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5年国内茶叶产销形势
2005年除了气候因素对春茶影响较大外,我国茶叶产销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一)茶叶生产。
2005年,各主要产茶省区政府重视支持茶叶产业的发展,把发展茶叶生产作为增加茶区农民收入的特色经济来抓,给茶产业注入新的活力。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中央1号文件,全面取消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进一步调动和激发了茶农发展茶叶生产的积极性,加上西部退耕还林政策,各地加大了对茶园改造管理和投入力度。预计2005年茶园面积为130万公顷,比上年增长3%。
2005年我国茶叶生产遭遇严重冻害,春茶开采时间比上年推迟10―15天。据农业部统计,2005年全国春茶产量38.3万吨,比期下降3%。由于国内茶叶市场较好,以及出口市场回暖,夏秋茶增产明显。因此,2005年我国茶叶产量将会继续增加,预计全年茶叶产量将超过87万吨,比上年增加4.2%,全年茶叶平均单价为18元/公斤,比上年上涨10.4%,茶叶产值约156亿元。
绿茶:春季冻害对绿茶产量影响最大,尤其是绿茶主产区春季新萌发茶芽冻害严重,产量增幅有所下降,预计2005年产量63万吨,比上年增长2.8%。
红茶:主要是红茶主产区云南将原料转为生产普洱茶,造成红茶总产量下降。预计红茶产量为4.2万吨,比上年下降4.5%。
乌龙茶:经过十多年的大力推广,国内乌龙茶销售市场已经从市场的引入期进入快速上升期。虽然出口出现下降趋势,但是乌龙茶产量在国内市场需求的拉动下继续快速增加。预计全年茶叶产量为10万吨,比上年增长11.1%。
紧压茶:紧压茶经过几年的调整,生产趋于稳定,市场变化不大,加上原料价格上涨,影响了产量增加,预计2005年产量为2.85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
其它茶类:我国茶叶消费多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普洱茶成为2005年内销市场热点,云南各主要企业都在大力发展普洱茶。预计其他茶类产量为7万吨,比上年上涨17.8%。
花茶:花茶主要以绿茶为原料。由于花茶原料主要产区闽东地区受冻害影响较严重,造成高档茶原料紧缺。加上普洱茶市场热销,云南花茶原料急剧下降,导致花茶原料供应紧张。广西横县、福建等地遭受台风、洪水影响,茉莉花价格较高,预计2005年茉莉花茶的加工量为9万吨,比上年下降5.6%。
名优茶:名优茶发展形势好,2005年名优茶受春季冻害的影响,加上采工不足,造成春季一些省份名优绿茶产量出现下降,因此,名优茶的增长幅度不如前几年,预计名优茶产量为23万吨,比上年增长5.5%。
(二)国内销售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内市场上名优茶、礼品茶的消费比重逐年增加,而且茶叶消费向品牌化、安全化、多元化方向发展,乌龙茶、普洱茶市场增幅明显,有力地促进了国内茶叶消费市场的开拓和整体消费水平的提高。各地举办多种形式的茶叶生产技术推广和培训、茶文化宣传等活动,进一步推动了茶叶消费的增加。2005年国内茶叶销售继续保持上升的态势,预计茶叶销售将会达到57万吨,比上年增加4%,销售额达到167亿元。比上年增加12亿元,上涨7%。2005年国内销售主要特点:一是茶叶连锁经营在内销市场的主导作用进一步显现,茶叶品牌产品进入超市速度加快。二是茶叶质量问题是影响茶叶销售的主要因素。三是无公害茶、有机茶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四是茶叶批发市场建设步伐加快。
(三)茶叶出口
据海关统计,2005年1―11月,全国茶叶出口26.62万吨,金额4.4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7.7%和12.1%。据此测算,全年茶叶出口很有可能达到30万吨,再创历史新高。1―11月份,绿茶出口19.17万吨,金额3.06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6.1%和13.9%;红茶出口3.35万吨,金额0.37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2.5%和上升2.2%;特种茶出口4.10万吨,同比下降0.1%,金额1.03亿美元,同比上升10.7%;乌龙茶出口1.75万吨,金额0.42亿美元,分别比上年下降3.2%和0.3%。
