械领域专家,促进了五征现代农业装备的发展。目前,五征拥有拥有本科以上科研人员已达860人,其中博士4人、硕士(含工程硕士)64人,高中级工程师185人,特聘研究员2人,科技顾问12人。
五征十分注重对各类人才的培训、培养,与吉林大学、山东大学联合举办工程硕士班、机械工程研究生课程班、汽车专业本科教育五征班,着重培养具有汽车技术独立开发能力的高层次专业人才,有140人参加了学习。先后选派300余人到吉林大学、山东大学、山东理工大学、一汽、二汽等高校及科研院所进行深造。同时,与国外设计公司签订全面合作协议,在联合开发产品的同时,加强人才培养,促进研发体系和研发流程与国际接轨。
五征以高校为伴,与学者为友,充分发挥外部人才优势资源,为企业发展助推加力。2001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姚福生来五征考察,成为访问五征的第一位院士。随后,中国工程院院士艾兴,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大学汽车学院院长郭孔辉,中国工程院院士、电动车专家陈清泉教授相继来五征集团考察访问。原机械工业部部长何光远一次率领由10名工程院院士组成的院士考察团来五征考察,指导五征发展。着名经济学家、中国发展研究院院长艾丰和中央党校、国务院研究室、中国社科院、部分高校的3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五征发展战略高层论坛,为五征发展把脉定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张小虞,中国汽车技术中心主任赵航,中国农机工业协会理事长高元恩等众多行业领导、专家先后来五征考察、讲学,为五征乃至新产业发展出谋划策,对五征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以人为本 和谐百年
五征视员工为企业的财富。在企业发展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改善职工的生产、生活条件,让职工在五征这片充满生机和希望的热土上安居乐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也推动着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不断做大做强。
公司不断加大技改投入,提高自动化程度,降低职工劳动强度,改善工作环境。改制初期,在资金尚不宽裕的情况下,公司每年都要拿出很大一部分资金进行技术改造,对原有生产线进行升级,新上机械化设备,不断改善职工工作环境与工作条件。2004年以来,公司加大投入,每年用于技改的资金都在亿元以上,大力发展机械化与自动化,广泛应用高精尖设备。对一些特殊的工作岗位和工作环节,像喷漆、组焊等,原来都由人工操作,改为机器人操作和机械手操作,降低了职工的劳动强度。原始的加工车间已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拔地而起、花园式的厂房。
公司不断改善员工生活条件,提高员工生活质量。首先从生活最基本、职工最关心的住房问题抓起,新建4处职工生活区,低于市场价出售给职工,解决了3000余人的住房问题,生活区内医院、超市、幼儿园、餐厅、俱乐部、篮球场、健身器材一应俱全。对于职工在外自购房的技术人员则给予提供低息贷款等优惠政策。公司不断健全完善薪酬管理制度。每年都根据企业发展需要,按岗位重要程度对职工薪酬待遇进行调整,保证职工收入不断增长。今年职工月平均收入比2007年翻了一番,年平均工资达3万元,远远高于地方平均水平,职工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公司成立职工互助会,每年都为因特殊原因而致生活困难的职工发放补助金,对品学兼优的职工子女发放助学金和奖学金。鉴于外地大学生父母不在身边、婚事无人操办,公司义务为他们举办结婚典礼,为他们排忧解难,让他们安心工作。
公司将教育培训作为给予职工最好的福利,努力为职工创造学习条件和机会,不断提高职工素质与水平。公司建起了高标准的培训中心,教室、阅览室、学习交流室、微机室、乒乓球活动室、宿舍等一应俱全。聘请市工业学校、县职教中心教师以及公司的主要技术部门负责人担任授课教师,开设了2个机械工程班、1个汽车班和1个营销班,每月培训200人。公司每年用于员工培训的投入多达500万元。通过加强对职工的培训教育,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和发展后劲。工人技师闫丰贞入厂只是普通工人,经过培训后,技术水平、操作能力快速提高,现担任分厂总工程师,被评为市级有突出贡献的技师,享受政府津贴。2009年,五征汽车厂涂装车间职工张念利在由共青团中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共同举办的“振兴杯”第五届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中获涂装工第一名,就是五征集团重视职工教育的结果。经过不断的培训,使大批青年工人迅速成长为技术工人,为企业的持续发展积蓄了后劲。
