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5年新玉米上市以来,在玉米深加工业高速发展下,玉米需求呈现快速增长状态,有效的带动了玉米价格的想象空间,在玉米价格将大幅上涨的心理预期下,我国玉米价格一直处于高开高走缓步盘升的走势。但近期受到禽流感疫情、春耕备耕、畜牧业低迷、加工企业库存增加、出口放缓等因素,目前国内玉米市场呈平稳下滑的走势。针对目前情况,玉米后期能否重拾升势,笔者将根据以下几方面提出自己的观点,谨供大家参考。
一、畜牧业复苏缓慢,直接导致玉米的需求量降低
我国畜牧业的玉米用量一直是玉米消费的主体,大约占玉米总量的70%以上。由于受到自2005年初全球化禽流感的影响以来,国内禽蛋的消费量急剧下滑。以广州为例,据广州市社情民意研究中心3月份抽样调查显示:78%受访市民关注禽流感疫情,40.8%受访市民担心禽流感疫情会蔓延, 38.3%受访者担心自己或家人被传染上禽流感。将近7成广州市民明确表示采取了相应的防范措施应对禽流感。其中,63.9%市民的首选措施是“减少食用禽类产品”。
与此同时,我国养殖业仍呈低迷态势,自2005年初以来,家禽饲养量一直呈下滑态势,生猪饲养量也因为受到2005年6、7月份四川猪链球菌的影响,一直处于下滑趋势。据了解,生猪养殖除山东、广东价格处于保本线附近,多数地区生猪养殖仍亏损30-100元/头。肉鸡养殖多数还处于亏损状态,蛋鸡养殖户目前也仍有部分亏损。虽然有3月27日香港已经允许内地活禽供港的有利消息刺激,但近一年来养殖的持续亏损,严重的挫伤了养殖户的积极性,现在大多数养殖户还处在观望状态,短时间内国内的家禽和生猪养殖业将难以恢复。尤其是家禽养殖,目前国际上仍不时有发现禽流感疫情的报道,将更加影响家禽养殖户的积极性。随着生猪存栏量的减少,后期养猪效益提高,将增加生猪的饲养量,根据饲养周期推算,即使从4月底开始大规模补栏,玉米用量高峰期也将推迟到6月底。据悉至3月底为止,国内饲料销量环比猪饲料下降10-30%,禽饲料降幅达20-40%。目前由此可以推断玉米用量同比下跌了20- 30%,以2005年全国玉米产量1.34亿吨计算,2006年上半年玉米用量将减少1200万吨,造成供大于求的矛盾更加突出。这将极大的抑制国内玉米价格的上涨。
二、东北地区收购主体减少、价格下跌
近日东北地区部分粮库和中间商基本停收,主要以深加工企业收购为主,但收购积极性并不高,有的地方还再度向下调整了收购价格。目前,长春大成集团已经全面停止湿粮收购,下属金成公司虽然仍在敞开收购,但其湿粮收购价格下调至1150元/吨,干粮价格下调降至1230元,公主岭另一家知名玉米深加工企业的干粮实际入厂价格也下调至1170元,同时企业采取限收措施,日收购量降至1000吨左右。松原赛力事达1140元/吨,吉林燃料乙醇 1130元/吨。呼兰正大饲料到厂价格为1180元/吨,水分为14.5%,日收购量依然在300吨左右。黑龙江华润玉米收购价900元/吨,每吨下跌了 70-80元;平均水分为24.5%。目前哈尔滨玉米车板价1150元/吨,较3月上旬价格每吨下跌了40元;长春车板价1240元/吨,每吨下跌了20 元。大连港玉米平仓价1290元/吨,每吨下跌了20元;
目前东北产区备春耕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展开,且随着气温不断回升,偏高水分玉米销售加快,农民玉米上市量明显增加。另外部分企业调低收购价格已加重农户恐慌心理,大多农户担心价格进一步下滑,纷纷加大销售力度,市场供给能力明显增强,抑制玉米价格继续攀高;
三、国内玉米深加工业的迅猛发展,给玉米消费市场带来新的契机。
目前,我国的玉米深加工产品已经从初级淀粉、味精开始向山梨醇、造纸、纺织等行业转变,而且有的主产省已经开始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尤其是东北,已经从玉米主产区逐步演变为主销区。目前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等省玉米加工转化能力已初具规模,吉林省玉米加工企业加工能力450万吨左右;黑龙江省加工能力258万吨,正在建设的较大加工企业有7家,加工能力273万吨;内蒙古的玉米深加工业发展也非常迅速,有望继山东、吉林之后跻身于玉米加工强省之列。
玉米是产业链最长的粮食品种,通过玉米可加工产品大约3000多种,我国的玉米主要用于生产淀粉、淀粉糖、变性淀粉、酒精、白酒、味精、柠檬酸和燃料乙醇。我国通过玉米加工的食品目前只有130多种,但欧美发达国家已经有1800多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几年内全国玉米深加工产品转化玉米量有望达到25%左右,目前我国的玉米深加工转化能力基本在15%左右。2004年我国玉米企业消耗玉米量大约是1634.5万吨, 2005年累计消费1952万吨,比2004年增长310.5万吨,预计2006年实际生产能力将达到2400万吨,设计能力达到3340万吨,较 2005年增加400万吨,增幅在20%左右。深加工业的快速发展,给玉米市场价格提供了极大的想象空间,但从目前看,过于乐观的估高玉米价格为时尚早。
四、天气因素
随时间推移,7月份以后市场炒作的题材则主要是玉米产区天气情况。据气象专家预计,2006年气象条件呈现气温偏高、北旱南涝的特点,和前两年相比,气象条件将对玉米生产相对不利。所以,后期应关注7、8月份产区天气和水分变化情况,一旦玉米产量前景不被看好,同时畜牧业得到有效恢复,就可能导致玉米价格的恐慌性上涨。
综上所述,由于近期国内养殖业疲态难改,加上收购主体减少,农民急于抛售余粮等利空因素影响,且短期内缺乏利多消息,国内玉米价格仍将振荡下跌,但空间不会很大。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如果下半年养殖业复苏,玉米饲料需求将会稳步增长,这将为玉米市场走强提供有利保证。因此,从长期来看,我国玉米市场重拾升势仍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