(四)我省茶叶产销
2005年我省茶园总面积207.6万亩(其中采摘面积152.4万亩),增长3%,产量84976吨,增长11.8%,茶叶产值16亿元,增长15.1%。系列产值超过32亿元。茶叶产销再创历史新高。全省出口茶叶3000多吨,创汇近千万美元。其中全省名优茶产量达3.45万吨,产值11.6亿元,分别占茶叶总产量和总产值40.6%、72.5%,全省已有25个县市的67个企业获得杭州中农质量认证中心的有机茶认证,比去年增加9个,有机茶认证面积3万多亩,认证数量仅次于浙江位居全国第二位;竹溪县龙王垭茶场、鹤峰县白果民族茶厂等3家单位获得欧盟有机茶质量认证。全省达到无公害要求的茶园130万亩,占投产茶园面积的91%,其中通过省无公害产地认定的面积近50万亩。鹤峰县和五峰县被农业部授予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合格县和茶叶出口合格县,英山县被授予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达标县。
二、2006年茶叶市场展望
(一)国际市场
由于伊拉克战争的结束恢复了茶叶贸易,巴基斯坦降低了进口关税,加上各国政府在消费国的茶叶促销力度加大,尤其中国绿茶包括珠茶出口的拉动,对整个世界茶叶的出口结构将产生一定影响,国内外媒体及研究机构对绿茶有利于人体健康的相关报道也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世界绿茶的消费。
从目前情况看,2005年世界茶叶产量将会再创新高,对市场销售将带来更大压力。2005年世界各主要拍卖市场价格走势有降低趋势。2006年,如果气候正常,应是一个比较好的发展年份,预计世界茶叶产量变化不大,但茶叶的出口及茶叶的价格将有可能再度波动。主要原因是欧盟、日本有着严格的茶叶进口管制,特别是农残标准,欧盟、日本进口茶叶的壁垒门槛更高;中东地区的不稳定性;世界茶叶消费结构的变化;部分产茶国的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对茶叶生产的影响。
因此,要发挥我国多茶类的优势,努力开拓国外茶叶市场,积极引导全球茶叶消费,加大绿茶作为一种健康饮品的宣传力度,加强对老茶园改造,提高单位面积茶叶产量。大力引进先进的茶叶生产和加工机械,降低生产成本,增加茶叶的附加值,促进茶叶适度规模经营,发展茶叶深加工,同时,积极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无公害茶和有机茶,降低茶叶农残量、提高茶叶品质,并加快制订完善与国际接轨的茶叶标准,促进茶叶产销稳定健康发展。
(二)国内市场
1、茶叶生产趋势:气候条件和市场需求将会对茶叶生产起决定作用。全国茶园面积将呈增加态势,特别是茶树无性系良种发展较快,近几年新开发的茶园将陆续投产,有的已经进入丰产期,产量带来的压力将会更加严峻。名优茶开发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茶叶总产的快速上升,但对采茶工需求量将会增加,采工不足问题将进一步加剧,而且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也增加了生产成本。从全国范围看,绿茶特别是珠茶、乌龙茶产量增加较快,花茶、红茶、紧压茶基本稳定。
2、国内销售趋势:扩大国内需求应作为今后的工作重点,国内茶叶销售增长速度能否与茶叶产量增长保持一致是茶叶发展的关键。目前茶叶市场推广更多是政府行为,由于茶叶企业加工设施落后和其他饮料对茶叶冲击等原因,加上茶叶标准不健全,国内市场无序竞争,以及国家对茶叶实行QS认证,茶叶内销竞争将更加激烈。茶叶专卖店、批发市场和连锁超市等将逐渐成为人们购买茶叶的主要场所,品牌茶、有机茶将成为2006年茶叶消费的热点和亮点。从茶类看,内销市场绿茶、乌龙茶、普洱茶将会继续得到发展,花茶、边销茶、红茶市场变化不大。
3、茶叶出口趋势:国家已经取消了茶叶出口经营权的审批制,给更多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创造了条件。传统出口市场变化不会太大,主要还是在出口结构和档次上调整。欧、美、日和非洲的市场需求有一定空间。预计2006年我省茶叶出口会进一步增长,特别是珠茶出口势头很好,宜红茶出口将处于平稳态势,绿茶出口特别是无公害绿茶和有机绿茶出口潜力巨大。
