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近两年植保无人机虽然异常火爆,但是整个行业仍处在“蹒跚学步”阶段,用汉和航空总经理孙向东的话说:“这个行业还处在尝试应用阶段,真正的广泛应用还没到来。”
但巨大的市场需求随时会井喷式爆发,此刻,无论是老牌劲旅无锡汉和、极飞还是新兵大疆,谁都无法酣睡,开始在自己的棋盘上谋划与腾挪。棋盘有大小,谋者有仁智,从落子布局的手法看,不同企业的战略定位便可见一斑。
匠人精神,引领和重新定义行业
早在2004年,汉和便开始聚焦无人机行业,是中国最早从事工程型无人机研发的民营企业,2008年,开始从事植保无人机研发,也是中国最早专注植保无人机的企业,2010年,中国第一架农业植保无人机由汉和研发成功并交付市场,开创了中国植保无人机行业先河。
工匠精神,最近几年在各行各业被屡屡提及。作为中国植保无人机领域“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前无古人的事实逼出了汉和强大的研发能力,为了保持和巩固技术领先优势,汉和研发人员一直在践行坚定、踏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在汉和的零件仓库里,货架上整齐摆放的从细小的螺丝钉到自主研发的电机、电调,随便拿起一个,摸在手里的质感,其精细度像极了工艺品。孙向东举着一个螺丝和一张类似医院透视用的胶片给记者介绍:“像这种核心零部件,每一个上面都是有编码的,而且要做无损探伤处理并存档,不是抽检,而是所有零部件全检,以保证每一个螺丝都是合格的。”
在研发实验室里,一台小设备类似老式收录机的“四不像”,因为许多研发设备在市面上无法买到,所以,在汉和有许多类似的专门为产品研发而设计的“研发工具”。
在全球众多成功企业案例里,产品自主研发和设备都自行研发设计是行业隐形冠军的共同特点,研发设计设备给企业挖了非常深的护城河,大大降低了被抄袭和模仿的可能,也发挥了巨大的成本优势。
截止2017年初,汉和植保无人机已成功申请专利67项,其中发明专利23项,大部分是无人机核心专利,在工程型单旋翼无人机领域里面仅次于北航,清华,位列第三,在民营企业位列第一,在农业工程型无人机领域里面全国第一,涵盖工程型小型无人直升机的各方面技术,构成了完备的专利族群,这使汉和的产品在真正市场应用上具备了快速迭代的能力,同时,由于所有核心部件是自主研发,在用户使用及后续维修保障上也大大降低了使用成本。
近日,汉和“水星一号”植保无人机荣获“2016年植保产品贡献奖”,这是汉和产品连续两年获得该奖项。这款产品从载重量、智能化程度、后台管理系统等方面均大大提升,是汉和结合多年技术积累以及对行业的深刻理解,为农业特殊应用而设计,是一款真正能干活,能赚钱的产品。
一款能赚钱的产品对当下的植保无人机行业究竟有多重要?这要结合植保无人机的商业本质来说。在孙向东看来,社会发展需要无人机来提高效率,种植户要看到病虫害防治效果,但对于大量服务主体来说,最终要的是效益。任何一个行业,如果不能让参与者赚钱,这个行业就等于加速自杀,就不可能持续健康发展。植保无人机行业发展的几年间,各种产品鱼龙混杂,既加剧了竞争,也扰乱了市场,但由于作业能力、防治效果有限,真正能赚钱的寥寥无几。“水星一号”推向市场之后,已经大量飞防实践证明,确实是一款真正能干活、能让参与者赚钱的成熟产品。
汉和引领和开创了植保无人机行业,又用不断升级迭代的新产品, 重新定义着植保无人机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