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上半年,我国奶牛存栏数和奶类产量保持较快增长,增幅有所下降;鲜乳品零售市场总体价格有小幅上扬,城镇居民乳品消费小幅回升;乳品进出口双双保持大幅增长,出口金额增幅高于进口。
一、奶类生产情况分析
上半年我国奶业生产形势良好,奶牛存栏数和奶类产量保持较快发展,增幅与上年相比有所下降。据全国畜牧总站监测点的监测,6月末全国奶牛存栏1418万头,同比增长13.7%;奶类产量1527万吨,同比增长18.8%,其中牛奶产量为1459万吨,同比增长18.3%。奶类产量和牛奶产量增幅均比上年同期回落了5个多百分点。
几个奶业生产大省中,黑龙江省奶牛存栏164.8万头,同比增长10.3%;奶类产量221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1.1%。内蒙古、河北上半年的奶类产量分别为352万吨和214万吨,同比涨幅超过20%。河南省在黄河滩区绿色奶业示范带开发的拉动下,奶牛存栏达33.1万头,同比增长25.7%;牛奶产量达到65.6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45.8%。
京津沪优势产区中,天津的增长幅度较大为12.6%,产量31.5万吨;北京涨幅较小为0.6%,而上海的奶类产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则下降了8.3%。
二、乳品消费情况分析
2006年上半年,城镇居民乳品消费止住下滑趋势,有小幅回升。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06年1~5月,全国城镇居民平均每人每月乳品消费量(包括鲜乳品、酸奶和奶粉)为2.14公斤(奶粉按7折为鲜奶,酸奶按1折算,下同),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5%,消费量与2004年同期基本持平。
1~5月份,有22个省区城镇居民的乳品消费出现增长,海南、西藏、贵州、广东等省区分别增长了34.3%、19.4%、11.3%和10.4%。乳品消费下降的8个省区,降幅均在10%以下。
从乳品消费结构看,鲜乳品和酸奶的消费均保持增长态势,其中酸奶的消费增幅较大,奶粉的消费则有下降。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1~5月份,城镇居民人均每月消费鲜乳品1.54公斤,比去年同期增长2.7%。酸奶人均月消费量0.28公斤,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9.5%。奶粉人均月消费量0.046公斤,比去年同期降低4.2%(见表1)。
表1 全国城镇居民消费乳品量情况 单位:公斤/人/月
平均合计 | 鲜乳品 | 奶粉 | 酸奶 | |
2006年1-5月 | 2.14 | 1.54 | 0.046 | 0.28 |
2005年1-5月 | 2.07 | 1.50 | 0.048 | 0.24 |
增长% | 3.5 | 2.7 | -4.2 | 19.5 |
在四个直辖市中,重庆和上海有小幅增长,天津和北京则出现下滑。今年1~5月,重庆人均每月乳品消费量为2.39公斤,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8%;上海为2.66公斤,增长了0.9%;北京为3.80公斤,同比下降了2.8%;天津为2.38公斤,同比下降了4.4%(见表2)。从分品种看,重庆的鲜奶消费量比去年同期增长10.5%,其他三个城市则有小幅下降;四个城市的酸奶消费均有不同幅度的增长,其中上海的增长幅度最大,比去年同期增长35.5%;奶粉消费除上海同比增长18.8%外,重庆、北京、天津则大幅下降,降幅分别为34.6%、23.5%和15.4%。
表2 直辖市人均乳品消费变动情况 单位:公斤/人/月
地区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2006年1-5月 | 3.80 | 2.38 | 2.66 | 2.39 |
2005年1-5月 | 3.91 | 2.49 | 2.64 | 2.32 |
增 长% | -2.8 | -4.4 | 0.9 | 2.8 |
我国传统牧区和北方的几个牛奶生产大省,城镇居民乳品的消费量较高。山西省的人均每月乳品消费量达到3.43公斤,排在北京之后,居第二位。甘肃、山东、西藏和河北四省区,消费量也分别达到3.18公斤、3.02公斤、2.77公斤和2.76公斤,超过上海市,分列3-6位。
表3 城镇居民乳品消费量较高的省区 单位:公斤/人/月
省区 | 数量 | 省区 | 数量 |