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国内外众多企业相继裁员应对危机,五征并没有因为企业经营困难而裁掉一名员工,恰恰相反,每月给员工发放200多元的补贴,这得到广大职工的拥护与社会的称颂、认可。如今,五征员工时时处处以五征为荣,自觉维护企业利益,关注企业发展,珍爱公司荣誉和品牌声誉,形成了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推动着五征快速发展。
服务社会 造福大众
五征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始终秉承“服务社会、造福大众”的经营理念,致力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一流的产品,创造最大的使用价值;大手笔投入公益慈善事业,践行企业公民的社会责任。
从80年代开始,五征人面向田野和乡村,为广大农民制造最实用的致富工具,始终引领着中国农用车潮流,造就了一个500万规模的庞大用户群体,加快了农业机械化进程,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千万个五征用户因有了五征产品而走上了致富路。
捐资助学是五征集团参与慈善事业的一大亮点。五征先后捐资100余万元开展“阳光助学”活动,帮助多处学校改善教学条件、兴建五征希望小学、救助困难学生;发动公司中层以上干部与全县170名品学兼优家庭困难的学生和结成了帮扶对子,帮助他们完成学业。此举成为五莲县建县以来单位一次捐助资金最多、扶助面最广的一次扶助活动。此后,五征还捐助100多万元为五莲一中三处学校建成了“五征电子图书阅览室”。
2008年四川地震发生后,五征在捐款40多万元的基础上,又捐赠了价值110余万元的20台工程自卸车支援灾区重建。2010年,玉树地震,五征既捐款、又捐车共计110多万元。2010年中国水上运会在日照举行,五征一次出资1000万元协办水运会。1000万元对五征来说,是几万辆车的利润,也是一个中型项目的投资。五征巨资投向公益事业的选择,显示了作为“企业公民”的担当。五征还出资2000万元,分别在日照市慈善总会和五莲县慈善总会设立慈善基金,用于救助困难百姓,在企业公益之路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扶贫济困、助学赈灾、赞助公益事业……近年来,五征累计向社会捐款捐物7000余万元。2009年,五征集团被省慈善总会、省文明办等四部门联合表彰为“热心慈善事业先进单位”,集团董事长姜卫东则在山东慈善大会上被表彰为“最具爱心慈善捐赠人”。
“企业的公益之路不仅仅在于捐款捐物,更重要的是承担社会责任,为政府分忧解难。”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寒流之下,不少企业选择了裁员,五征集团却“逆势而为”,公开承诺“不裁员”,还专门为休班职工增发工资补贴。2009年,面对大学生“就业难”,五征在完成年初确定的120名人才招聘计划后,又扩招300名大学毕业生,全年新增员工3000多人。
以“振兴一方经济”为己任,五征通过持续不断的技改投入,企业规模迅速扩张,在促进社会就业、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近几年,五征员工总数由2000年的1000余人增加到现在的13000多人,每年平均吸纳农民工、社会青年、下岗工人、复退军人1000余人就业。五征的发展壮大当之无愧的成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龙头。10年来,仅在五莲县五征带起的配套企业就达到200多家,其中销售过亿元的就有10家,规模以上企业实现的销售收入已占到全县工业经济的70%以上,3万多人在五征产业链上实现了就业再就业。
10年,我们与五征一起成长
五征知识分子:天高任鸟飞 海阔凭鱼跃
现代企业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五征改制10年来,加大育才、引才力度,近几年每年都有100名以上大学生及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加盟五征。五征不断建立市场化的用人机制和激励机制,全力为年轻专业技术人员创造学习成长机会,为他们搭起充分施展才华的舞台,使一批年轻大学生脱颖而出、快速成长,成为企业的技术和管理骨干,实现了自我价值。
