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林 黑龙江日报记者 桑蕾
约翰迪尔,农机界排名第一的世界级大腕,在16个国家建立了制造基地。它的制造、销售、研发、信贷、零部件配送和运营机构遍布全球。农业大省黑龙江这块沃土,两度吸引约翰迪尔建厂投资。夏日里,记者走进约翰迪尔(哈尔滨)农业机械有限公司,看全球最先进的农机生产车间,听企业讲解如何实现农机生产“龙江”化。
约翰迪尔(哈尔滨)农业机械有限公司坐落于哈南工业新城。这里是我省农机制造产业蓬勃发展的“主战场”。投资16亿元人民币,集研发、设计、组装和制造大中马力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喷药机、播种机和灌溉设备于一体的约翰迪尔正是这里的领军者。
作为世界500强企业,约翰迪尔的企业管理非常严格。想要进车间参观,需要戴着护目镜、耳塞,穿上厚厚的鞋套,经过门禁刷卡才能进入。和其他装备制造企业果然不同,约翰迪尔占地4600平方米的生产车间干净整洁,6J系列拖拉机、9670型联合收割机、4630型喷药机以及1030型播种机等先进的大型农机设备好似在展馆里一样,整齐排列静候嘉宾。
更令记者惊讶的是,车间非常安静,只有几个工人在进行生产线调整。
“这是因为我们刚刚完成最后一部大部件组装农机,正要调整生产线,马上就要进入全散装组装时代了。” 哈尔滨公司总经理杨迈修口中的大部件与全散装差别非常大:“像驾驶室就是大部件,小零件就是全散装。哈尔滨公司2012年末开始投入运营,前几个月靠的全部是从国外进口大部件,运到哈尔滨再组装。下一步我们开始全散件组装,要为零部件寻找本地制造商,实现约翰迪尔的‘龙江’化。”
“这里是约翰迪尔最新投资的工厂,全世界最先进的农机设备将从这里、从哈尔滨走向世界。”杨迈修说,实现这个梦想,要分三步走:第一步,要让哈尔滨工厂具有全散件组装的能力,并拓展现有供应商的本地化生产。第二步,要逐步实现全散件的本地化采购,零部件全部国产化,不再从巴西和德国等国进口。第三步,将针对中国国内情况进行个性化机械的设计。
关于零部件实现本地化的战略,约翰迪尔公司中国区收获机械业务副总裁肖西蒙更为了解。
夏日里,记者走进约翰迪尔,看全球最先进的农机生产车间,听企业讲解如何实现农机生产“龙江化”――
他说,约翰迪尔的拳头产品6J系列拖拉机原来的零部件制造商都来自法国,自从约翰迪尔在天津设厂后,考虑到运费、关税等因素,实现零部件配件本地化毫无疑问最为合算,所以约翰迪尔积极寻找合作伙伴,目前已有当地厂家开始供货。而哈尔滨公司按照计划,明年生产的6J系列拖拉机中,将有80%的零部件实现本地化。
一下子将零部件80%实现本地化采购,听起来非常不易。但是肖西蒙却胸有成竹。因为约翰迪尔在龙江设厂早有历史――上世纪90年代约翰迪尔在北京设立中国总部,1997年它就将在华投资的第一步落在了我省的佳木斯市。2012年佳木斯约翰迪尔的销售额达18亿元人民币。在佳木斯地区有40多家零部件供应商为其服务,采购额达6亿元,服务范围包括钣金、钢材、玻璃、变速箱等。
“我们坚持‘全球资源、本土优势’的原则,约翰迪尔的农机售价堪比进口名车,零部件生产的本地化有助于我们降低生产成本,让更多的机型进入农机补贴范畴,吸引更多的农民、农业合作社。” 销售为王,肖西蒙对此非常坦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