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国内稻米市场弱势整理是阶段性行为
2006-03-15   来源:中国农业网   

  近期,国内稻米市场行情略有波动,部分地区出现下滑,各地市场需求均较为疲软,对市场行情起到打压效应,根据统计,截止目前国内稻米市场行情状况如下:

    稻谷价格稳中有跌:目前,黑龙江哈尔滨地区三等稻谷收购价格1720-1760元/吨,价格较前期回落20元/吨,佳木斯地区二等稻谷收购价格为1720-1740元/吨,保持稳定;吉林三等稻谷收购价格为1860-1880元/吨,保持稳定;江西三等晚稻收购价格为1470-1480元/吨,优质晚稻品种收购价格为1620-1830元/吨,安徽东部地区中等杂交稻市场收购价为1480-1500元/吨,国有粮食企业挂牌收购价格为1460元/吨,福建地区中等杂交稻谷到站价1560-1580元/吨,中部地区晚稻收购价格为1540-1560元/吨,江苏北部2005年中等粳稻市场价格为1940-1960元/吨,湖北中等地区中稻收购价格为1440元/吨,农村收购价格为1340-1370元/吨,均保持稳定。

    大米价格略有回落:目前,黑龙江哈尔滨地区大米出厂价格为2680元/吨,吉林地区中等新米出厂价为2800元/吨,保持稳定。广州地区湖南产中等早米批发价格为2130-2140元/吨,中等杂交米(长粒)批发价格为2240-2280元/吨,短粒为2180元/吨,泰国香米(80%-90%)批发价格4500元/吨,保持稳定。江苏姜堰、兴化市场中等粳米批发价为2780-2820元/吨,回落40元/吨;湖北地区糯米价格为2740-2780元/吨,持稳定。

    虽然近期国内稻米市场行情较为疲软,但由于各地竞价交易会的频繁举办,国内粳稻库存不断下降,加上国内长期供需偏紧格局影响,市场行情仍将高位运行,价格弱势整理也将仅是阶段性的,具体分析如下:

    打压价格的不利因素:
 
    拍卖利空因素使然,南方早稻市场继续承压

    进入2006年以后,南方稻谷拍卖明显增多,较大的规模当属江西与湖南地区的两次早稻竞价销售会,共计拍卖了82万吨之巨,对南方市场形成庞大的供应压力,但受其操作方式等因素的影响,短期来看并没有导致当地早稻市场价格出现较大幅度的下跌,随着时间的推移,近期其对部分地区市场价格的影响逐步显现,尤其是早稻主产区,江西一些地区在拍卖早稻流入市场数量增加的情况下,当地早稻米价格出现了下滑,预计后期南方早稻拍卖仍将展开,当地市场将继续承压。

    供需关系暂时失衡,南方粳稻弱市盘整

    近期,南方一些地区粳米价格出现了一定幅度的回落,市场购销相对清淡,大米市场供应量偏大,预计该供需失衡仅仅是暂时的,短期南方粳稻米市场将弱市盘整。一方面农户出售数量有所增加,受春耕、外出打工等因素的影响,近期农民开始出售手中的粳稻库存,尤其是品质差的。此外,目前江苏地区相当一部分米厂加工的稻谷水分相对偏高,而后期南方气温是趋升的,导致其大米难以储存,因此加工企业要调整市场策略加大销售力度。

    支撑价格高位运行因素:

    竞价交易会频繁举办,粳稻库存不断下降

    近期,东北粳稻库存可谓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2月23-24日吉林竞价销售陈化稻54万吨,起拍价950元/吨,最低价1050元/吨,最高价1500元/吨,成交数量50.3万吨;3月初黑龙江中储粮公司轮出10万吨左右的陈稻,最低价为1560元/吨,最高价为1810元/吨,而刚刚落下帷幕的黑龙江陈化水稻竞价交易会,也有140余万吨陈化水稻竞拍成功。可以看出,在2月下旬至3月初期间,东北地区粳稻库存拍卖数量较大,对国内总体库存水平的影响是一目了然的。受商品市场规律的影响,随着国内粳稻库存量的不断减少,其后期价格上扬动力则同步增强。

    国内粳稻长期供需偏紧,市场价格将高位运行

    根据国内稻谷供需平衡表预测,目前国内稻谷总体产需之间仍存有一定缺口,2005/06年国内产需缺口约为500万吨,06/07年度为360万吨左右,一定产需缺口的存在支撑国内稻谷价格难破大底价位。此外,由于国内粳稻数量较少,籼稻数量较多,加之优质稻少普通稻多,使品质和品种分化成为国内市场运行的大趋势,受生产结构、消费结构与流通结构的影响,预计该格局仍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继续显现。

    综合分析,近期国内粳稻市场将局部走弱,但持续时间不会太长,价格跌幅有限,在政府继续加大农业各环节调控力度的大背景下,预计今年国内稻谷市场将显现出较强的政策性,当然市场主体也应该高度关注一些突发事件及相关影响。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4-57405-1.html

标签:农机 阶段性 行为 整理 弱势 稻米 市场 国内

上一篇:连豆下行不可逆转
下一篇:豆粕下跌压力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