韩承祥,1998年毕业于上海大学,1999年加盟五征。自2004年起,历任三轮汽车研究所单缸四轮设计室主任、三轮汽车研究所副所长、所长。韩承祥刚进厂时,像大多数新入厂的大学生一样,随师学习,后来经过刻苦学习和不断实践,从改进、设计小部件开始,到改进设计一个总成,再到主持一个开发项目,一步一个脚印,从一名普通技术员慢慢成长为设计室主任、副所长、所长。10多年来,在他的主持参与下,开发出了上千个品种的三轮汽车产品,设计改进上百个零部件。其中,设计研发的“7Y系列三轮车”被认定为“质量国家免检”产品。2007年,公司决定开发一款全新的三轮汽车驾驶室,这对时任项目负责人的韩承祥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他带领同事们攻坚克难,讨论加工工艺,确定重要部位尺寸,完善车身结构设计,稳步推进项目开发进度。2007年底,“奥翔”1450车型研发成功,紧接着“奥翔”1500、1600、1700系列车型接连推出。“奥翔”系列车型的上市引起行业震动,成为三轮汽车划时代产品,创造了五征三轮汽车产业新的竞争优势。韩承祥本人也因此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他还拥有4项专利。2007年,被评为“第六届日照十大杰出青年”。
韩承祥是五征青年知识分子的代表,他的成长过程折射出了五征爱才、育才、用才的人才理念。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像韩承祥一样有众多德才兼备的人才走上了管理岗位,公司经理层及部门负责人年龄在35岁以下的占一半以上。
五征员工:在劳动中收获知识 在劳动中快乐成长
五征改制时,全公司员工仅有千余人。10年来,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员工队伍达到了13000人,其中70%以上是社会青年,为让他们迅速成为有知识、有能力的产业工人,五征非常重视员工教育,致力打造高素质的技术工人队伍。成立了职工学校,对员工进行分期、分批培训。建立激励机制,为普通员工的成长创造氛围和条件,大张旗鼓地宣传优秀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劳动价值和社会贡献。五征不仅尊重那些有理论素养的工程师,也尊重那些自己动手、实际操作,有发明创造的技术工人。对生产一线工人取得的各种技术革新成果,凡是能产生较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都予以重奖。建立了技术能手选拔制度,评选的集团级、分厂级和车间级技术能手都享受相应的技术补贴,鼓励员工学知识、提技能,让广大青年工人在劳动中收获知识,在劳动中快乐成长。
张念利是五征汽车厂涂装工人,1999年县技校毕业后进入五征工作。2009年12月,张念利参加了第五届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一举夺得涂装工全国第一名,成为山东省历史上第一位竞赛“状元”技工,获“山东青年五四奖章”,并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山东省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
初入五征的张念利自知学识和技能非常不足,在公司领导的建议和帮助下,他报名参加了五征员工培训班,系统地学习涂装理论和工艺。通过刻苦学习和不断实践,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不断提升,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一致肯定,迅速成长为车间骨干。2003年被任命为车间班长,又报名参加了企业基层管理培训班,学习管理经验,管理能力逐渐提高。2005年,公司为加快汽车产业发展,抽调精干力量到汽车厂工作,张念利因为技能水平高成为了汽车厂的涂装管理员。在工作中,张念利勤于动脑、敢于创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他参与实施的技术改造项目获得公司“技术改造三等奖”,他带领改革的面漆涂装工艺每年为公司节约成本500多万元。因业绩突出,他多次被评为“优秀班组长”,并被公司授予“首席技师”称号。
张念利只是五征培养教育下成才的众多优秀员工之一,近年来,五征通过培养锻炼,成就了日照首席技师闫丰贞、市级技术能手段会忠等一大批一线工程师、技术能手。
五征经销商:“百万富翁培训班”的梦想超越
