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随着国内市场新产大米上市量的增多,人们对新米的意见也逐渐增多,在食用上大多居民认为新米不如陈米安全,农民销售认为新米不如陈米价高,经营贸易商认为新米不如陈米易储,诸多原因道出新米的弱点,笔者带着种种疑问深入市场一探究竟。
居民消费的心理:近来不少市民对新米谈虎色变,总认为今年稻谷受连续阴雨天气影响,农民种植用药量增大,稻谷收获后加工出来的大米还留有残余农药,居民食用后产生不安全感,这是市民普遍认同的心理。其实际情况如何?据专家解释,今年稻飞虱等病虫害爆发的严重程度是罕见的,为了确保农民粮食丰收,各地都有组织地对水稻进行了病虫防治,防治次数比往年稍多。而农业部门选用的全部是采用生物型的高效低毒、易挥发的无公害型农药,主要喷洒于水稻根部,一般半个月左右即可降解,所以市民无需担心新米农药残留问题。随着新米陆续上市,有关权威部门也将对新米进行农残检查,确保上市新米的安全,因此作为消费者不必担心。
农民销售的心理:新米上市以后市场价格出现回落,不少农民确实想不通,其实新陈米的价格悬差也是有一定因素的。居民对新米需求减少是新米价格下降的直接因素,但是新米水分超标也是新米滞销、低价的一个原因。和陈米相比,近段时间上市的新米潮湿度大,不利于长期储存,能在家中摆放的时间并不长,所以经营者及消费者都尽量减少新米的购进。另外,今年稻谷的产量下降,质量也有所下降,这是价格低的主要原因,据调查,今年粳稻在生长周期内受日照不足、病虫害和台风等不利因素影响,尤其是今年8月上旬台风“麦莎”从江苏、安徽、浙江过境,造成主产区种植的水稻出现大面积倒伏,影响了产量。在晚稻主产区亩产减产在25%~30%,粳稻质量明显低于去年,新粳稻出糙率为78%左右(去年为82%~83%),出米率为63%~64%,病斑率为6%~7%。
经营者观望心理:今年由于特殊气候条件影响,粳稻生长周期普遍延迟,上市也较去年滞后十多天;同时粳稻质量普遍降低直接影响各主体的收购预期,前期只有个体私营加工企业入市少量收购,代表性收购价格没有形成,大型收购主体不敢贸然入市大量收购,收购高峰预计相对滞后来临;粳稻质量参差不齐,也将影响收购效率,降低了收购进度。目前不少贸易商和粮食企业对稻谷后市看法不一,直接影响到稻谷收购,同时新稻谷水份偏高,储存难度大,占用资金量大,一定程度上打压粮食企业收购积极性,目前市场上仅有少部分私营企业和小型大米加工厂,采用边收、边加工、边销售的购销方式,囤积量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