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缺良种 广东番茄产业徒呼奈何
2006-05-10   来源:中国农业网   

  每年春末夏初时节,汕头海特果菜公司生意都很火。总经理林炳锡介绍,为了填补广东夏淡蔬菜市场,公司这段时间要派出10多辆货车前往贵州独山县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收购番茄。据悉,类似于林炳锡这样,采取“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的广东菜贩,在广州江南蔬菜批发市场有200多家。广州菜贩为何独钟贵州夏季番茄?广东本地生产的番茄为何没有优势?记者近日采访了省内蔬菜研究专家以及部分广州蔬菜生产流通商贩。
  青枯病肆虐,夏季番茄供应不上
  林炳锡,1984年开始从事蔬菜生产与流通,1998年开始专职在广州蔬菜市场批发番茄,20多年的从业历史让他见证了广东番茄产业的兴衰。据他回忆,1999年广州番茄市场交易异常火爆,日均销量1万公斤,高峰时可达2.5万公斤,市场批发价达2.5元/公斤,大部分番茄来自于广州附近菜区,尤其是增城石滩、番禺沙湾等城郊主产区,而且番茄品质与外观均不错,产量也稳定,病虫害少,优质果品多,种植面积逐年增多。
  然而,7年过去了,番茄产业却风光不再。近日,记者来到昔日广东番茄主产区增城市石滩镇增塘村一带发现,附近村庄的连片番茄看不到踪影,再也没有当年丰产丰收的景象。据谢瑞松种户介绍,现在种番茄比三年前赚钱难得多,不单是番茄产量下降,其品质外观卖相也相差很大。究其原因,他说主要是番茄连作多年,疫病、青枯病和病毒病等危害严重,加上近几年来生态环境的改变以及城市工业进程加快,致使当地菜区优势难以凸现。因此,增塘村番茄这一传统产业出现严重下滑,产区引种的番茄品种,其适应性与抗病性也每况愈下。
  谢松瑞告诉记者,以往种番茄,管理粗放,只要施足有机底肥,生长中后期喷些防病虫药就可以采收上市了,生产成本远比现在低200元/亩以上,田头收购单价虽有0.5元/斤,也有钱赚,产量稳定,亩纯收近3000元。
  如今,不少种户“谈番茄色变”。蔬菜流通商刘荣富告诉记者,近几年该村农民引种过不少省内外科研单位研发的抗病优质番茄品种,但始终不尽人意,不是在苗期夭折就是在后期落花落果严重,感染青枯病害较多,很多种户不得不改种甜玉米或其它出口外销耐储运品种。
  回顾近几年来的市场行情,林炳锡告诉记者,广东番茄价格相对平稳,甚至出现季节性的小幅度上升趋势。主要原因是市场需求逐年增加与生产面积下降之间矛盾日益突出,目前广东夏季番茄已无法满足本地销售市场,严重出现了“吃不饱”现象。另外,国内番茄的深加工产品――番茄酱,其外销呈直线上升。据中国番茄加工协会透露,目前我国库存番茄酱剩余量不多,适合加工型番茄生产量严重不足。据悉今年计划扩大番茄的加工产量,总产量将超过450万吨。
  多年的事实证明,广东番茄销售市场已形成相对稳定的周年均衡上市局面:早春本地生产、夏秋季节外地(山东、贵州等地)提供、秋冬季节周边地区(海南陈迈、广西田阳、百色等地)生产供应。据林炳锡介绍,前年以来,平均每年夏季(5-9月)从省外调进新鲜番茄达500万公斤,相当于增城镇菜区一条村庄一年的番茄生产量。
  
  优质抗病品种少,近期面积恢复难
  省农科院蔬菜所茄类研究专家黎振兴副研究员介绍,目前广东番茄生产面积步入狂减时代,五年前从生产高峰期的120万亩,骤减至目前的45万亩,如今华南三省(区)番茄累计面积不足150万亩,尤其是近三年来番茄面积的减少量简直令人难以想象。
  专家认为,广东番茄面积骤减的最主要原因是华南地区夏季高温高湿雨季长,番茄青枯病与病毒病发生严重。权威资料显示,该病害一般造成番茄减产30%-50%,重则颗粒无收。随着市场消费水平的日益提高,鲜食加工兼用型番茄需求量不断增加,抗病性差、品质低劣、裂果严重且转色不均匀的品种退出市场,当务之急便是抗病突出或优质类适销品种唱主角。目前广东这方面番茄品种资源尚存空白,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黎振兴还提出,近年来政府科研投入不足,优质抗病新品种选育难,也是造成广东番茄生产面积减少的一个原因。当前广东地区番茄育种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在于:一,多抗性与优质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二,产量较低,果实品质稍差,固形物含量低,果大而软或果硬却小,着色很不均匀,畸形果偏多;三,抗逆性差,耐热或耐寒性不突出。而生产上又存在高温高湿天气的不利影响,致使青枯病、疫病、病毒病等毁灭性病害发生较多,造成产量不稳或品质不好,难以保证增产增收。
  长期致力于番茄良种研究与市场开发的广州亚蔬园艺种苗公司陈绍贤总经理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目前广东番茄产区对品种市场的要求存在差异,生产需要抗病高产品种,而市场却需优质高产品种。
  
  应对危机,品质育种放在首位
  针对广东番茄产区目前出现的危机,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茄类专家吴定华教授指出,重振广东番茄雄风,关键是着力提高番茄产品的质量,把品质育种放在首位。包括提高果实的外观质量,无畸型果、裂果,着色均匀,花痕细小;风味品质堪优,另水量少、心室多,高糖度、高糖酸比,高维生素含量;延长货架上市时间及提高耐贮运性指标。此外,农艺性状表现要良好,挂果数目适中,每序果实约4-5个,果实大小均匀。
  专家认为,重点应在于突破选育出商品品质优良、农艺性状良好的核心育种材料,最有效的短期方法就是紧盯世界上最优秀的品种(如引进杂交一代优质品种),对其后代进行分离,鉴定和系谱筛选,以通过杂交、聚交等手段以最快的速度选育出最稳定的可利用育种材料,充实广东番茄育种资源库。在努力实现优质育种目标的同时,注重相配套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组装。如番茄嫁接砧木选育和南方番茄嫁接技术的研究推广,并建立可操性强的嫁接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在生产栽培上,专家建议:青枯病与病毒病危害不明显的地区,推广优质品种,如以色列番茄、荷兰番茄和澳大利亚的石头番茄品种;在青枯病高发地区,建议采用抗病品种及嫁接栽培技术,如以抗青枯病番茄益丰、夏红为砧木,高品质以色列番茄为接穗,实施嫁接育苗移植高效栽培。
  南方农村报记者 揭育聪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4-57102-1.html

标签:农机 奈何 产业 广东

上一篇:大豆反弹会有迂回
下一篇:中国大蒜价格还会再上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