北京市 | 3.80 | 上海市 | 2.66 |
山西省 | 3.43 | 辽宁省 | 2.64 |
甘肃省 | 3.18 | 新疆区 | 2.62 |
山东省 | 3.02 | 宁夏区 | 2.59 |
西藏区 | 2.77 | 青海省 | 2.45 |
河北省 | 2.76 | 重庆市 | 2.39 |
与去年同期相比,鲜乳品消费出现增长的省份增多,去年同期鲜乳品消费量上升的省份仅有6个,今年则达到了19个。增幅较大的主要是过去消费量较少(人均每月消费量低于2公斤)的省区,7个省区增幅超过10%。鲜乳品人均每月消费量超过2.00公斤的11个省区中,有5个消费量下降,且降幅均超过5%;其中。鲜乳品消费最高的北京(人均月消费2.71公斤),同比减少6.0%;甘肃(人均月消费2.65公斤),同比减少11.0%,青海、上海、天津的降幅也分别达到8.7%、5.5%和5.3%。
奶粉消费量排在前列的主要是南方的省区,西藏区以人均每月消费0.28公斤排在首位,湖南、安徽的消费量为0.10公斤,湖北为0.08公斤,海南为0.07公斤,广东、四川的消费量为0.06公斤。与去年同期相比,奶粉消费量增长的省份减少,个别省份增幅较大;消费量下降的省份明显增多,而且降幅也较大。今年有21个省份的消费量出现下降,降幅超过10%的省份有13个。重庆的降幅最大,在去年下降38.8%的基础上继续下滑34.6%;青海、江苏的降幅为27.3%和25.0%;北京和山西的降幅也超过20%。
酸奶消费的增长最为明显,27个省份出现增长,其中增长幅度超过10%的达到22个。福建、广西的增幅分别达到58.1%和51.7%,海南的增幅为44.4%,上海、湖南、山西等6省区的增幅也均超过30%。从人均月消费量来看,北京以0.91公斤排在首位,安徽、山西、河北分别为0.63公斤、0.58公斤和0.50公斤,上海、辽宁、河南等7省区的消费量也均超过全国平均0.28公斤的水平。
图1 2006年1~5月份城镇居民乳品消费情况(公斤/人/月)
三、鲜乳品市场价格情况分析
根据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网对全国31个省区116个地级以上城市当地主销乳品销售价格的监测显示,2006年上半年全国各城市鲜乳品零售市场总体价格有小幅上扬。2006年1~6月份,全国监测城市鲜乳品平均价格为2.24元/500克,比去年同期的2.19元/500克增长2.3%。今年第一和第二季度,鲜乳品平均价格基本平稳,保持在2.24元/500克。
与去年同期相比,价格上涨幅度超过20%的有宁夏、黑龙江、青海、吉林、新疆、内蒙古等省区。2006年上半年,宁夏区当地主销乳品平均销售价格为2.21元/500克,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幅度达到74.4%;黑龙江省平均市场价格为2.14元/500克,比去年同期上涨了46.1%。此外,青海、吉林、新疆、内蒙古等省区价格上涨幅度也分别达到41.6%、38.1%、35.7%和29.7%。河北、天津、海南等省区的涨幅也超过10%。涨幅排在前列的8个省区,去年同期的价格均处在2元/500克以下的低价位区间(见表4)。
表4 2006年上半年乳品市场价格上涨幅度较大的省区 单位:元/500克、%
省 区 | 2005年上半年 | 2006年上半年 | 增幅% |
宁夏区 | 1.27 | 2.21 | 74.4 |
黑龙江 | 1.46 | 2.14 | 46.1 |
青海省 | 1.56 | 2.21 | 41.6 |
吉林省 | 1.75 | 2.42 | 38.1 |
新疆区 | 1.13 | 1.54 | 35.7 |
内蒙古 | 1.31 | 1.70 | 29.7 |
河北省 | 1.50 | 1.76 | 17.4 |
天津市 | 1.93 | 2.18 | 12.7 |
与去年同期相比,价格下降幅度超过10%的有5个省区,均为中高价位区的省份。2006年上半年,湖南省市场主销乳品的平均价格为2.34元/500克,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3.8%;海南的平均价格为2.67元/500克,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7.5%。安徽、广西、云南等省区的降幅分别为16.1%、13.5%和12.9%。
图2 2006年与2005年上半年各省区鲜乳品价格情况(元/500克)
从不同省市区价格变动情况和不同的价格区间看,高价位和低价位的省份数在减少,区间平均价格均有所上涨;中档价位省份数在增加,区间平均价格有所降低。高价位区(平均价格在3元/500克以上)的省份数今年有3个省市,去年同期为6个;平均价格由去年的3.11元/500克上升为3.23元/500克。中等价位区(平均价格在2~3元之间)省区今年有18个,去年同期有9个,平均价格今年上半年为2.41元/500克,比去年同期降低了0.27元。低价位区(平均价格在2元以下)平均价格为1.64元/500毫升,比去年同期上涨了0.07元。
