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追求日益完美的保鲜功能成为食品包装的首先目标目前,无菌保鲜包装在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的食品制造业中极为盛行,英、德、法等国已有1/3的饮料使用无菌包装,其应用不仅限于果汁和果汁饮料,而且也用来包装牛奶、矿泉水和葡萄酒等。日本近期研制的以一种磷酸钙为原料的矿物浓缩液渗进吸水纸袋中,蔬菜水果等食品放入这种纸制包装材料中运输,果蔬可从矿物浓缩液中得到营养供给,磷酸钙还能吸收蔬菜水果释放出的乙烯气体和二氧化碳,抑制叶绿素的分解,起到维持鲜度的效果,目前这种技术已经在日本推广应用。美国还推出天然活性陶土和聚乙烯塑料制成的新水果保鲜袋,这种新型保鲜袋犹如一个极细微的过筛,气体和水汽可以透过包装袋流动。试验表明,用新包装袋包装水果蔬菜,保鲜期可增加一倍以上,且包装袋可以重复使用,便于回收。而最新的保鲜技术则是英、德研制开发的在容器和盖子内壁上采用除氧材料,通过这些除氧材料来“吃掉”容器内部多余的氧气,以达到保鲜和延长产品的保存期。
2.绿色包装成为一种极为重要的营销工具和手段食品包装业纷纷采取措施,促进食品包装的生态环保化,发达国家不惜运用高新技术为本国食品行业的绿色包装开创一个新天地,同时,世界各国都把减量、复用回收、可降解作为生态环保包装的目标和手段。在日本,除番茄、草莓和桃子等瓜果外,绝大多数的蔬菜水果不作销售包装,而采用包装的也只用具有特殊功能的保鲜纸作防止水分渗透。复用回收表现在,一方面积极研制新的可重复使用的新型包装材料,另一方面在包装设计上力求选用单一种类包装材料,不使用异种或复合材料,减少群体包装材料之间的结合,或改进包装设计技术,以便消费者能轻易按环保要求拆卸包装并分别投放处理,有利于包装废品回收的分离作业。美国为了易于消费者识别塑料包装材料的性质,使废品回收处理更为简便快速,规定一次性塑料包装材料应标示材料名称及分类代码。目前,许多发达国家均已实现了包装纸模工业的现代化和纸质包装材料普遍推广,如日本连食油也多采用纸包装出售;美国利用大豆蛋白质经添加酶和其他材料的处理,制成大豆蛋白质包装膜,还可与食品一起蒸煮食用,避免食物的二次污染。鉴于塑料材料在食品包装方面无与伦比的地位优势,发达国家都在大力研制可降解的塑料包装材料来取代传统的塑料制品,并有不少产品已成功投入使用,实现了包装材料的突破,为解决“白色污染”带来无限希望。
3.食品包装开启的便捷程度将更为重要欧美不少国家在这方面的改进工作主要集中在塑料包装上,其中一个重要的趋势就是在包装诸如优质汤、意大利面酱、果酱和果冻等食品的时候,不再使用玻璃瓶,而改为PET材料制造的包装罐,这些包装罐使用安全而且不会破碎,同时侧面还带有模制的把手。英美等国则在包装上进行富有创意的改进,推出一系列有利于使用者的设计,如在饮料、矿泉水的瓶上模仿婴儿奶瓶样式的盖子,牛奶盒上设计使用塑料制造的开关式倒出装置,啤酒和饮料罐上端装上有大口的开关揭盖,以便使用者能最大限度地大口饮用。
我国是食品生产和出口大国,但长期以来,我国食品工业的包装技术和工艺却相对滞后。即将进入WTO,我国的饮料包装机械设备制造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目前,国际上用于饮料包装设备主要有玻璃瓶、易拉铝罐、复合包装(利乐包)、PET瓶和PET拉罐(1985年英国PLASTONA有限公司发明,1987年流入我国)、PVC瓶等五种类型的灌装生产设备。我国尚无PET易拉罐灌装生产线,其余4种都已引进或制造。上述几种包装设备在不同国家所占比例不同:在日本,PET瓶占11.9%,铝制易拉罐占13%;在美国,玻璃瓶占42.7%,铝制易拉罐占35.9%。国外饮料加工机械设备技术水平普遍比较高:(1)生产规模大、速度快、效率高。美国机械化程度较高的10家饮料公司,生产占全美总产量的70%以上,而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饮料产量则占市场总量的一半。灌装速度已由50年代的150瓶/分钟发展到现在的1000-1200瓶/分钟,最高可以达到2000瓶/分钟。(2)微电脑广泛用于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国外包装机械采用计算机控制工序和加工程度化,并配备各种参数计量装置,使包装、计量检测一机完成。例如,为控制配料精确度,在生产系统中普遍装有与微机相连的流量机、速度计等连续测量装置,并由计算机控制每道工序的起始和结束,控制各种配料的浓度和流量,误差精度可控制在千分之一的精度内,饮料生产设备一般都装有CTP系统,用微机对清洗过程实行控制。(3)设备材质好,生产中卫生和质量有保证。设备一般都采用不锈钢制造,并十分重视空瓶,实瓶和自动检验设备的原地高速、高效清洗等,以保证产品质量达到高度卫生。
我国饮料机械设备由八十年代初的依靠国外进口,发展到今天的完全能够满足国内饮料生产厂家的需要,走的是一条“引进技术、消化吸收、自主创新、逐步国产化”的道路。与国外先进的技术相比,我国饮料加工还存在着产品规格不齐全、成套差、自动化水平和控制水平低、单机性能不稳定、先进技术应用较少的缺点和弱点。目前,我国在生产制造装备、加工手段、设计水平等方面同国外主要灌装设备创造企业相比尚有一定距离,这些都是我国饮料机械行业需要不断努力,加以改进的地方。
