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促销大战的硝烟刚刚散去,今年围绕着只隔一天的传统“元宵节”和舶来品“情人节”的促销战火再度燃起。
近年来,我国传统节日开始式微,而洋节甚嚣尘上,大有喧宾夺主之势。其实,无论是土节,还是洋节,其文化内涵都已被抽空,沦为购物节、吃喝节的“代名词”。有专家指出,在全球化价值趋同的背景下,传统节日是保持民族文化认同感的最后一道壁垒。
“玫瑰”对“元宵”狭路
相逢“洋”者胜
距离情人节还有一个多星期时,各种促销广告就铺天盖地而来。
巧克力当仁不让地成为主角,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包装精美、造型独特。记者在天津市滨江道上的几家珠宝店里看到,情侣对戒、象征“无缝爱情、亲密无间”的无缝铂金戒指等新款珠宝首饰也都披着情人节的外衣闪亮登场。
作为情人节象征的玫瑰更在沪上花市“一枝独秀”,进口玫瑰每枝价格攀升到30元-50元,一些花店里的鲜花基本是顾客为情人预订的。以销售高档花卉出名的上海永嘉花市近日收到情人节的第一大单:用999朵进口黑玫瑰扎成直径超过1米的大花球,售价3.5万元。
在上海徐家汇,颇讨口彩的“圆缘园”餐馆领班闫立丰说,情人节销售额一般是元宵节的两倍,因此餐馆不接受预订。
即将到来的情人节还令处于“春节冬眠期”的酒店业迅速苏醒。几乎所有的四五星级酒店均介入了情人节商战。早在半个多月前,一些酒店的“情人节套餐”就急不可待地跃入了人们的视线。按照往年惯例,这类套餐一般是指“特色餐饮+打折客房”。
今年,一些酒店还参照婚礼程序,首次推出了“入住总统套房+豪华轿车接送+豪华游轮宴会”等套装产品,最高价格也达到了令人咋舌的188888元。
沪上星级酒店对情人节极尽奢华之能事,对相邻的元宵节却颇为看淡。一位民营企业老板曾想找一个环境舒适、高雅的酒店,让外地员工在元宵节吃顿团圆饭,结果未能如愿,令他十分遗憾。
载体单一传统节日该拿什么来爱你
“传统节日,我们该拿什么来爱你?”在天津一家外资企业工作的张小姐的感慨,道出了时下许多人对我国传统节日渐行渐远的无奈。
天津市社科院教授郝麦收指出,中国传统节日沉淀了千百年的传统文化,可是由于挖掘不够和载体单一,其正在传承中“疲软”并逐渐消失。而洋节因没有固定模式且经“本土化”改造后,具有了丰富多彩的形式,满足了人们放松和释放情绪的心理需求。
土节的“干瘪”必然遭遇洋节“丰盈”的冲击。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的一份调查显示,53.6%的年轻人是为了快乐才喜欢“洋节”的,57.1%的男性认为“中国传统节日停留在吃、穿等物质消费上,而洋节更注重精神交流”,60.7%的女性认为“洋节轻松自在,中国传统节日过得累”。
实际上,在我国传统风俗中,“正月十五闹元宵”,闹腾得越厉害,就显示日子越红火。一个“闹”字,将春节的欢乐气氛推向了第二个高潮,只有元宵节的灯火繁花散尽之后,才算过了一个圆满的年。
据记载,在唐玄宗开元盛世年间,长安的灯市规模浩大,成千上万的宫女和民间少女在灯火下载歌载舞,其盛况恐怕连今天的巴西狂欢节也望尘莫及。
专家指出,为什么不就地取材,将元宵节“闹”出春节后的最后一次“狂欢”?
“洋”盛“土”衰传统文化的冷落和尴尬
“洋”盛“土”衰,折射出的是传统文化遭遇到冷落和尴尬。冯骥才说,倘若一个民族没有了自己的节日,还能说是一个民族吗?
洋节的“入侵”,一方面有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另一方面又有西方强势文化的影响。借用一直致力于抢救民间文化的著名作家冯骥才的话说,目前我们最大的问题是传统文化的文脉已断,这才是最可怕的,这是导致传统节日深受冷落的根源所在。
“形”“神”并扬让传统节日文化“复兴”
节日是保持人们的文化认同感的最后一块阵地。天津市社科院教授郝麦收指出,“洋”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土”衰。在文化认同感严重缺乏的今天,必须要抢救和发扬传统节日的文化底蕴。
冯骥才强调,不应将洋节看成是洪水猛兽,类似母亲节这样的外来节日,可以弥补我国传统节日的不足。郝麦收说,洋节的流行是多元文化相互融合与交流的体现,只有不断开掘传统文化的新内涵,寻找新载体,才能把传统节日的文化精髓传承下去。 新华社记者刘元旭张建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