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于受第三起禽流感及新粮收获压力的影响,国玉米现货市场呈现稳中有降的态势。据10月27日市场监测显示,北方产区玉米价格整体平稳,个别地区下跌10元/吨。黑龙江哈尔滨玉米出库价为1110元/吨,与上周持平,吉林长春出库价1140元/吨,较上周持平,辽宁营口玉米出库价1240元/吨,与上周持平,锦州玉米平仓价1250元/吨,持平,大连港平仓价1260元/吨,较上周持平,内蒙古通辽出库价1190元/吨,持平,山东烟台玉米站台价和青岛玉米进厂价均为1290元/吨,较上周下跌10元/吨,泰安玉米站台价1290元/吨,下跌10元/吨,北石家庄出库价较上周下跌10元/吨为1260元/吨,秦皇岛港平仓价1250元/吨,持平,天津玉米汽车价1250元/吨持平,陕西西安出库价1250元/吨,与上周持平。
南方销区玉米价格大部平稳,部分地区下跌10-20元/吨。江苏徐州玉米到站价1330元/吨持平,南通到站价1320元/吨持平,无锡玉米到站价1320元/吨,较上周持平,南京玉米进厂价1300元/吨,持平,常州到站价1340元/吨,持平,连云港玉米出库价1310元/吨,持平,浙江杭州玉米到站价1340元/吨,下跌10元/吨,湖州 嘉兴两地区玉米到站价均为1340元/吨,下跌10元/吨,宁波地区玉米到站价均为1350元/吨,持平,安徽合肥到站价1260元/吨持平,上海港玉米到站价为1300元/吨下跌10元/吨,江西南昌玉米到站价1380元/吨下跌10元/吨,四川成都到站价1380元/吨,持平,云南昆明成交价1380元/吨持平,湖南长沙到站价1360元/吨,持平,湖北武汉玉米到站价1360元/吨,上涨10元/吨,福建泉州厦门两地区玉米成交价为1370元/吨,持平,漳州玉米成交价1380元,持平,广东蛇口玉米成交价1350元/吨,下跌10元/吨, 黄埔玉米成交价1350元/吨,下跌10元/吨。
怎样看待目前的国内玉米市场,笔者认为要用理智、冷静的思维来对待。过渡的恐慌,对市场判断易于产生偏差。国内爆发禽流感,给市场带来影响是肯定的,但过分夸大利空因素的威力,得出一边倒的结论也是不现实的。就目前来看,实事求是地讲,禽流感还未对国内饲料销售和价格造成显著影响,其负面影响仍仅仅局限于心理层面,实际影响不大。卫生部长高强在25日“全球流感预防部长会议”记者招待会上讲到,我国禽流感疫情在控制之中,没有出现人被传染的病例。笔者认为随着疫情的有效控制和淡化,养殖业对玉米饲料需求消费仍将平稳增长。后期国内玉米市场从总体上看利好因素不少,市场进一步走强的几率较大。
一、我国玉米库存水平呈连年下降态势。1996――2000年我国玉米连续丰收,国内玉米库存积压严重,高峰时库存达到1亿吨左右。但从2000年开始,我国玉米产量一直小于国内需求量,这期间一直是消化国内陈玉米库存。尽管2004/2005年玉米产量达到历史第二大产量1.32亿吨,但随着国内养殖、饲料行业的继续复苏和玉米深加工的蓬勃发展,玉米消费增加很快。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国内粮食供求平衡分析结果表明, 2004/05年度国内玉米消费量出现了大幅度的增长,估计为12500万吨,较上年增加了500万吨,增长了4%以上。加上年度出口数额,产需基本平衡。另外预计在已经开始 2005/06年度,国内玉米消费量还将继续增长,预计消费总量将达到12800万吨的水平。而今年我国产量预计为1.26-1.28亿吨,加上预计出口300万吨,本年度玉米产需再一次出现缺口。按照USDA公布了10月份的供需报告分析,中国玉米产量预测数据较九月份调减100万吨为1.26亿吨,相应的期末库存减少100万吨为2560万吨,国内需求量为1.34亿吨,安全系数为19.1%,已经低于国际良好安全系数20%,已经非常接近18%的安全警戒线。可以看出,我国玉米的供需格局正在由供过于求逐渐向供求平衡的方向转变。
