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国内玉米市场价格走势稳中有涨。随着禽流感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国内玉米市场的利好因素正在不断增多,具体分析如下:
一、禽流感担忧减退,市场需求有望提高
近期,国内“禽流感”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国内各疫区先后解除封锁,贾幼陵在12月14日称,截止到12月13日,我国已经连续15天没有出现新发的疑似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报告。但是他警告说,冬春季节依然是禽流感高发季节,疫情仍然有零星散发的可能。考虑到养禽业周期较短,若未来几周内没有新的禽流感疫情出现,国内养禽业对饲料的需求也可能随着补栏而提高。据了解,近期各地养殖业开始复苏,畜禽价格的回升,使得饲料销售止降回稳,销量有所好转,开始出现恢复性增长的局面,各地消费疲弱态势相对得到好转,加之两节临近,玉米采购数量有所加大。
二、玉米深加工企业不断扩大,玉米需求持续增长
本周辽宁、吉林两大玉米深加工企业竣工投产,国家出台多项优惠政策扶持燃料乙醇生产,对玉米需求存在潜在的推动作用,资料显示,生产一吨乙醇需要3.3吨玉米。因此我们认为,乙醇生产有助于玉米市场获得额外的需求提振。国内媒体曾报道过十一五期间,我国乙醇汽油产量可以再翻一番。截至目前,国家批准建设了吉林燃料乙醇、黑龙江华润酒精、河南天冠燃料乙醇和安徽丰原燃料酒精等4家定点生产厂,今明两年应该是大量企业投入生产的时间,这些企业的采购能力以及需求量都不容忽视。总的说来,玉米原料的需求量将持续增长,这将长期支撑玉米市场价格,玉米后市看好。
三、铁路运输能力吃紧,玉米价格有望继续走强
时至12月中旬,国内玉米春运高峰期逐步临近,铁路运输将会逐步紧张,客运流量将会加大,而货运能力将会不断减弱,后期国内饲料企业的补库意愿将会随着疫情的减弱而增强,对市场行情起到推动作用。与此同时,据市场传言,原国家计委规定自2002年4月1日起到2005年年底前,对经铁路运输的玉米等征收的铁路建设基金实行全额免征,现将期满,2006年1月1日起可能恢复征收。可见,未来铁路运输在运力、运费等方面都将发生变化,而这些变化,对于国内玉米市场行情将起到帮助。
四、饲料企业提前备货
由于前期疫情影响,使得饲料企业的库存较为微薄,今年的两节相差时间较短,春运期间,粮食运输问题仍对会制约局部地区玉米市场的供给,销区玉米现货库存量明显减少,尽管生产尚未转旺,但春运在即,饲料厂都拟囤货建库,加大玉米采购力度,以备急时之需,这对玉米价格上涨形成推动作用。
五、出口配额的发布给市场带来活跃
最近,国家为了抑制因禽流感疫情引起的国内玉米价格下滑趋势而发放了400万吨明年2月底前出口的玉米出口配额,而且2005年度以来中国政府和产区当地政府还一起为运输和储存这些出口玉米提供至少143元/吨(折合17美元/吨)的补助,这直接引起了玉米上涨势头的重新拾起。问题的关键不仅仅是出口配额,还在于出口补助层面,除了国家143元/吨的出口补贴外,东北一些省市政府还为玉米出口提供更多补贴,黑龙江省今年玉米出口补贴政策额度即为70元/吨;如果没有这143元的出口补助,出口商在大连地区收购玉米再出口的话,大约要亏损87元,因此143元/吨的退税补贴也直接刺激了贸易商出口玉米的热情。农民增收是永恒的话题,如果今后玉米产量巨大,国家为了推动贸易商向农民收购玉米的热情,必然继续推出更为优越的出口补贴政策。目前一些粮库正组织出口玉米的收购,而海关数据显示,中国在10月份出口了400,797吨玉米,使得今年前十个月的出口总量达755万吨,年比激增291.1%。今年玉米出口突破800万吨将是一个合理的预期,相对于去年232万吨的出口量大幅提高。国家发放的截至2月底400万吨的玉米出口配额正在陆续执行,贸易商的收购热情始终不减,使得东北产区玉米价格保持坚挺,出口拉动效应显著。本周消息称,明年国家将对100多种进口产品关税进行下调,但是将会继续对玉米实行关税配额管理。
六、玉米供应充足
美国农业部在12月份的供需报告中指出,中国2005/06年度玉米产量上调400万吨,为1.30亿吨,据悉,截止12月13日河北社会粮食企业累计收购新产玉米达74.6万吨。另外,全球及美国的玉米供应非常庞大,2005/06年度全球玉米期末库存预计增至近1.19亿吨。近来虽然部分地区仍出现玉米霉变问题,但由于霉变只是局部现象,短期供应问题不会显现,国内玉米市场供应充足。
综上,近期疫情的逐步消退给市场重新燃起希望,加之国内运输高峰的临近,企业采购步伐的加快都对市场行情形成促进作用,同时国家政策鼓励农民种粮、支撑农民种粮成本;另一方面,传闻出口配额的发放,提振玉米市场人气,加之深加工企业不断扩大,增加了玉米市场的需求量;随着元旦、春节的来临,饲料及养殖企业对玉米原料的需求量也会加大。众多利好因素逐步显现,但由于疫情尚未全面消除,市场需求的恢复仍受到歇制,但节日的消费刺激将有望与之形成抵冲,减弱疫情的负面效应,因此认为,如果没有突发事件发生,玉米价格仍有望呈现间歇性上涨格局,由于当前市场仍以供应压力为主,部分地区价格的小幅波动也属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