2005年除了气候因素对春茶影响较大外,我国茶叶产销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一)茶叶生产。
2005年,各主要产茶省区政府重视支持茶叶产业的发展,把发展茶叶生产作为增加茶区农民收入的特色经济来抓,给茶产业注入新的活力。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中央1号文件,全面取消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进一步调动和激发了茶农发展茶叶生产的积极性,加上西部退耕还林政策,各地加大了对茶园改造管理和投入力度。预计2005年茶园面积为130万公顷,比上年增长3%。
2005年我国茶叶生产遭遇严重冻害,春茶开采时间比上年推迟10―15天。据农业部统计,2005年全国春茶产量38.3万吨,比期下降3%。由于国内茶叶市场较好,以及出口市场回暖,夏秋茶增产明显。因此,2005年我国茶叶产量将会继续增加,预计全年茶叶产量将超过87万吨,比上年增加4.2%,全年茶叶平均单价为18元/公斤,比上年上涨10.4%,茶叶产值约156亿元。
绿茶:春季冻害对绿茶产量影响最大,尤其是绿茶主产区春季新萌发茶芽冻害严重,产量增幅有所下降,预计2005年产量63万吨,比上年增长2.8%。
红茶:主要是红茶主产区云南将原料转为生产普洱茶,造成红茶总产量下降。预计红茶产量为4.2万吨,比上年下降4.5%。
乌龙茶:经过十多年的大力推广,国内乌龙茶销售市场已经从市场的引入期进入快速上升期。虽然出口出现下降趋势,但是乌龙茶产量在国内市场需求的拉动下继续快速增加。预计全年茶叶产量为10万吨,比上年增长11.1%。
紧压茶:紧压茶经过几年的调整,生产趋于稳定,市场变化不大,加上原料价格上涨,影响了产量增加,预计2005年产量为2.85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
其它茶类:我国茶叶消费多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普洱茶成为2005年内销市场热点,云南各主要企业都在大力发展普洱茶。预计其他茶类产量为7万吨,比上年上涨17.8%。
花茶:花茶主要以绿茶为原料。由于花茶原料主要产区闽东地区受冻害影响较严重,造成高档茶原料紧缺。加上普洱茶市场热销,云南花茶原料急剧下降,导致花茶原料供应紧张。广西横县、福建等地遭受台风、洪水影响,茉莉花价格较高,预计2005年茉莉花茶的加工量为9万吨,比上年下降5.6%。
名优茶:名优茶发展形势好,2005年名优茶受春季冻害的影响,加上采工不足,造成春季一些省份名优绿茶产量出现下降,因此,名优茶的增长幅度不如前几年,预计名优茶产量为23万吨,比上年增长5.5%。
(二)国内销售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内市场上名优茶、礼品茶的消费比重逐年增加,而且茶叶消费向品牌化、安全化、多元化方向发展,乌龙茶、普洱茶市场增幅明显,有力地促进了国内茶叶消费市场的开拓和整体消费水平的提高。各地举办多种形式的茶叶生产技术推广和培训、茶文化宣传等活动,进一步推动了茶叶消费的增加。2005年国内茶叶销售继续保持上升的态势,预计茶叶销售将会达到57万吨,比上年增加4%,销售额达到167亿元。比上年增加12亿元,上涨7%。2005年国内销售主要特点:一是茶叶连锁经营在内销市场的主导作用进一步显现,茶叶品牌产品进入超市速度加快。二是茶叶质量问题是影响茶叶销售的主要因素。三是无公害茶、有机茶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四是茶叶批发市场建设步伐加快。
(三)茶叶出口
据海关统计,2005年1―11月,全国茶叶出口26.62万吨,金额4.4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7.7%和12.1%。据此测算,全年茶叶出口很有可能达到30万吨,再创历史新高。1―11月份,绿茶出口19.17万吨,金额3.06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6.1%和13.9%;红茶出口3.35万吨,金额0.37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2.5%和上升2.2%;特种茶出口4.10万吨,同比下降0.1%,金额1.03亿美元,同比上升10.7%;乌龙茶出口1.75万吨,金额0.42亿美元,分别比上年下降3.2%和0.3%。