2001年夏天,五征集团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了经销商高级培训班,请国内知名营销管理教授对40户重点经销商进行培训,学习先进的营销理念和方法,提高境界,推动经销商做大做强,当时很多人也戏称培训班为“百万富翁培训班”,梦想经过培训后能成为百万富翁。如今,十年过去了,众多经销商的梦想早已成为现实,拥有千万、亿万财富的经销商已不在少数。
五征在跨越发展的历程中,始终坚持“用户第一、经销商第二、五征第三”的经营原则,把经销商的利益放在突出位置,精诚合作、做大做强营销品牌,实现了销售收入的持续快速增长,带动了全国各地经销商不断做大做强。先后涌现出了辽宁省新民农机公司、齐齐哈尔鑫琪农机公司、陕西咸阳鸿天农机公司、山东菏泽鑫双河公司、河北玉田福田农机公司、江苏徐州常柴农机公司等一大批全国知名的汽车销售商。现在销售网络遍及全国1000多处,到2010年,仅销售五征产品过亿元的经销商已超过10家。
辽宁省新民农机公司就是与五征合作,做大做强的典范。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当时国内农用车品牌众多、竞争激烈,用户对各品牌车辆优劣辨别不清,而新民公司一直坚定地认准五征品牌,与五征精诚合作。经过几年市场的优胜劣汰,新民农机公司销售五征农用车遥遥领先于同行业,车辆一度供不应求,成为名副其实的行业老大。2005年,五征开始从农用车产业向汽车产业升级,新民农机公司积极跟进,扩大销售规模,投资建立了高标准的维修车间、规范整齐的配件库、温馨的用户接待室,配备专门的三包服务车和专业的维修人员,形成了售前、售中、售后一条龙的服务体系,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不断提升,汽车销售量连年翻番,2010年汽车销量突破2000辆。随着五征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新民农机公司紧跟五征发展步伐,2006年开始引进五征农业装备产品,建立了相应的营销机构,建成了与之配套的营销、维修设施,通过几年的市场拓展,新民农机公司的农业装备产品营销也是逐年翻番,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
五征供应商:在五征带动下发展壮大
“五征与供应商共赢”是五征的配套原则,十几年来,五征始终坚持“优化资源、精益核算、市场化、相对稳定”管理原则与广大供应商缔结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仅在信息、技术、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而且在利益分配、资源共享等方面都将供应商放在了与自身平等的位置,与广大供应商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产业链条,带动和促进了经销商向大制造业的跨越发展。
随着农用车、汽车和现代农业装备三大产业协调发展,五征的配套体系迅速扩张,众多配套商也由过去单一农用车零部件制造,发展成为农用车、汽车部件制造商,制造能力和制造水平也实现了由量到质的嬗变,相当一部分配套企业跟随五征成长起来后,进入全国市场,成为众多知名企业的配套商。
目前,五征已与全国500多家零部件制造企业建立了长期配套合作关系。仅在日照市,依靠五征,为五征配套发展起来的企业已超过200家,其中销售过亿元的就有15家,规模以上企业超过100余家。形成了以五征为核心,布局紧凑、产业衔接、分工协作的制造产业集群。
山东遨游集团就是借势五征产业发展,不断做大做强的配套企业代表。遨游集团的前身是一家乡办农修厂,10年前,遨游集团转战南北,供货业务发展到全国20多个厂家,随着农用车主机厂的优胜劣汰,遨游集团曾经供货的众多主机厂相继倒闭破产,并均欠遨游集团不少的货款,给遨游带来巨大的资金压力和经济损失。自2001年以来,遨游改变了过去到处供货的经营方式,一心一意为五征配套。五征也从技术、设备、人员等方面给予遨游支持,共同研制新产品。如今,遨游围绕五征已开发制造出了制动器、制动泵、真空助力器、驾驶室、货厢、车架、灯具、装饰件、农业装备部件等系列产品,企业产品优势、规模优势显现。2004年,五征在日照市北经济开发区建设汽车城,遨游紧紧跟进,在市北经济开发区建厂发展。一方面扩大车厢驾驶室、制动器生产规模;另一方面新上汽车灯具、装饰件生产项目,开发了方管货厢、轻卡制动器、真空助力器、汽车灯具、装饰件、拖拉机配件等一系列高品质产品,实现了与五征近距离合作。目前,遨游集团现已发展成为一家国家中型企业,成为五莲县支柱企业之一,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4.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