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能增加加剧市场压力
经历了两年短暂的繁华,中国农资市场在2005年的冬季终于刮起了寒风――往年例行公事般的冬储,今年居然成了问题。冬储量越大,风险越大,导致风险加大的直接原因,正是这两年我国迅速增加的化肥产能。据统计,仅今年前10个月,全国累计生产化肥4035万吨(折纯),同比增长10.2%;其中尿素产量1649万吨(折纯),同比增长7%。全年化肥产量将达到4770万吨,比上年增加300万吨,在去年增幅较高的基础上再增长约6.7%。与此同时,进口增加,出口减少,国内化肥市场进一步饱和。预计全年进口1400万吨,比上年增长13%。今年前10个月全国累计出口化肥340万吨,同比下降33.7%,其中尿素出口110万吨,同比下降57.9%。预计全年化肥出口420万吨,比上年下降40%左右。入秋以来,我国化肥市场已经呈现价格逐步下跌的趋势。10月初,尿素出厂价在1630~1650元/吨左右;10月中旬,跌到1620元;10月下旬,又跌了20元;到了11月上旬,有的尿素厂家把出厂价定在1550元。国内化肥流通权威人士认为,今年国内化肥供应总量比去年增加二三百万吨,对市场形成巨大的压力。受尿素生产企业产能的影响,明年还将进一步放大。据了解,现在绝大多数基层经销商都在持币观望,没有像往年一样开始冬储,这给大的化肥经销商带来相当大的压力。与此同时,据说有不少尿素生产企业已经开始限产。到底限产能给明年春季市场减少多少压力,由于数字不明,目前还无法断定。
淡储资格成为调节杠杆
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于今年11月1日联合发布了《化肥淡季商业储备管理办法补充规定》,这是对今年1月份发布的《化肥淡季商业储备管理办法》的一次补充和完善。此次补充规定对淡储品种、淡储考核指标、淡储招标和承储企业等方面作了更加明确的规定。其中,比较引人注目的有:一是“各承储企业淡储化肥总量中尿素应占到70%以上”;二是“在淡储期的后两个月中至少有一个月的月末淡储化肥库存量要高于淡储任务量”;三是“对淡储期内未能完成淡储任务企业,有问题企业,及因惜售等企业自身原因而导致淡储标的区用肥旺季化肥脱销断档、价格涨幅过高的企业均列为末位企业,其淡储资格将被淘汰”。我国尿素产能大,况且又是化肥的上游品种,所以国家就强调承储企业多储备尿素。一来减轻尿素企业资金压力,二来保证来年市场供应,三来缓解用肥旺季企业涨价冲动,维护农民消费者切身利益,可谓一举三得。由此可见,政府宏观经济部门利用政策调控市场的手段是越来越多了。
但问题是,化肥市场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关系不是一两句话就能够说得清楚的。虽然国家淡储已经启动,但是大多数企业的动作仍然显得迟缓。很多企业反映,这和国家财政、税收政策不配套有关。苏农农资连锁集团董事长李学军认为,要想让淡储政策充分发挥实际功能,还需要有关部委联合起来“大合唱”,形成淡储政策的长效机制。
限产政策亟需出台
政策的配套是业内人士喜欢挂在口头上的一句话,但是现在还没有人提及由国家有关部门出面协调化肥生产企业限产。据了解,现在国内有不少企业自发限产,但是限产的量是多少,企业自身还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有关人士建议,应该由政府宏观经济部门牵头制定出限产企业名单以及各企业的限产数量。市场是大家的,大家对市场都有一份责任,风险应该由所有的生产企业来承担。而面对市场,企业似乎永远处于一种比较被动的地位。政府宏观经济部门应该在引导企业主动解决市场供需矛盾方面有更大的作为。(王瑞华)
经历了两年短暂的繁华,中国农资市场在2005年的冬季终于刮起了寒风――往年例行公事般的冬储,今年居然成了问题。冬储量越大,风险越大,导致风险加大的直接原因,正是这两年我国迅速增加的化肥产能。据统计,仅今年前10个月,全国累计生产化肥4035万吨(折纯),同比增长10.2%;其中尿素产量1649万吨(折纯),同比增长7%。全年化肥产量将达到4770万吨,比上年增加300万吨,在去年增幅较高的基础上再增长约6.7%。与此同时,进口增加,出口减少,国内化肥市场进一步饱和。预计全年进口1400万吨,比上年增长13%。今年前10个月全国累计出口化肥340万吨,同比下降33.7%,其中尿素出口110万吨,同比下降57.9%。预计全年化肥出口420万吨,比上年下降40%左右。入秋以来,我国化肥市场已经呈现价格逐步下跌的趋势。10月初,尿素出厂价在1630~1650元/吨左右;10月中旬,跌到1620元;10月下旬,又跌了20元;到了11月上旬,有的尿素厂家把出厂价定在1550元。国内化肥流通权威人士认为,今年国内化肥供应总量比去年增加二三百万吨,对市场形成巨大的压力。受尿素生产企业产能的影响,明年还将进一步放大。据了解,现在绝大多数基层经销商都在持币观望,没有像往年一样开始冬储,这给大的化肥经销商带来相当大的压力。与此同时,据说有不少尿素生产企业已经开始限产。到底限产能给明年春季市场减少多少压力,由于数字不明,目前还无法断定。
淡储资格成为调节杠杆
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于今年11月1日联合发布了《化肥淡季商业储备管理办法补充规定》,这是对今年1月份发布的《化肥淡季商业储备管理办法》的一次补充和完善。此次补充规定对淡储品种、淡储考核指标、淡储招标和承储企业等方面作了更加明确的规定。其中,比较引人注目的有:一是“各承储企业淡储化肥总量中尿素应占到70%以上”;二是“在淡储期的后两个月中至少有一个月的月末淡储化肥库存量要高于淡储任务量”;三是“对淡储期内未能完成淡储任务企业,有问题企业,及因惜售等企业自身原因而导致淡储标的区用肥旺季化肥脱销断档、价格涨幅过高的企业均列为末位企业,其淡储资格将被淘汰”。我国尿素产能大,况且又是化肥的上游品种,所以国家就强调承储企业多储备尿素。一来减轻尿素企业资金压力,二来保证来年市场供应,三来缓解用肥旺季企业涨价冲动,维护农民消费者切身利益,可谓一举三得。由此可见,政府宏观经济部门利用政策调控市场的手段是越来越多了。
但问题是,化肥市场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关系不是一两句话就能够说得清楚的。虽然国家淡储已经启动,但是大多数企业的动作仍然显得迟缓。很多企业反映,这和国家财政、税收政策不配套有关。苏农农资连锁集团董事长李学军认为,要想让淡储政策充分发挥实际功能,还需要有关部委联合起来“大合唱”,形成淡储政策的长效机制。
限产政策亟需出台
政策的配套是业内人士喜欢挂在口头上的一句话,但是现在还没有人提及由国家有关部门出面协调化肥生产企业限产。据了解,现在国内有不少企业自发限产,但是限产的量是多少,企业自身还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有关人士建议,应该由政府宏观经济部门牵头制定出限产企业名单以及各企业的限产数量。市场是大家的,大家对市场都有一份责任,风险应该由所有的生产企业来承担。而面对市场,企业似乎永远处于一种比较被动的地位。政府宏观经济部门应该在引导企业主动解决市场供需矛盾方面有更大的作为。(王瑞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