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罗非鱼市场隐忧分析
2006-04-19   来源:中国农业网   

  据有关数据显示,2005年,中国罗非鱼产量达到104万吨,比2004年89.9万吨增长15.7%,比2001年增长55%。在中国近5年中,罗非鱼的增长速度在淡水鱼中是最高的。由于罗非鱼出口的高速增长引发罗非鱼产量盲目迅速扩大。相当多的省、市、地区把罗非鱼作为“一条鱼工程”纳入当地农业经济发展规划中,好像为广大渔农指出了一条迅速致富的黄金之路。在罗非鱼产量与出口量高速增长情况下,罗非鱼的价格却呈跌势,与水产品总体价格走向背道而驰,与人们的美好愿望相违。
  2005年,在全部水产大类商品中,只有罗非鱼价格一路下跌并有继续下跌趋势。根据全国最大的罗非鱼生产区广东,全国最大消费区北京与上海罗非鱼报价加权平均后分析,在去年6月份全国水产品价格转降为升的同时,罗非鱼价格却从8月份18.3元/公斤直跌到2006年1月份的12.7元/公斤,跌幅31%。今年1月与去年同期比,罗非鱼价格下降15.4%,2月份同比又深度下降17%。1、2月份本是罗非鱼生产淡季又属消费旺季,而罗非鱼价格与上年同期比继续下降。2月份与上月相比仅增4.7%,增势甚微。此点说明,在整体淡水鱼价增利好情况下罗非鱼增产并不增收。
  2005年罗非鱼出口与生产突飞猛进增长,而提供加工原料养殖罗非鱼的渔农却基本赔钱,赔得不是小钱。换句话说,2005年,罗非鱼市场已经处于严重供大于求局面。养殖罗非鱼不如养草鱼,还不如养殖虾,更不如养殖传统名贵鱼,比如:鳜鱼。2005年,鳜鱼价格增长幅度刚好也是16%。不同的是,鳜鱼是+16%,而罗非鱼是-16%。罗非鱼的这种市场状况,在2006年将会更加突出。事实在质疑所谓的“一条鱼”工程,“一条鱼”工程不会就是“一棵树上吊死”的工程吧。
  与生产相同的是,罗非鱼出口与加工也出现大上快上局面。上亿元出口型的罗非鱼加工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且仍在立项。尚不知,只要我们睁开眼睛看看市场就知道,这样蛮干盲干的结果是:它的开工之日就是它的倒闭之时。贷款好贷,那么,还用还吗?
  从2005年以及2006年初罗非鱼价格走向看,在今年罗非鱼的价格将继续下降,如果下降幅度有如前几年的南美白虾一样,那么,罗非鱼的价格将会保持15%的下降幅度,降到10元/公斤的水平,和草鱼一样成为真正大众化鱼品。只有在那时,罗非鱼不得不把眼光放到国内放到内销上。所以,在2006年,我们是不是应该多养点别的鱼而少一点罗非鱼。比如,仍有发展潜力的对虾产品,很受市场追捧的中档淡水鱼品,或者还不如就养传统淡水鱼。在广东淡水鱼养殖中,罗非鱼一条鱼的比重达33%,明显偏高。广东也是鳗鱼、甲鱼、鲈鱼、对虾、桂花鱼的主养区。那么,除去这6种品种,也没有水面可养殖别的品种了。由于产品过于集中,产品品质严重下降,产品销路过窄,产品上市量集中,给产品运输、保存、市场都带来很多问题最后形成烂市。在我国市场放开之后,水产新品种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几乎2-3年一个好产品的黄金成长期就基本结束。
  其实中国的淡水鱼养殖已经不是什么问题,主要问题已经突出的反映在流通领域的运输、保鲜、加工与销售上。突出反映在对食品文化的研究上。当罗非鱼被科技人员取名为“非洲鲫鱼”的时候,它在国内市场整整滞销了20年以上。当高中以下水平的鱼贩子们给它重新取名为“罗非鱼”的时候,市场就迅速的给与接受。市场经济的最大特点是,市场说了算,而不是科研、技术、生产说了算的。那么,我们的科研资金、生产资金、技改资金、项目资金等大量的资金在投入于生产环节的时候,是不是应该也更多的投入到流通环节中,投入到市场的研发中。我国现有的计划经济时期遗留下来的投资模式必须彻底改革。我们的各级政府也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创造良好的生产服务体系上,而不是放在更多的指导生产、指挥生产或者计划生产上。
  国工商联水产业商会 吴湘生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4-57172-1.html

标签:农机 分析 市场 罗非鱼

上一篇:玉米长线有较大上涨空间
下一篇:玉米市场价格季节上涨尚未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