二、玉米深加工产业的发展给玉米价格带来长期利多。世界原油价格的大幅上涨与石油资源的不可再生性给替代能源带来了发展机遇,而玉米作为生产乙醇汽油的主要原料,其需求也面临不断扩大之势。当初我国推广乙醇项目是为了消化庞大的玉米陈化库存,但在近几年国家的大力推动下,燃料乙醇产量的增长已经带动了整个酒精市场的发展。近期国家发改委有关官员明确表态,逐步扩大和推广使用燃料乙醇是一项无悔的政策。2003/2004年我国玉米工业消费为1500万吨,占消费总量的11.9%;2004/2005年玉米工业消费为1800万吨,预计2005/2006年为2100万吨。工业对玉米原料的需求增加,不仅能够有效扩大玉米的消费量,而且将会对玉米收购价格有较强的支撑作用。深加工消费玉米呈快速增长势头,对国内玉米价格带来长期利多。
三、后期饲料玉米消费仍将会不断增加。目前国内饲料业、养殖业正在逐步复苏,饲料玉米需求呈现恢复性增长趋势。据统计,9月份我国饲料产量比8月份增长12%以上,仔猪价格比8月份上涨3%,生猪价格比8月份上涨3.9%。虽然目前由于禽流感的再次爆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饲料的消费,但随着疫情的逐步控制,饲料玉米需求仍会呈增长态势。国内饲料需求的增长和肉类出口前景的逐渐好转以及国内畜禽价格的回升,将拉动玉米的需求和价格的反弹,预计第四季度饲料产销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四、当前玉米市场价格底部支撑因素较多。一是生产成本提高,农民对今年玉米收购价格期望值较高。2004年以来,国家出台了减免农业税和种粮直补等各种惠农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使农民的收益也有了相应提高,现金持币量增加,通过自有资金还贷能力增强,不急于变现;加之近几年农业生产信贷资金比较充裕,信贷环境较好,生产资金基本有保障,使农民有条件在市场价格比较高的时期出售玉米。另外,今年种子、化肥、农药、农膜、农用柴油等农用生产资料价格比去年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而且涨幅较大。据测算,种子比上年上涨15%左右,化肥为25%左右,农膜为20%左右,农药为18%左右。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导致生产成本增加、斤粮成本提高。今年其他粮食品种小麦、稻谷的收购价格也较高,将为玉米的收购带来比照效应,也使得价格低于农民预期时,农民产生惜售心理。国内农资价格也呈上涨态势,农民对今年玉米价格期望值较高。二是今年以来玉米市场运行状况较好。虽然2005年前三季度国内玉米市场经历了持续回落--- 快速上涨--- 相对稳定--- 小幅上涨态势,但市场价格总体上仍呈现稳中趋升态势。目前各地新玉米开秤价格普遍高于去年同期,总体上已经被市场普遍认可,长期看涨心态已经大有市场。今年山东泰安、兖州新玉米开秤价约1260元/吨,河南郑州新玉米开秤价1270元/吨左右,均较去年同期价格每吨偏高40-50元。三是运输紧张将会对玉米市场价格形成有效支撑。多年以来,东北地区在冬季都会出现铁路运输紧张的问题,近几年这种现象更为严重,目前东北铁路部门集中全力运输煤炭等冬季取暖物资,粮食运力紧张问题再现,同时高昂的请车费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玉米的采购成本,制约了东北地区玉米的外销。从目前的状况来看,短时期内外运紧张的问题难以彻底解决。由于今年华北黄淮地区新玉米质量较差,难以满足当地及销区市场需求,东北玉米的外运活动仍会持续,受外运紧张影响,部分地区的供应仍难以得到及时补充,这就为价格上涨提供条件。四是市场竞争激烈有利于推动玉米收购价格的走高 。伴随着我国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全面放开了粮食购销市场,市场机制在粮食购销环节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多元化经营并存的市场格局,使得粮食流通更加顺畅,粮食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去年,收购市场上,表现最为活跃的是个体粮贩,通称“收粮经纪人”。由于其具有收购灵活、现金支付、上门服务、微利经营等特点,农民更愿意将粮食卖给他们。今年在多种经营主体争夺粮源的过程中,价格上涨将成为必然趋势,市场竞争激烈进而推动粮食收购价格的走高。
