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受国储糖拍卖价格走低等因素的影响,国内糖价在前期大幅回落的基础上再度走低。业内人士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国储抛售的压力仍将对糖价形成压制,而06/07榨季供应增长的预期也将促使糖价进一步走低。
国储“拍”落糖价
据中国糖网信息,昨日全国主要交易市场糖价继续下跌。南宁糖价4250元/吨,较前一个交易日下跌150元,较月初的4550元下跌300元,跌幅达到6.59%。而与年初5450元/吨的价格相比,跌幅更是达到22.02%。其余市场糖价走势也大同小异。
期货市场方面,截至19日,郑州白糖期货主力703合约收于3890元/吨,比前一交易日下跌111元,这一价格比2月6日5896元/吨的年内高点跌去了34.02%。
业内人士认为,本月18日、19日连续两天的国储糖拍卖是糖价短线走弱的重要原因。此次拍卖是年内第八次拍卖,尽管在拍卖之前,业界曾普遍预期拍卖价格难上4500元,不过,最终结果和过程仍出乎市场的意料。
首先,此次拍卖成交平均价格仅为4392.97元/吨,不仅低于市场预期,而且比各库点现货价格低200元左右。而与此前的七次拍卖相比,最近一次拍卖在最高价、最低价和平均价等方面都创出新低。
其次,此次拍卖横跨两天,历时8小时39分,是八次拍卖时间最长的一次,显示出买方对后市的疑虑,市场观望气氛浓厚。
而更受业内人士关注的是,在此次拍卖之前又传出下周将要加拍7.5万吨国储糖的消息。中国国际期货公司资深分析师陈晓迪认为,国储方面大规模拍卖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认为目前糖价高了,需要对市场进行调控。他表示,3800元/吨的起拍价正是有关方面心目中的合理价位。
另一位分析人士也表示,加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有关部门对目前处于高位的糖价的不满,希望借助宏观调控的力量将糖价带回理性、健康发展轨道的决心。“一拍未平二拍又起”,将促使后期价格的进一步回调。
不过,业内人士认为,对抛售和糖价的关系需要辩证看待,一方面,目前国内、国际市场都处于熊市之中,国储抛售只是影响糖价的因素之一。另一方面,从前六次情况看,预期中的拍卖并不必然对糖价构成利空。下周将要进行的加拍在某种意义上超越了市场的预期,属于突发性影响,因而对市场的冲击也比较大。
事实上,今年以来的八次拍卖总计成交约74万吨,而6月9日发改委、商务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布的38号公告则显示,将再抛售55万吨的国储糖。陈晓迪分析说,从目前情况看,有关方面已抛售18万吨,同时,8月份和9月份各有一次拍卖已经明确,由此计算,尚有10多万吨的国储糖将在何时进行拍卖还不确定,这将是影响糖价后市的重要因素。
增产预期打压价格
市场人士还表示,除了国储抛售方面的影响,增产预期也给糖价带来压力。农业部预计,2006/07年榨季,国内糖料种植面积将达到2490万亩,比上一榨季增加6%;糖产量也有望恢复到1000万吨以上,比2005/06榨季的881万吨增加120多万吨。新纪元期货分析师车勇表示,加上贸易进口,下一榨季国内食糖总供应量将会达到1170万吨,而全国总消费预计在1050万吨,市场下年度供大于求的矛盾将会比较突出。
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后期的糖价将会在此次拍卖价格的基础上逐步下调。当然,也有业内人士认为,糖价的长期趋势必须着眼于对全球市场走势判断。在这一点上,原油价格、美元走势、巴西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预期产量的下降以及对生物乙醇的需求都有可能对糖价形成支撑。糖价的牛市格局也许还将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