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主任 贾敬敦:
农机科技创新要面向现代农业产业链
当前,我国在经济上正处于从中等偏上进入到高收入国家的重要转型期,城市化水平也已超过50%。经济转型很重要的问题就是产业转型,这里也包括农业机械装备转型怎么转,往哪里转,如何转的问题。
世界农业的主流业态是现代农业的产业链,我国的农业机械装备产业也离不开产业链。农业机械装备产业本身就是装备产业的一个重要的部分,有制造,工业,也有销售,将来也会有更多的社会服务,包括方方面面的产业体系。就建设现代农业产业链来说,也离不开农业机械装备产业链的支撑,这种支撑是全面、全过程的。因此,农业机械装备产业的科技创新需要面向现代农业产业链和构建现代农业体系,统筹创新活动的布局,切实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的研究,着力加强相关的薄弱环节,还要重视学科建设方面的问题。
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代表处项目官员戴卫东:
应正视我国农机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伴随着全球人口总量的不断增长,全世界对粮食的需求量和质量要求不断提高,这将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中继续促进农业机械市场快速发展。2012年,在全球主要农机制造大国中,除个别国家受整体经济形势制约,大部分国家的农业机械市场保持在高位运行状态,全球农机工业总产值将持续增长。
我国农机与印度、巴西等国相比水平相当,但种类更为齐全,且物美价廉,性价比高。因此东南亚、南亚、中亚等亚洲发展中国家对我国农机情有独钟。但我们必须看到,美日等发达国家已基本实现农业全程机械化,已经建立了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农业装备产业体系,涌现出体量巨大,实力雄厚的农机企业巨头,占据着高端农业装备的绝对市场份额。与这些国家的先进农业机械相比,我国农业机械的技术水平、可靠性等仍有一定差距。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孙九林:
信息技术提升农业机械核心竞争力
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可用“三化”来概括:农业化、工业化、信息化。当前,信息社会已经来临,世界各国都在国家层面制定了信息化和走向信息社会的战略和规划。
在农业机械方面,信息技术能够提升农业机械核心竞争力。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广泛应用于农机生产、农机经营、农机管理、农机服务等涉及农机的各方面工作,提高农机企业生产效率与创新能力和农机装备智能化水平,推动农业机械化进程。它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标志,是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传统农机相比,信息农机装备具有更好的易用性、可靠性和有效性,人与机、机与物之间交互性强,工作运行表现为更高、更快、更好。
因此,我国应积极推进信息化与农机现代化融合,提高农机企业创新能力,健全农业信息化基础条件平台的多元化投入保障机制,完善农机信息服务业的多层次服务体系,还应培养大批农机信息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