21世纪,我国饮料机械设备制造业的发展方向是:大型化、高速化和提高稳定性是开发的主要目标,无菌化技术是饮料机械制造业技术装备攻关、开发的首选课题,生产多样化成品包装设备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高、新控制技术的应用,广泛应用机器人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智能化计算机技术的运用,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2.绿色包装成为一种极为重要的营销工具和手段食品包装业纷纷采取措施,促进食品包装的生态环保化,发达国家不惜运用高新技术为本国食品行业的绿色包装开创一个新天地,同时,世界各国都把减量、复用回收、可降解作为生态环保包装的目标和手段。在日本,除番茄、草莓和桃子等瓜果外,绝大多数的蔬菜水果不作销售包装,而采用包装的也只用具有特殊功能的保鲜纸作防止水分渗透。复用回收表现在,一方面积极研制新的可重复使用的新型包装材料,另一方面在包装设计上力求选用单一种类包装材料,不使用异种或复合材料,减少群体包装材料之间的结合,或改进包装设计技术,以便消费者能轻易按环保要求拆卸包装并分别投放处理,有利于包装废品回收的分离作业。美国为了易于消费者识别塑料包装材料的性质,使废品回收处理更为简便快速,规定一次性塑料包装材料应标示材料名称及分类代码。目前,许多发达国家均已实现了包装纸模工业的现代化和纸质包装材料普遍推广,如日本连食油也多采用纸包装出售;美国利用大豆蛋白质经添加酶和其他材料的处理,制成大豆蛋白质包装膜,还可与食品一起蒸煮食用,避免食物的二次污染。鉴于塑料材料在食品包装方面无与伦比的地位优势,发达国家都在大力研制可降解的塑料包装材料来取代传统的塑料制品,并有不少产品已成功投入使用,实现了包装材料的突破,为解决“白色污染”带来无限希望。
3.食品包装开启的便捷程度将更为重要欧美不少国家在这方面的改进工作主要集中在塑料包装上,其中一个重要的趋势就是在包装诸如优质汤、意大利面酱、果酱和果冻等食品的时候,不再使用玻璃瓶,而改为PET材料制造的包装罐,这些包装罐使用安全而且不会破碎,同时侧面还带有模制的把手。英美等国则在包装上进行富有创意的改进,推出一系列有利于使用者的设计,如在饮料、矿泉水的瓶上模仿婴儿奶瓶样式的盖子,牛奶盒上设计使用塑料制造的开关式倒出装置,啤酒和饮料罐上端装上有大口的开关揭盖,以便使用者能最大限度地大口饮用。
我国是食品生产和出口大国,但长期以来,我国食品工业的包装技术和工艺却相对滞后。即将进入WTO,我国的饮料包装机械设备制造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目前,国际上用于饮料包装设备主要有玻璃瓶、易拉铝罐、复合包装(利乐包)、PET瓶和PET拉罐(1985年英国PLASTONA有限公司发明,1987年流入我国)、PVC瓶等五种类型的灌装生产设备。我国尚无PET易拉罐灌装生产线,其余4种都已引进或制造。上述几种包装设备在不同国家所占比例不同:在日本,PET瓶占11.9%,铝制易拉罐占13%;在美国,玻璃瓶占42.7%,铝制易拉罐占35.9%。国外饮料加工机械设备技术水平普遍比较高:(1)生产规模大、速度快、效率高。美国机械化程度较高的10家饮料公司,生产占全美总产量的70%以上,而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饮料产量则占市场总量的一半。灌装速度已由50年代的150瓶/分钟发展到现在的1000-1200瓶/分钟,最高可以达到2000瓶/分钟。(2)微电脑广泛用于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国外包装机械采用计算机控制工序和加工程度化,并配备各种参数计量装置,使包装、计量检测一机完成。例如,为控制配料精确度,在生产系统中普遍装有与微机相连的流量机、速度计等连续测量装置,并由计算机控制每道工序的起始和结束,控制各种配料的浓度和流量,误差精度可控制在千分之一的精度内,饮料生产设备一般都装有CTP系统,用微机对清洗过程实行控制。(3)设备材质好,生产中卫生和质量有保证。设备一般都采用不锈钢制造,并十分重视空瓶,实瓶和自动检验设备的原地高速、高效清洗等,以保证产品质量达到高度卫生。
我国饮料机械设备由八十年代初的依靠国外进口,发展到今天的完全能够满足国内饮料生产厂家的需要,走的是一条“引进技术、消化吸收、自主创新、逐步国产化”的道路。与国外先进的技术相比,我国饮料加工还存在着产品规格不齐全、成套差、自动化水平和控制水平低、单机性能不稳定、先进技术应用较少的缺点和弱点。目前,我国在生产制造装备、加工手段、设计水平等方面同国外主要灌装设备创造企业相比尚有一定距离,这些都是我国饮料机械行业需要不断努力,加以改进的地方。
21世纪,我国饮料机械设备制造业的发展方向是:大型化、高速化和提高稳定性是开发的主要目标,无菌化技术是饮料机械制造业技术装备攻关、开发的首选课题,生产多样化成品包装设备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高、新控制技术的应用,广泛应用机器人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智能化计算机技术的运用,是我们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