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省各地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及省委1号文件、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和全省农牧业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用新的思路、新的理念指导和发展农牧业生产,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加之天时较为有利,上半年全省农牧业经济运行形势良好,为全年丰产丰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据农牧部门统计,全省播种各类农作物741.8万亩,与上年持平。播种粮食作物404.22万亩,较上年增加20.5万亩;油料248.36万亩,减少23.72万亩;蔬菜41.01万亩,增加2.31万亩; 其他作物48.21万亩。
截至6月底,全省共产各类仔畜815.55万头只,育活754.09万头只;成活率92.69%,同比提高1.25个百分点;繁活率71.47%,提高2.73个百分点;成幼畜损亡32.33万头只,损亡率为1.64%,下降0.48个百分点。同比多产仔畜21.66万头只,多活28.16万头只;少损亡8.19万头只。合计总增牲畜36.35万头只。
据统计部门抽样调查,预计上半年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925元,同比增加95元,增长11 %,增幅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从农牧民增收构成看,一是上半年农牧民工资性收入人均276元,同比增加22元,增长8%,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2个百分点;二是农牧民家庭经营现金收入人均519元,同比增加40元,增长8%,增幅比上年同期有所回落;三是农牧民转移和财产性收入人均130元,同比增加33元,增长34%。
另据省农牧部门抽样分析,上半年第一产业收入同比增长11.3%,其中种植业收入增长17.5%,主要是各地突出发展设施农业,增加了农民的蔬菜收入;养殖业收入增长6.5%,主要是家庭育肥生产和出售畜产品的收入增加。第三产业收入同比增长34%。
为了保证今年各项目标的如期实现,各级政府和农牧部门,进一步加大了对农牧业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的投入力度,在全省30个县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5万人、建设畜用暖棚3030栋、日光节能温室1万栋、建设“一池三改”沼气池1.67万户。截至目前,已完成日光节能温室墙体3500栋,其中已扣棚种植1000栋,建设效益明显;全省去年新建温棚扣棚率已达到90%以上。在全省14县已建成农村户用沼气池8360个,完成任务的50.1%,建设进度居全国第四;三江源第一批3289.05万亩鼠害防治和海南、海北、海西、海东900万亩的地面鼠防治任务全面完成,海北、海南、海东、西宁等14县240万亩的地下鼠防治深入实施,草原虫害防治工作全面启动;已完成飞播牧草2万亩;畜用暖棚建设全面开工,10月底将如期完成;退牧还草工程年度建设任务有序进行,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农牧工程中3780户牧户配套建设养畜项目前期工作全面展开。重点项目建设效益的发挥,推动了种养业增长方式的转化,促进了绿色型、生态型、持续型农牧业循环经济的起步。与此同时,按照“大项目带动大投入,大投入带动大发展”的总体思路,进一步加大争取项目的力度,申报良种工程、农村沼气、动物防疫监督等基本建设项目34个,财政专项资金项目14类56个,申请资金近6亿多元。目前,已落实项目资金3亿多元。
农牧业技术示范推广力度也进一步加大。我省按照“实用、实效”原则,以“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和技术要领直接到人”为目标,各级农牧部门精心组织, 走村入户,积极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和“阳光工程”技能培训,组织召开了全省农牧民劳务技能培训转移现场观摩与经验交流会,进一步细化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措施,突出“培训与输出挂钩、数量与质量同步、服务与管理结合”,开展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2.2万人,完成计划的44%,实现转移1.45万人,就业率达到70%。重点推广测土施肥、杂交油菜、无公害蔬菜、病虫害防治和优良牧草种植等先进实用技术,在全省19个县(市)的128个乡镇、近6万农户中推广测土施肥技术102.5万亩;建设农业示范点244个,其中万亩示范基地2个,千亩示范点22个,百亩示范片220个。在全省20个县的川、浅、脑不同生态区设立了32个病虫害监测点,及时发现、及时通报、及时防治,截至6月底,全省已防治小麦条锈病、麦茎蜂、油菜黄条跳甲等病虫害390万亩。以落实农机补贴为切入点,加快推广农牧业机械化,完成机耕面积160万亩、机播350万亩,保护性耕作19万亩;建成油菜、小麦、蚕豆机械化种植示范区22处,示范面积1.68万亩。建设肉羊杂交组合筛选推广示范点5个,辐射带动全省肉羊生产。
与此同时,各地将畜牧业作为农牧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继续立足于“三个提高”(母畜比例、商品率、个体生产性能),加大内部结构调整力度,认真落实灾害预防措施,积极抓好配种、储备草料、牲畜补饲、草场管护、接羔育幼等各项关键生产环节,取得了良好成效。目前,全省共完成牛改3.93万头,完成猪改3.76万头,引进推广良种鸡146万羽,推广野血牦牛511头,推广良种牛细管冻精5.9万支。“西繁东育”工程项目县共落实贩运育肥户2.8万户,贩运育肥牛羊122.42万头只,较上年增加16.27万头只,占全年计划的47%,基本实现了牛羊肉四季均衡上市,遏制了肉价大起大落的现象。
为了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实现农业增效的目的,我省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今年以增强企业活力,提高投资效益为目标,整合资金,集中投放,省财政专项扶持资金达到2400万元,给重点龙头企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确定了平安东部粮油批发市场、雪舟三绒畜产品市场、共和恰卜恰农产品批发市场等三家批发市场为产业化扶持对象,天露乳业、三江集团等6家国家级和40家省级龙头企业新增投入1.76亿元,进行技术改造和产业提升,进一步提高了资源消化能力、辐射带动能力和市场竞争力。龙头企业落实特色作物订单50多万亩,订单规范化程度明显提高。预计今年龙头企业带动农牧户35万户以上,其中重点龙头企业带动农牧户29万户,从中人均可收入90多元。并积极采取扶持措施,大力开展有组织制度、有合作手段、有一定规模、有明显效益的“四有”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创建活动,组织20多名农牧民经纪人赴省外考察学习,拓宽视野,增长见识,并签订农畜产品购销协议55份,协议金额达1.46亿元。据6月底统计,全省各类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达到227个,拥有会员6万多户。而且上半年共认定5处无公害农畜产品产地,产地认定面积达5万亩以上。向农业部申报牦牛肉、藏羊肉、核桃、辣椒等6个无公害农畜产品,批准使用绿色食品标志产品5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