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在玉米丰产、消费变化、出口活跃、政策指引等等一系列市场因素的影响下,国内玉米市场行情可谓“一年六季”,六个不同阶段,六个起起落落,农民、粮食经营企业、贸易商以及生产加工企业也这一年里感受到了市场的“严冬”和“盛夏”,不同阶段不同的多空因素发挥着各自的能量,而市场价格也在此中不断变幻。
2005年国内玉米市场行情回顾:
1-2月份:由于临近春节,农民现金需求增加,对粮食变现的愿望加强,售粮高峰期再度出现。与此同时,按照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政策,从2005年1月1日起,国家停止对国有粮库老库存的补贴,国有粮食企业开始加大销售陈粮的力度,市场供应数量增加,但由于国家采取银根紧政策,农发行贷款条件较为苛刻,收储企业收购资金受到限制,收购积极性不高,导致玉米收购价格低迷。春节过后,养殖业存栏率较低,玉米需求不旺,国内玉米有所下跌。
3-4月份:步入三月份,国内玉米市场行情出现上升,由于国家发改委发放了新年玉米出口配额,并且指标下发后,国家在差价、出口退税和地方财政等多方面给予支持,因此玉米出口签单进度迅速,对玉米市场行情起到明显的拉动。与此同时,主产区天气状况的不利,使得玉米播种受阻,对于今年玉米产量下降的预期不断增强,加之养殖业春季补栏工作逐步展开,都给价格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由于春播结束后,农民售粮高峰期临近,而东北陈粮库存数量仍较大、出口数量下降,价格在4月末表现出一定的惰性。
5-7月份:国内玉米市场行情“前抑后扬”,在四月底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在山东和江苏两地发现口蹄疫,而国内外相继出现禽流感疫情,导致国内养殖业、饲料业对玉米等大宗饲料原料需求开始减弱,国内玉米市场行情受到打压,市场价格有所下跌。随着玉米存量的逐步下降,饲料养殖业需求逐步增加,加之玉米生长情况不理想,对市场行情起到一定支撑,在7月末,国内玉米市场开始慢慢步入上步通道。
8-9月份:随着疫情的逐步控制,国内饲料及养殖业市场需求逐步恢复,在此期间,国内玉米主产区举办了几次陈粮、陈化粮拍卖会,但由于拍卖数量有限,拍卖效果较为理想,对市场行情非旦未产生打压,对于价格的上涨却起到推动作用,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国内市场消费的增长意愿,以及企业对后市普遍看涨的心理。而“十一”国庆节的临近,又促使企业加快脚步纷纷增加库存储备。虽然东北地区由于受天气状况影响,部分公路受损,铁路运输较为紧张,导致东北玉米外运受阻,但这却给价格上涨提供了充分的理由,销区到货量有所下降,恰好与需求数量增加相叠加,价格迅速飙升。
10-11月份:国庆节后,国内养殖业存栏数量开始下降,饲料企业的补库需求也开始减弱,祸不单行,“禽流感”疫情开始在国内产销区纷纷出现,疫情的大举袭来,使得原本疲态的玉米消费市场不堪一击,市场价格开始滑落,而关内新玉米的陆续上市,又使得供求平衡关系快速失衡,供应的不断增加、需求不断疲软,使市场行情处在一种岌岌可危的状态下,产销区倒挂现象表现明显,国内玉米市场笼罩在“禽流感”疫情的阴霾下。随着价格的不断走低,国内玉米市场行情的抗跌性开始显示,11月下旬国内玉米市场行情开始止跌回升。
12月份:步入12月份,国内玉米市场行情开始出现回暖,疫情的不断消除,使得国内养殖业得到一丝喘息,但由于国内疫情尚未全面消除,疫情的控制工作还任重道远,养殖业的恢复并不明显,市场价格的回暖略显牵强,部分地区仍有回落。但一定的需求增加,却使得价格下跌态势得到遏制,而东北玉米市场行情的“一枝独秀”,也对国内刚刚复苏的市场行情一定的鼓励,国内玉米出口配额的发放,再次给市场注入活力。元旦临近,畜禽消费将欲增加,市场价格的回暖有望逐步明显。但“禽流感”疫情的控制情况仍是决定养殖业、饲料业信心恢复的关键。
