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今年国内植物油市场总体呈现出弱势特征
2005-11-24   来源:中国农业网   

  今年1~10月,国内油脂市场价格一直稳中有降,呈现一种持续低迷的状态。其间即使CBOT大豆、豆油期价出现过两次力度较强的上涨,马来西亚棕榈油期货价格也强势反弹,但国内豆油、棕榈油及其他油脂品种价格跌势未改,间或反弹,也由于力度弱、时间短而转瞬即逝。
  那么,今年后期国内油脂市场价格走势如何呢?从供需基本面分析,油脂供给大于需求供给:
  一、油料产量:2005年国内油料生产总量预计为5433万吨,低于上年水平,但仍是历史上的高产年。
  二、油脂进口:据海关统计,2005年1~9月份我国进口豆油125.8万吨,10月份进口量估计为20万吨,11月份预计为25万吨,12月份预计为15万吨,全年豆油进口量预计为185.8万吨;棕榈油1~9月份进口量为323万吨,10~12月份进口量预计为105万吨(每月按35万吨计算),棕榈油全年进口量预计为428万吨,菜油全年进口量预计为24万吨。2005年我国进口油脂数量可达637.8万吨。
  三、油料进口:2005年1~9月份我国进口大豆1953万吨,10~12月份进口大豆预计为600万吨,2005年全年进口大豆数量预计为2553万吨,折油459万吨;菜籽1~9月份进口14.4万吨,预计10~12月份进口2万吨,全年进口16万吨,折油6.08万吨。进口大豆和菜籽折油合计465万吨。
  四、油脂库存:年初结转库存为380.1万吨。
  以上合计:2005年国内油脂总供给量为    需求: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经济的发展,国内整体的油脂消费需求应该是一个刚性增长的过程,预计今年人均消费量将比去年增加6%~10%,预计为15.3公斤(其中口油6公斤,餐饮、食品5公斤,工业需求3公斤,军需、种子、损耗等1.3公斤),按13.7亿人口计,总消费量为2096.1万吨,出口量暂维持上年10万吨不变,今年需求总量预计为2106.1万吨。 由此算出,2005年国内油脂期末库存为287万吨,较去年的期末库存数字380.1万吨大幅减少,但比历年平均数值247万吨略高40万吨。由此看来,如仅就供需情况而言,预期未来国内油脂市场在供给略大于需求的条件下,价格也会相对稳定,但压力依然存在。
  影响国内植物油市场的其他主要因素
  1.国际大豆市场
  美国和全球大豆期末库存2004/2005年度较2003/2004年度有一定提高,而未来新豆期末库存,也较2004/2005年度有所增长,从而对CBOT大豆期货产生一定的利空影响。
  CBOT行情的利空压力及走势,降低了我国进口大豆的成本,目前进口大豆平均到港成本已由前期的2900元/吨、2800元/吨,降到2700元/吨,后期到港成本还可能下滑到2650元/吨以下。进口大豆成本的下降,给国内豆粕、豆油市场带来压力。
  从国内来看,目前,国内豆粕市场价格稳中有跌。大豆进口成本的降低,使本已低迷的豆粕市场面临下行压力。
  而根据大豆、豆粕、豆油的比例测算,进口大豆加工的豆粕价格每降低100元,油脂成本将增加500元/吨。若豆粕价格持续下跌,对国内豆油价格将产生一定的支持作用。
  2.马来西亚BMD棕榈油期货市场
  马来西亚棕榈油期货今年一直在1320~1500点之间波动,尽管马来西亚棕榈油产量比2004年增幅很大,2005年1~9月份产量为1126万吨,比2004年同期增加122万吨,但出口加速支持了棕榈油期货。
  关于BMD后期走势,笔者认为存在下跌趋势,但下降幅度不大。从需求看,中国、欧盟和印度为马来西亚及印尼棕榈油的主要出口市场。
  综合分析,笔者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国内植物油市场呈现弱势,但表现有所不同。由于利空与利多因素并存,豆油又是消费旺季,不久将面临两节,豆油价格走势小幅波动,止跌企稳的可能性加大,棕榈油价格走势将震荡下行。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4-58155-1.html

标签:农机 呈现 弱势 特征 总体 市场 国内 植物油 今年

上一篇:供强需弱 后市小麦面粉市场低迷难改
下一篇:成本因素对大豆市场价格的影响将逐渐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