(四)我省茶叶产销
2005年我省茶园总面积207.6万亩(其中采摘面积152.4万亩),增长3%,产量84976吨,增长11.8%,茶叶产值16亿元,增长15.1%。系列产值超过32亿元。茶叶产销再创历史新高。全省出口茶叶3000多吨,创汇近千万美元。其中全省名优茶产量达3.45万吨,产值11.6亿元,分别占茶叶总产量和总产值40.6%、72.5%,全省已有25个县市的67个企业获得杭州中农质量认证中心的有机茶认证,比去年增加9个,有机茶认证面积3万多亩,认证数量仅次于浙江位居全国第二位;竹溪县龙王垭茶场、鹤峰县白果民族茶厂等3家单位获得欧盟有机茶质量认证。全省达到无公害要求的茶园130万亩,占投产茶园面积的91%,其中通过省无公害产地认定的面积近50万亩。鹤峰县和五峰县被农业部授予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合格县和茶叶出口合格县,英山县被授予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达标县。
二、2006年茶叶市场展望
(一)国际市场
由于伊拉克战争的结束恢复了茶叶贸易,巴基斯坦降低了进口关税,加上各国政府在消费国的茶叶促销力度加大,尤其中国绿茶包括珠茶出口的拉动,对整个世界茶叶的出口结构将产生一定影响,国内外媒体及研究机构对绿茶有利于人体健康的相关报道也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世界绿茶的消费。
从目前情况看,2005年世界茶叶产量将会再创新高,对市场销售将带来更大压力。2005年世界各主要拍卖市场价格走势有降低趋势。2006年,如果气候正常,应是一个比较好的发展年份,预计世界茶叶产量变化不大,但茶叶的出口及茶叶的价格将有可能再度波动。主要原因是欧盟、日本有着严格的茶叶进口管制,特别是农残标准,欧盟、日本进口茶叶的壁垒门槛更高;中东地区的不稳定性;世界茶叶消费结构的变化;部分产茶国的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对茶叶生产的影响。
因此,要发挥我国多茶类的优势,努力开拓国外茶叶市场,积极引导全球茶叶消费,加大绿茶作为一种健康饮品的宣传力度,加强对老茶园改造,提高单位面积茶叶产量。大力引进先进的茶叶生产和加工机械,降低生产成本,增加茶叶的附加值,促进茶叶适度规模经营,发展茶叶深加工,同时,积极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无公害茶和有机茶,降低茶叶农残量、提高茶叶品质,并加快制订完善与国际接轨的茶叶标准,促进茶叶产销稳定健康发展。
(二)国内市场
1、茶叶生产趋势:气候条件和市场需求将会对茶叶生产起决定作用。全国茶园面积将呈增加态势,特别是茶树无性系良种发展较快,近几年新开发的茶园将陆续投产,有的已经进入丰产期,产量带来的压力将会更加严峻。名优茶开发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茶叶总产的快速上升,但对采茶工需求量将会增加,采工不足问题将进一步加剧,而且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也增加了生产成本。从全国范围看,绿茶特别是珠茶、乌龙茶产量增加较快,花茶、红茶、紧压茶基本稳定。
2、国内销售趋势:扩大国内需求应作为今后的工作重点,国内茶叶销售增长速度能否与茶叶产量增长保持一致是茶叶发展的关键。目前茶叶市场推广更多是政府行为,由于茶叶企业加工设施落后和其他饮料对茶叶冲击等原因,加上茶叶标准不健全,国内市场无序竞争,以及国家对茶叶实行QS认证,茶叶内销竞争将更加激烈。茶叶专卖店、批发市场和连锁超市等将逐渐成为人们购买茶叶的主要场所,品牌茶、有机茶将成为2006年茶叶消费的热点和亮点。从茶类看,内销市场绿茶、乌龙茶、普洱茶将会继续得到发展,花茶、边销茶、红茶市场变化不大。
3、茶叶出口趋势:国家已经取消了茶叶出口经营权的审批制,给更多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创造了条件。传统出口市场变化不会太大,主要还是在出口结构和档次上调整。欧、美、日和非洲的市场需求有一定空间。预计2006年我省茶叶出口会进一步增长,特别是珠茶出口势头很好,宜红茶出口将处于平稳态势,绿茶出口特别是无公害绿茶和有机绿茶出口潜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