2005年国内玉米市场行情回顾:
1-2月份:由于临近春节,农民现金需求增加,对粮食变现的愿望加强,售粮高峰期再度出现。与此同时,按照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政策,从2005年1月1日起,国家停止对国有粮库老库存的补贴,国有粮食企业开始加大销售陈粮的力度,市场供应数量增加,但由于国家采取银根紧政策,农发行贷款条件较为苛刻,收储企业收购资金受到限制,收购积极性不高,导致玉米收购价格低迷。春节过后,养殖业存栏率较低,玉米需求不旺,国内玉米有所下跌。
3-4月份:步入三月份,国内玉米市场行情出现上升,由于国家发改委发放了新年玉米出口配额,并且指标下发后,国家在差价、出口退税和地方财政等多方面给予支持,因此玉米出口签单进度迅速,对玉米市场行情起到明显的拉动。与此同时,主产区天气状况的不利,使得玉米播种受阻,对于今年玉米产量下降的预期不断增强,加之养殖业春季补栏工作逐步展开,都给价格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由于春播结束后,农民售粮高峰期临近,而东北陈粮库存数量仍较大、出口数量下降,价格在4月末表现出一定的惰性。
5-7月份:国内玉米市场行情“前抑后扬”,在四月底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在山东和江苏两地发现口蹄疫,而国内外相继出现禽流感疫情,导致国内养殖业、饲料业对玉米等大宗饲料原料需求开始减弱,国内玉米市场行情受到打压,市场价格有所下跌。随着玉米存量的逐步下降,饲料养殖业需求逐步增加,加之玉米生长情况不理想,对市场行情起到一定支撑,在7月末,国内玉米市场开始慢慢步入上步通道。
8-9月份:随着疫情的逐步控制,国内饲料及养殖业市场需求逐步恢复,在此期间,国内玉米主产区举办了几次陈粮、陈化粮拍卖会,但由于拍卖数量有限,拍卖效果较为理想,对市场行情非旦未产生打压,对于价格的上涨却起到推动作用,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国内市场消费的增长意愿,以及企业对后市普遍看涨的心理。而“十一”国庆节的临近,又促使企业加快脚步纷纷增加库存储备。虽然东北地区由于受天气状况影响,部分公路受损,铁路运输较为紧张,导致东北玉米外运受阻,但这却给价格上涨提供了充分的理由,销区到货量有所下降,恰好与需求数量增加相叠加,价格迅速飙升。
10-11月份:国庆节后,国内养殖业存栏数量开始下降,饲料企业的补库需求也开始减弱,祸不单行,“禽流感”疫情开始在国内产销区纷纷出现,疫情的大举袭来,使得原本疲态的玉米消费市场不堪一击,市场价格开始滑落,而关内新玉米的陆续上市,又使得供求平衡关系快速失衡,供应的不断增加、需求不断疲软,使市场行情处在一种岌岌可危的状态下,产销区倒挂现象表现明显,国内玉米市场笼罩在“禽流感”疫情的阴霾下。随着价格的不断走低,国内玉米市场行情的抗跌性开始显示,11月下旬国内玉米市场行情开始止跌回升。
12月份:步入12月份,国内玉米市场行情开始出现回暖,疫情的不断消除,使得国内养殖业得到一丝喘息,但由于国内疫情尚未全面消除,疫情的控制工作还任重道远,养殖业的恢复并不明显,市场价格的回暖略显牵强,部分地区仍有回落。但一定的需求增加,却使得价格下跌态势得到遏制,而东北玉米市场行情的“一枝独秀”,也对国内刚刚复苏的市场行情一定的鼓励,国内玉米出口配额的发放,再次给市场注入活力。元旦临近,畜禽消费将欲增加,市场价格的回暖有望逐步明显。但“禽流感”疫情的控制情况仍是决定养殖业、饲料业信心恢复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