南方销区玉米价格大部平稳,部分地区下跌10-20元/吨。江苏徐州玉米到站价1330元/吨持平,南通到站价1320元/吨持平,无锡玉米到站价1320元/吨,较上周持平,南京玉米进厂价1300元/吨,持平,常州到站价1340元/吨,持平,连云港玉米出库价1310元/吨,持平,浙江杭州玉米到站价1340元/吨,下跌10元/吨,湖州 嘉兴两地区玉米到站价均为1340元/吨,下跌10元/吨,宁波地区玉米到站价均为1350元/吨,持平,安徽合肥到站价1260元/吨持平,上海港玉米到站价为1300元/吨下跌10元/吨,江西南昌玉米到站价1380元/吨下跌10元/吨,四川成都到站价1380元/吨,持平,云南昆明成交价1380元/吨持平,湖南长沙到站价1360元/吨,持平,湖北武汉玉米到站价1360元/吨,上涨10元/吨,福建泉州厦门两地区玉米成交价为1370元/吨,持平,漳州玉米成交价1380元,持平,广东蛇口玉米成交价1350元/吨,下跌10元/吨, 黄埔玉米成交价1350元/吨,下跌10元/吨。
怎样看待目前的国内玉米市场,笔者认为要用理智、冷静的思维来对待。过渡的恐慌,对市场判断易于产生偏差。国内爆发禽流感,给市场带来影响是肯定的,但过分夸大利空因素的威力,得出一边倒的结论也是不现实的。就目前来看,实事求是地讲,禽流感还未对国内饲料销售和价格造成显著影响,其负面影响仍仅仅局限于心理层面,实际影响不大。卫生部长高强在25日“全球流感预防部长会议”记者招待会上讲到,我国禽流感疫情在控制之中,没有出现人被传染的病例。笔者认为随着疫情的有效控制和淡化,养殖业对玉米饲料需求消费仍将平稳增长。后期国内玉米市场从总体上看利好因素不少,市场进一步走强的几率较大。
一、我国玉米库存水平呈连年下降态势。1996――2000年我国玉米连续丰收,国内玉米库存积压严重,高峰时库存达到1亿吨左右。但从2000年开始,我国玉米产量一直小于国内需求量,这期间一直是消化国内陈玉米库存。尽管2004/2005年玉米产量达到历史第二大产量1.32亿吨,但随着国内养殖、饲料行业的继续复苏和玉米深加工的蓬勃发展,玉米消费增加很快。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国内粮食供求平衡分析结果表明, 2004/05年度国内玉米消费量出现了大幅度的增长,估计为12500万吨,较上年增加了500万吨,增长了4%以上。加上年度出口数额,产需基本平衡。另外预计在已经开始 2005/06年度,国内玉米消费量还将继续增长,预计消费总量将达到12800万吨的水平。而今年我国产量预计为1.26-1.28亿吨,加上预计出口300万吨,本年度玉米产需再一次出现缺口。按照USDA公布了10月份的供需报告分析,中国玉米产量预测数据较九月份调减100万吨为1.26亿吨,相应的期末库存减少100万吨为2560万吨,国内需求量为1.34亿吨,安全系数为19.1%,已经低于国际良好安全系数20%,已经非常接近18%的安全警戒线。可以看出,我国玉米的供需格局正在由供过于求逐渐向供求平衡的方向转变。
二、玉米深加工产业的发展给玉米价格带来长期利多。世界原油价格的大幅上涨与石油资源的不可再生性给替代能源带来了发展机遇,而玉米作为生产乙醇汽油的主要原料,其需求也面临不断扩大之势。当初我国推广乙醇项目是为了消化庞大的玉米陈化库存,但在近几年国家的大力推动下,燃料乙醇产量的增长已经带动了整个酒精市场的发展。近期国家发改委有关官员明确表态,逐步扩大和推广使用燃料乙醇是一项无悔的政策。2003/2004年我国玉米工业消费为1500万吨,占消费总量的11.9%;2004/2005年玉米工业消费为1800万吨,预计2005/2006年为2100万吨。工业对玉米原料的需求增加,不仅能够有效扩大玉米的消费量,而且将会对玉米收购价格有较强的支撑作用。深加工消费玉米呈快速增长势头,对国内玉米价格带来长期利多。
