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内玉米市场在新粮上市和禽流感的双重压力下,一直处于下行通道之中。华北黄淮地区的新产玉米收购价格高开低走,南北港口的玉米价格也不断滑落,而东北新产玉米的收购不温不火,表现相对稳定。随着天气转冷,各方收购主体入市,东北新产玉米的收购局面将逐渐拉开。今年东北地区玉米收购市场将呈现如下特点:
特点一:东北新产玉米上市延迟
今年东北大部分地区的新产玉米上市有所延迟,上市数量有限。与去年相似,今年冬天的气温持续偏高,东北大部分地区比常年气温偏高2~3摄氏度,入冬时间较晚。而新产玉米的脱粒需要在较低的气温下进行,否则会造成较高的破碎率,气温偏高导致东北大多数新产玉米收获后迟迟没有脱粒。现在一些东北农户把收获的玉米搭成栈子,一方面等待气温下降,一方面通风降水。从11月底开始,影响东北地区的冷空气将日趋频繁,预计近期东北地区将会降温并出现降雪。随着气温的下降,新产玉米的脱粒速度将会加快,上市数量有望扩大。
特点二:国有收储企业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去年从8月份开始,东北的国有收储企业进行改制,陈玉米销售暂停并进行库存清查,在新粮上市后,各国有收储企业的改制工作仍未完成,无法入市收购。直到今年1月份才有少量的粮库展开收购,而且由于陈粮销售受到影响,国有收储企业资金不足,收购心态谨慎。今年国有收储企业改制完成,前期陈粮积极出库为新粮腾空库存,新粮收购的积极性很高。12月份,国有收储企业的资金将基本到位,将逐步入市收购,国有收储企业今年有望改变去年“无所作为”的窘境,再现其“主渠道”的作用。
特点三:农民售粮心态和售粮方式改变
从近几年的新粮收购来看,农民的售粮心态和售粮方式已经有所改变。农民以前由于缺乏资金,主要是在年前和春播之前集中售粮。现在随着农民进城务工以及国家的“三免一补”政策,农民的经济状况有所改善,而且农民从近几年的售粮经验中发现,后期销售的粮食往往价格较高。由于现在离春节还有一段时间,所以除去急等资金的农民出售部分新粮来偿还贷款外,大部分农民并不急于销售手中的粮食。去年春节后,吉林和黑龙江农民手中的存粮普遍在六七成以上,今年预计不会有太大的改变,现在农民的售粮方式正在由集中售粮向全年售粮转变,农民的售粮时间有所拉长。
特点四:今年玉米出口备货的时间有所提前
今年玉米出口的备货时间有所提前,吉粮集团以及一些大型贸易商已经在东北产区展开收购。玉米出口对东北港口玉米价格的拉动作用非常明显,今年玉米出口备货的提前启动,有利于提振东北新产玉米的收购价格。后期出口因素将取代南方销区的需求成为支撑东北港口和东北产区收购市场的重要因素,玉米出口的力度和速度将对东北玉米市场形成重要影响。
特点五:东北各地区间收购市场有所差异
受地域、运输、农民售粮心态等因素影响,东北各地区间的粮食收购市场体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在运输主干线的周边地区,多元收购主体之间竞争比较激烈,新产玉米的收购价格较高,农民的惜售心理较强;在比较偏远、交通不便的地区,玉米收购价格较低,农民惜售心理较弱。在大型深加工企业可以辐射到的周边地区,玉米收购价格较高;在缺乏深加工企业及粮食收储部门的地区,主要依靠小商贩到田间地头收购,玉米收购价格相对较低。在以玉米为主要种植作物的地区,农民对玉米收购价格较敏感,惜售心理较强;在以大豆和水稻为主要种植作物的地区,农民对玉米的收购价格相对不敏感。在收入水平相对较高的地区,农民售粮意愿不强,对后期玉米收购价格期望很高;在经济状况较差的地区,农民迫于偿还贷款或者急需资金,售粮意愿较强。
特点六:东北新产玉米质量较好,有利于和华北玉米形成差异化.