图3 2000~2006年全国鲜乳品零售市场季度平均价格
四、乳品进出口贸易情况
2006年1~6月,我国乳品进出口总金额大幅增长,出口额增幅高于进口增幅,这是近年来出口增幅最大的时期。乳制品出口金额和出口数量在进出口总额和总量中的比例均有所提升。截止到6月底,乳制品进出口总金额由去年同期的28008万美元上升为35941万美元,同比增长28.3%,其中进口金额占进出口总金额的86.8%;乳品进出口总量为229902吨,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1.7%,其中进口量占进出口总量的84.1%(表5),均低于往年90%以上的水平。
表5 006年1―6月份乳品进出口情况 单位:吨、万美元、%
进 口 | 出 口 | |||
金额 | 数量 | 金额 | 数量 | |
2006年1―6月份 | 31179.46 | 193322.04 | 4761.81 | 36579.68 |
2005年1―6月份 | 24750.79 | 175278.09 | 3257.30 | 30572.17 |
同比增长 | 25.97 | 10.29 | 46.19 | 19.65 |
(一)乳品进口
根据海关统计,截止到6月底,乳品进口金额为31179.46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5.97%。乳品进口数量193322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0.29%。
表6 2006年1~6月乳品进口情况 单位:万美元、%
乳品 | 进口金额 | 同比增长 |
乳品汇总 | 31179.46 | 25.97 |
(0401)未浓缩未加糖或其他甜物质的乳及奶油 | 274.32 | -16.31 |
(0402)浓缩、加糖或其他甜物质的乳及奶油 | 17922.30 | 29.50 |
(0403)酪乳、结块的乳及奶油、发酵或酸化乳和奶油 | 79.89 | 23.15 |
(0404)乳清:其他未列名的含天然乳和奶油 | 9726.57 | 28.56 |
(0405)黄油及其从乳提取的脂和油 | 1129.82 | -31.33 |
(0406)乳酪及凝乳 | 2046.56 | 56.54 |
进口额最大的浓缩、加糖或其他甜物质的乳及奶油(0402),一反去年下降趋势而出现大幅增长,进口金额为17922.30万美元,同比增长29.50%,占进口总金额的57.48%;进口数量为83532吨,同比增长28.63%,占进口总量的43.21%。乳清及改性乳清(0404)的进口继续保持增长,进口金额为9726.57万美元,同比增长28.56%,占进口总额的31.20%;进口数量为97225.15吨,同比降低0.49%,占进口总量的50.29%。这两项的进口额占乳品总进口额的88.68%,进口数量占总进口量的93.50%。
从主要进口国家的进口金额看,从新西兰、美国、法国、澳大利亚四个国家进口的乳品进口金额合计占总金额的86.3%。与去年同期相比,从澳大利亚进口的乳品额增长2.0%,而从新西兰和美国进口的乳品额出现大幅增长,增幅为31.1%和27.8%,从法国进口的金额增幅则高达58.0%,进口金额超过澳大利亚,成为我国的第三大乳品进口国。
从主要进口国家的进口数量看,从新西兰、美国、法国、澳大利亚四个国家进口乳品量占到我国乳品进口总量的84.2%。与去年同期相比,从新西兰和法国乳品进口量分别增长了29.5%和32.7%,而从美国和澳大利亚的进口数量则下降了5.3%和12.3%。
(二)乳品出口
2006年1~6月份,我国乳品出口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截止到2006年6月底,乳品出口金额为4761.81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6.19%,继续保持去年高速增长的势头;出口数量合计36580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9.65%。
表7 2006年1~6月乳品出口情况 单位:万美元、%
乳品种类 |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4-56357-1.html
上一篇:现货趋紧 供求关系偏空:棉花难有象样反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