三、后期饲料玉米消费仍将会不断增加。目前国内饲料业、养殖业正在逐步复苏,饲料玉米需求呈现恢复性增长趋势。据统计,9月份我国饲料产量比8月份增长12%以上,仔猪价格比8月份上涨3%,生猪价格比8月份上涨3.9%。虽然目前由于禽流感的再次爆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饲料的消费,但随着疫情的逐步控制,饲料玉米需求仍会呈增长态势。国内饲料需求的增长和肉类出口前景的逐渐好转以及国内畜禽价格的回升,将拉动玉米的需求和价格的反弹,预计第四季度饲料产销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四、当前玉米市场价格底部支撑因素较多。一是生产成本提高,农民对今年玉米收购价格期望值较高。2004年以来,国家出台了减免农业税和种粮直补等各种惠农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使农民的收益也有了相应提高,现金持币量增加,通过自有资金还贷能力增强,不急于变现;加之近几年农业生产信贷资金比较充裕,信贷环境较好,生产资金基本有保障,使农民有条件在市场价格比较高的时期出售玉米。另外,今年种子、化肥、农药、农膜、农用柴油等农用生产资料价格比去年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而且涨幅较大。据测算,种子比上年上涨15%左右,化肥为25%左右,农膜为20%左右,农药为18%左右。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导致生产成本增加、斤粮成本提高。今年其他粮食品种小麦、稻谷的收购价格也较高,将为玉米的收购带来比照效应,也使得价格低于农民预期时,农民产生惜售心理。国内农资价格也呈上涨态势,农民对今年玉米价格期望值较高。二是今年以来玉米市场运行状况较好。虽然2005年前三季度国内玉米市场经历了持续回落--- 快速上涨--- 相对稳定--- 小幅上涨态势,但市场价格总体上仍呈现稳中趋升态势。目前各地新玉米开秤价格普遍高于去年同期,总体上已经被市场普遍认可,长期看涨心态已经大有市场。今年山东泰安、兖州新玉米开秤价约1260元/吨,河南郑州新玉米开秤价1270元/吨左右,均较去年同期价格每吨偏高40-50元。三是运输紧张将会对玉米市场价格形成有效支撑。多年以来,东北地区在冬季都会出现铁路运输紧张的问题,近几年这种现象更为严重,目前东北铁路部门集中全力运输煤炭等冬季取暖物资,粮食运力紧张问题再现,同时高昂的请车费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玉米的采购成本,制约了东北地区玉米的外销。从目前的状况来看,短时期内外运紧张的问题难以彻底解决。由于今年华北黄淮地区新玉米质量较差,难以满足当地及销区市场需求,东北玉米的外运活动仍会持续,受外运紧张影响,部分地区的供应仍难以得到及时补充,这就为价格上涨提供条件。四是市场竞争激烈有利于推动玉米收购价格的走高 。伴随着我国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全面放开了粮食购销市场,市场机制在粮食购销环节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多元化经营并存的市场格局,使得粮食流通更加顺畅,粮食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去年,收购市场上,表现最为活跃的是个体粮贩,通称“收粮经纪人”。由于其具有收购灵活、现金支付、上门服务、微利经营等特点,农民更愿意将粮食卖给他们。今年在多种经营主体争夺粮源的过程中,价格上涨将成为必然趋势,市场竞争激烈进而推动粮食收购价格的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