今年由于没有受到早霜的影响,所以东北新产玉米质量普遍较好,所含水分也相对较低。而受持续降水影响,华北黄淮地区的新产玉米上市时间向后延迟,而且质量受到影响,部分地区的新产玉米霉变率较高。从今年的玉米行情看,玉米的品质高低不同也体现在销售价格上,质量好的玉米数量少,也比较抢手。随着华北黄淮地区的新产玉米,尤其是优质玉米的逐渐消耗,东北新产玉米相对较高的质量,也为日后的销售增添了有利条件。
综合以上分析,进入12月份,气温下降后东北新产玉米的上市量会逐渐增多,随着国有收储企业和出口企业入市收购,平静的东北玉米收购市场有望趋于活跃。禽流感疫情的扩散程度、收购市场买卖双方的心态变化、玉米出口的力度、国家的政策调控、节前需求的恢复情况、受补栏数量下降而越发低迷的节后需求、日益紧张的铁路运输,这些因素将共同作用于东北玉米收购市场,决定着它的后势发展。
特点一:东北新产玉米上市延迟
今年东北大部分地区的新产玉米上市有所延迟,上市数量有限。与去年相似,今年冬天的气温持续偏高,东北大部分地区比常年气温偏高2~3摄氏度,入冬时间较晚。而新产玉米的脱粒需要在较低的气温下进行,否则会造成较高的破碎率,气温偏高导致东北大多数新产玉米收获后迟迟没有脱粒。现在一些东北农户把收获的玉米搭成栈子,一方面等待气温下降,一方面通风降水。从11月底开始,影响东北地区的冷空气将日趋频繁,预计近期东北地区将会降温并出现降雪。随着气温的下降,新产玉米的脱粒速度将会加快,上市数量有望扩大。
特点二:国有收储企业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去年从8月份开始,东北的国有收储企业进行改制,陈玉米销售暂停并进行库存清查,在新粮上市后,各国有收储企业的改制工作仍未完成,无法入市收购。直到今年1月份才有少量的粮库展开收购,而且由于陈粮销售受到影响,国有收储企业资金不足,收购心态谨慎。今年国有收储企业改制完成,前期陈粮积极出库为新粮腾空库存,新粮收购的积极性很高。12月份,国有收储企业的资金将基本到位,将逐步入市收购,国有收储企业今年有望改变去年“无所作为”的窘境,再现其“主渠道”的作用。
特点三:农民售粮心态和售粮方式改变
从近几年的新粮收购来看,农民的售粮心态和售粮方式已经有所改变。农民以前由于缺乏资金,主要是在年前和春播之前集中售粮。现在随着农民进城务工以及国家的“三免一补”政策,农民的经济状况有所改善,而且农民从近几年的售粮经验中发现,后期销售的粮食往往价格较高。由于现在离春节还有一段时间,所以除去急等资金的农民出售部分新粮来偿还贷款外,大部分农民并不急于销售手中的粮食。去年春节后,吉林和黑龙江农民手中的存粮普遍在六七成以上,今年预计不会有太大的改变,现在农民的售粮方式正在由集中售粮向全年售粮转变,农民的售粮时间有所拉长。
特点四:今年玉米出口备货的时间有所提前
今年玉米出口的备货时间有所提前,吉粮集团以及一些大型贸易商已经在东北产区展开收购。玉米出口对东北港口玉米价格的拉动作用非常明显,今年玉米出口备货的提前启动,有利于提振东北新产玉米的收购价格。后期出口因素将取代南方销区的需求成为支撑东北港口和东北产区收购市场的重要因素,玉米出口的力度和速度将对东北玉米市场形成重要影响。
特点五:东北各地区间收购市场有所差异
受地域、运输、农民售粮心态等因素影响,东北各地区间的粮食收购市场体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在运输主干线的周边地区,多元收购主体之间竞争比较激烈,新产玉米的收购价格较高,农民的惜售心理较强;在比较偏远、交通不便的地区,玉米收购价格较低,农民惜售心理较弱。在大型深加工企业可以辐射到的周边地区,玉米收购价格较高;在缺乏深加工企业及粮食收储部门的地区,主要依靠小商贩到田间地头收购,玉米收购价格相对较低。在以玉米为主要种植作物的地区,农民对玉米收购价格较敏感,惜售心理较强;在以大豆和水稻为主要种植作物的地区,农民对玉米的收购价格相对不敏感。在收入水平相对较高的地区,农民售粮意愿不强,对后期玉米收购价格期望很高;在经济状况较差的地区,农民迫于偿还贷款或者急需资金,售粮意愿较强。
特点六:东北新产玉米质量较好,有利于和华北玉米形成差异化.
今年由于没有受到早霜的影响,所以东北新产玉米质量普遍较好,所含水分也相对较低。而受持续降水影响,华北黄淮地区的新产玉米上市时间向后延迟,而且质量受到影响,部分地区的新产玉米霉变率较高。从今年的玉米行情看,玉米的品质高低不同也体现在销售价格上,质量好的玉米数量少,也比较抢手。随着华北黄淮地区的新产玉米,尤其是优质玉米的逐渐消耗,东北新产玉米相对较高的质量,也为日后的销售增添了有利条件。
综合以上分析,进入12月份,气温下降后东北新产玉米的上市量会逐渐增多,随着国有收储企业和出口企业入市收购,平静的东北玉米收购市场有望趋于活跃。禽流感疫情的扩散程度、收购市场买卖双方的心态变化、玉米出口的力度、国家的政策调控、节前需求的恢复情况、受补栏数量下降而越发低迷的节后需求、日益紧张的铁路运输,这些因素将共同作用于东北玉米收购市场,决定着它的后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