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国丰是玉米机制造行业着名的“兖州三丰”之一,入道玉米机行业早,1995年开始摸索研制背负式玉米收获机,2000年前后还在省农机办统一协调下参与了国家“跨越计划”玉米收获机械方面的研发攻关,在行业里的资历不谓不老,但国丰的董事长郑继立多年来一直低调行事、踏实做事,前些年一直按照自己的想法不温不火地卖着背负式玉米收割机,年销量达到3800台,居国内同行业的领先地位,去年起又开发出了自走机产品,即使春节后企业从老厂房搬入新厂区,国丰也没有在行业内弄出多大动静。
在兖州期间,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白人朴要到国丰公司搞战略调研,与笔者想去了解国丰搬入新厂后情况的想法不谋而合,于是结伴来到了这家企业。
与原来租赁的老厂区相比,占地320亩的新厂区比原有的150亩面积要开阔许多。老厂区属于一家有着几十年历史的老企业,早年修建的厂房都是砖砌结构,岁月的剥蚀使墙砖的颜色都发生了变化,显得陈旧落后,与新厂区蓝顶白墙的钢构结构根本不能同日而语。
郑继立董事长介绍说:新厂区已经使用的面积为200亩,厂房加办公楼的建筑面积有2万平方米;今年春节后搬入新厂不久,在市里支持下,又拿下了工厂后面的120亩地,使面积扩大到320亩,未来10年企业的发展都不会为土地发愁了。只是目前新征的120亩地还不急于建厂房,公司决定今年夏收时在上面种一季玉米,作为企业产品演示的试验地,秋后召开新机具演示会时,不用到村里租借农民的玉米地了。
搬到新厂而老厂区的租期还有较长时间,因此,公司对新、老厂区在功能上进行了划分,新厂重点生产自走式玉米机系列产品,老厂区则以生产背负式玉米机和加工零配件为主。郑继立希望新厂、老厂共同发挥功能,把国丰做成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民族工业企业。
自走式玉米收获机目前在国内市场上已日臻成熟,市场竞争也已较为充分,国丰在这个领域里是个后来者。后来者是否具有后发优势?是记者关注的重点。
郑继立说,国丰已经开发出的自走机产品有两行机、三行机和四行机三个系列。而他本人对两行机格外钟爱,认为它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从两行机与三行背负机的价格比较看,1台国丰的两行机售价7万多元,国家农机补贴2万多元,农民只花5万元就可购回一台,在农民经济能力能够承受的范围;相对比一台背负式三行机4万多元,减掉补贴还要花上3万多元,再加上拖拉机价格就不止5万元了,而且重要的一点是,自走机开出去就能干活,背负机则需要与拖拉机进行组装。从作业效率看,两行自走机作业效率超过三行背负机,这是受到农民喜爱的重要原因。
郑继立分析,以往人们的普遍看法是,两行机与背负机一样,都是过渡阶段的产品,迟早会被三行以上的机型替代。但国丰经过市场调研发现,在黄淮海一带玉米主产区,如山东、河北、河南等省的农村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小地块为主的地区,两行机很受欢迎,欠发达地区因为价格原因能够接受它;小地块地区因为机身短容易操作而欢迎它。经过一年多的运作探索,证明了国丰的这个判断,现在山东省内的菏泽、聊城、德州、济宁等市都有不少两行机用户。
两行机已经流行多年,国丰的产品与其它品牌比是否占有优势?郑继立介绍说,眼下市场上流行的两行机动力一般控制在40-50马力之间,而国丰两行机一上来就是60马力,因为自走式收割机马力越小,轮子也越小,田间通过能力也越差,反之,则越强。玉米收获时节,机手作业时间只有15-20天,所以非常看中作业量,收获机马力大小不同,决定了作业量的不同,一台日作业量50亩以上的机具和一台日作业量50亩以下的机具放在一起让农民选择,肯定会选择作业量大的那台。郑继立提醒人们注意,不要把眼光只盯住东北三省、内蒙古东部土地广袤的地区,静下来算算细账,黄淮海地区玉米面积也不小,问题出在地块小,适用的机具较少,用一般的三行机不是全都适应。
国丰的三行机系列也是主打产品,开发了两种产品,一种是面向关外东北市场的“关外型”,一种是面向黄淮海地区的“内地型”,区别在于关外型动力140马力,而内地型动力只有110马力。四行机产品也分关外型和内地型,关外型为160马力,能满足大面积长时间作业的需要,内地型只有140马力。
可见,国丰的自走机虽然上马较晚,但市场调研做得相当充分,产品结构布局也相当缜密。
中国农机流通协会张华光就农民对玉米收获机械不满意的原因做了个调研,指出不满意的第一个原因是工作效率低、可靠性差、服务不到位等。而造成工作效率低的原因是产品质量不能充分保证。
为提高产品质量,近年不少农机制造企业都在添置先进的机械加工设备,如数控机床、激光切割机等等,拼先进设备已成必然的趋势。对此,郑继立有他自己的主张,他坦言,国丰要提高产品的加工工艺水平、增强竞争优势不能不使用先进的加工装备,但使用先进设备并不意味都要自己购置这些设备。一台数控机床动辄百万元左右,一台激光切割设备普通的要上百万元,档次高的要200多万元,资金压力较大。这种情况下,就要遵循现代物流业的“分包”理念,寻找协作伙伴,把需要加工的部件外包出去。目前,有一些小企业和个体经营者添置购买了数控机床等设备,为社会提供专业化的加工服务,国丰就是寻找了这样的加工水平高、信誉好、有能力的外协伙伴帮助加工精密的部件。
从另一个角度看,上加工中心即使企业的资金不成问题,但买了设备后或高薪挖别的企业的人才,或花钱培养自己的专门人才。人才培训周期长、投入大,培养出来了还存在被其它企业高薪挖走的风险,搞不好成了他人的“黄埔军校”。所以,不如把加工的任务让协作厂做,成本仍比自己上加工中心要低、要安全。
国丰搬入新厂区只是事业的一个新开端,郑继立承认,现在正处在磨合期试运行阶段,两条组装线还都是简易生产线,计划到秋后上自动化的生产线。
同时,产品结构和质量也在不断完善和改进,还需要1-2年左右时间,自走机的功能和质量才能彻底熟化。
我们期待着国丰公司的指日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