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内玉米市场行情继续稳中回落,新玉米陆续收获上市,使得市场供应数量不断增加,禽流感疫情的继续蔓延又使得市场需求低迷,供过于求的市场状况表现明显,就在市场可谓处于危机之中,但危机中却蕴藏着机遇,后期玉米价格仍存在着上涨机遇,具体情况如下:
利空表现:
1、东北玉米上市滞后给市场带来隐患。
今年东北新玉米大量上市时间滞后,一方面是由于新玉米上市初期收购价格高,而南方销区玉米销售价格大幅回落,收购根本没有利润。另一方面也受暖冬影响玉米无法脱粒,同时由于农发行还没有对玉米收购大量贷款,玉米收购资金不足。在产销无差价、收购缺资金且基本面玉米产量丰收的情况下,除加工企业和储备收购外,多数收储企业处于观望和小规模收购中,收购价格持续走低。收购时间越向后推移,在收储企业与农民的价格相持中,对农民越不利,惜售的心理会逐步减弱,一旦农民开始大量销售,玉米收购价将出现较大幅度回落,毕竟少量的入市收购资金相对于丰收的产量来说,是不足以托住价格的,东北玉米收购价仍有下跌的空间。
华北玉米降水工作进展顺利,大部分新玉米已经达到标准水分,能够满足当地及江浙一带的供应,目前对东北玉米需求不大,且目前只有少部分南方资金到东北收购的,也使得东北玉米收购价难以走高。
2、禽流感疫情抑制养殖业的发展,玉米消费短期内受到打击。
入秋之后天气逐渐变冷,有利于禽流感病毒的存活,加上候鸟南迁导致禽流感疫情的迅速蔓延,家禽养殖业面临严重的威胁。由于禽流感疫情已得到广泛的重视,并未真正造成严重损失,但对家禽养殖业的心理冲击仍然不容忽视,许多家禽养殖场可能因此减少养殖规模,以避免禽流感暴发产生的严重损失,因此,作为主要饲料成分之一的玉米消费受到影响,目前销区的消费企业在玉米采购上已经持观望态度。
利多效应:
1、生产成本增加为市场行情筑底。今年种子、化肥、农药、农膜、农用柴油等农用生产资料价格比去年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而且涨幅较大。据测算,种子比上年上涨15%左右,化肥为25%左右,农膜为205左右,农药为18%左右。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导致生产成本增加、斤粮成本提高。玉米每亩总成本比上年增加24.2元,斤粮成本为0.37元,比上年增加0.022元,增长6.3%。2004年为0.30元/斤;2003年为0.34元/斤;2002年为0.32元/斤。目前,黑龙江地区新玉米收购价格740元/吨左右;吉林地区830-860元/吨;辽宁地区880-890元/吨;内蒙古840-860元/吨,水分均为30%左右。以吉林地区为例,目前折合干粮玉米收购成本应在1020-1040元/吨,加上烘干及人工等费用40-60元/吨,新玉米出库成本仍在1080-1100元/吨左右,接近陈玉米出库价格1120元/吨,东北价格坚挺不下也受益于此,这也为后期国内玉米价格构筑了底部空间。
2、新玉米收购市场竞争将更趋激烈。由于2004年末国有粮食购销企业面临改制的种种压力,使得收购工作受到影响。目前国有粮食收储企业第一阶段改革已全部结束,职工分流比较平稳,改革后粮食收储企业,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市场化经营新机制,促进了国有粮食收购企业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在资金投入上会进一步加大,争取多收粮、收好粮,以便掌握更多的粮源,赢得更大的经济效益。目前,吉粮集团的改制工作已经接近尾声,各地收储公司已经作好收购准备,大规模的收购工作即将展开。与此同时,粮食市场放开后,收购市场准入制度放开,参与粮食收购经营的企业明显增多,多元主体入市收购,收购能力不断增强,以吉林省为例,目前全省个体、民营粮食收购企业收购能力在50亿斤以上。因此今年新粮收购市场上的竞争可能会表现得更为激烈,这将有助于收购价格的抬升。
综合分析,禽流感的冲击必将随严厉的防控措施和冬季过后天气的转暖而消退,萎缩的消费也将出现报复性反弹,加之玉米收获的季节性压力也逐渐释放,可见目前到今后 1-2 个月时间的价格低谷之后,玉米的价格也将随消费的复苏、饲料和养殖企业的采购信心增强出现报复性反弹。因此,目前禽流感疫情的危机之中也蕴含着机遇,对玉米的消费企业来说,危机之中正是提供了企业采购玉米的良好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