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陕西召开座谈会专题讨论《陕西省“十二五”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讨论稿)》,听取意见,细化完善 “十二五”规划。座谈会由省农机局局长胡玺贤主持。各市、杨凌区农机(农业)局(中心)和局属各处、站“十二五”农机化规划编制工作负责人参加会议。并邀请省委政策研究室、省政府研究室、省财政厅、省发改委相关处室负责人,以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参加了座谈。
陕西省“十二五”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办公室就规划编制背景、前期调研和规划内容做了详细说明。
“十一五”期间陕西省农机化发展取得明显成就,中央、省投入各类项目资金15.55亿元,是“十五”总投资的17倍;预计到2010年底,全省农机原值达150亿元,农机总动力达2000万千瓦;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50%;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3500个,农机经营户95万个,从业人员110万人;农机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农机质量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机化支撑保障体系日益完善,农机管理规范化进一步加强;创造性地走出了符合陕西实际的“农民自主、政府扶持、市场引导、社会服务、共同利用、提高效益”的农机化发展路子。
“十二五”陕西省将紧紧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坚持以转变方式、提升质量;加强基础、着眼长远;分类指导、缩小差距;统筹协调、持续发展;依靠科技、创新机制;依法促进、科学发展的原则。统筹关中、陕南、陕北“三大区域”协调发展,重点实施重大农机化项目建设,着力推进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着力促进农机、农艺经营方式协调发展,着力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努力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有机统一,促进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陕西省“十二五”规划框架合理,内容充实,文笔流畅,客观评价了 “十一五”全省农机化发展成就和发展环境,准确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明确了发展“十二五”农机化事业的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突出了“三大区域”发展的基本思路,亮点较多,措施有力,符合农机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操作性。并对规划局部提出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