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北省农业厅植保总站做了一次大型对比试验,考察了黄陂区水稻病虫灾害和防治工作示范展示区,潜江市水稻、棉花病虫灾害和防治工作示范展示区和当阳市控氮增钾防治病虫技术试验、稻曲病防治技术研究、新农药筛选田间试验等项目。
试验结果令人震惊:在不打农药的情况下,粮食收成仅有20%。这再一次引起人们对植保工作的高度关注。对比试验令人震惊
9月4日,在湖北省植保总站站长王盛桥指引下,来自农业部、省人大、省政协、省农科院、省卫生厅、省气象局等单位的专家,走访了潜江市杨市办事处蔡湖村五组的水稻病虫害和防治技术示范展示区。何红卫 吴志远 马良平 谢先哲
展示区内分为未防治区、农民习惯防治区和指导防治区3个部分。眼前的情况令人震惊:未防治区试验田的水稻枯黄萎蔫,东倒西歪,毫无生机,相反杂草疯长。仅仅一沟之隔的农民习惯防治区,水稻长势良好,状态比较正常。再看指导防治区,只见满眼绿色,风起阵阵,稻浪翻滚,一派生机,丰收在望。
潜江市农业局负责人指着3块稻田说:在未防治区,纵卷叶螟白叶率100%、螟害率7%、纹枯病病株率73.91%,目测产量损失达80%以上。在农民习惯防治区,纵卷叶螟白叶率4.67%、螟害率0.1%、纹枯病病株率53%,产量损失3.7%。在指导防治区,纵卷叶螟白叶率1.36%、螟害率0.05%、纹枯病病株率28.89%,产量损失0.05%。
据王盛桥介绍,从全省10个水稻病虫灾害和防治技术示范展区来看,水稻未防治区产量损失80%以上,农民习惯防治田产量损失5%以内,指导防治区产量损失1%以内。棉花未防治区产量损失50%以上,农民习惯防治田产量损失5%以内,指导防治区产量损失2.3%以内。
“如果不打农药,我们的粮食几乎没有什么收成!”来自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的一位专家感叹道。
无法回避的虫灾
这次进行的对比试验,真实地反映了湖北省农作物所面临病虫灾害的状况。
王盛桥说,以今年为例,农作物病虫害发生早、来势猛。多种病虫害并发,连续重叠,情况复杂,比以往都要严重。
在这次对比试验中,多数农户对今年的虫灾大吐苦水:“太严重啦,虫子厉害,种类又多,杀都杀不完。加上老是在下雨,打的药几乎都不起作用!”
王盛桥表示,2001年至2005年,如果不是及时防治的话,全省152亿公斤粮食要落入虫口,油料要损失100万吨,棉花要损失1296万担,直接经济损失260亿元以上。其中2004年,湖北省遭遇10多年以来最为严重的粮食作物病虫灾害,迁飞性害虫大发生至特大发生,全省展开了声势浩大的病虫防治战役。全年共计挽回粮食损失34.5亿公斤,油料损失16.9万吨,棉花损失191.1万担。
让农民摆脱“两难”
面对猖獗的虫灾,很多农民采取的办法就是打农药,“有虫打三遍,无虫三遍打!”
乱打农药、乱用杀虫剂,又与现在所提倡的“绿色安全环保”的食品观念背道而驰。让很多农民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对此,王盛桥告诉记者,为展示病虫害发生的严重性和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今年湖北在全省设置了10个水稻病虫灾害和防治技术示范展示区,每个展示区设置未防治、农民习惯防治和指导防治3个处理区,每个区处理面积10亩,共计示范展示面积300亩。
湖北省农科院研究员陈其志表示:“病虫害的防治,不能按照老习惯,理念要改变。以往传统观念就是什么时候该打药,就打药,至于打什么药,作物品种、气候条件适合与否均置之不理,统统来个一锅端,结果虫害未治好,反而污染了环境。”
湖北省农业厅副厅长徐能海认为,对付病虫害不能单一依靠使用化学农药,而要大力推广应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综合防控技术措施。农民对病虫害要采取预防为主,实施源头治理,如采用抗病良种,推广控氮增钾技术,同时加强田间水分管理和栽培管理。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恶化和铲除田间病虫草鼠生存环境,降低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基数、发生频率和发生程度。此外,农业植保部门要准确监测预报,减少农民使用农药的盲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