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追求健康的大背景下,国内果酒市场近年来风生水起。拥有丰富热带水果资源的海南也不例外,从2000年开始,先后有10多家企业投巨资进入这一市场。最高峰时,全省果酒年产量超千吨,开发的品种包括咖啡酒、槟榔酒、椰子酒等众多热带特色果酒。
但仅仅过去几年,这些企业中有的已濒临破产,有的面临转产,目前能进行正常生产的已经没有几家,不少企业仓库里至今仍存放着成百吨没能售出的果酒。
昙花一现
“当时大家的积极性都非常高的,对这个新兴的市场抱有很高的期望。”省工业研究所所长李俊侃至今仍感到有些惋惜。多年来,李俊侃的研究所一个主要工作就是研究热带水果的综合利用,热带果酒的开发是他们最为关注的一个发展方向。
国内的专家、业界当时也都是一致看好果酒市场,认为果酒酒度低,营养价值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果酒是所有酒品中最具发展前途的酒种。从2000年起,国内的果酒厂家一下子从几十家增加到上百家,海南恰巧赶上了这股开发热潮,澄迈咖啡酒厂、诚利集团南派果酒厂、维尔乐酒业公司等,纷纷上马生产咖啡酒、槟榔酒、椰子酒等特色果酒。
其中,一家咖啡酒厂投资2000多万元,并从北京专门购买了咖啡酒专利技术。但来自北方的技术出现水土不服,而且由于缺乏市场推广,酒厂开工还不到一周就停产了,至今仍留下百吨库存。而另一家知名集团的果酒厂则专门从山东请来葡萄酒酿制方面的专家,希望借助葡萄酒成熟的工艺开发海南热带果酒,但同样也出现水土不服,酒品质量难尽人意,留下了200吨的库存。
工艺缺项
省工业研究所主任、食品工程师王天陆认为,工艺的不成熟是目前热带果酒开发中面临的最大瓶颈。目前国内尚无比较成熟的工艺。比如我省此前生产的果酒,尤其是发酵型果酒,基本是参照白葡萄酒的工艺。尽管葡萄也是水果的一种,果酒虽然可以借鉴葡萄酒成功的经验,但仍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在菌种、发酵温度的控制及调酒等工艺处理上,还有待突破。
虽然我国酿制果酒的历史已有近2000年,但果酒业一直都未能形成规模,直至近代也还停留在浸泡型的基础上,始终处于低档酒的地位,难登大雅之堂。这也就间接地阻碍了果酒业的发展。
李俊侃认为,正是因对热带水果的特性认识不足,生产工艺缺乏因地制宜的改进,使不少果酒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达不到预期目标,如出现色泽加重、氧化感增加、果香变淡、出现沉淀现象等。
据一位业界人士透露,企业规模小和缺乏专业人才是海南果酒业的另一软肋。如在10多家果酒厂中,除诚利集团的设计生产规模达到上千吨,其他的都仅有几十至几百吨的生产能力,而且大多果酒厂机械生产设备一片空白,除了有一些大缸外,几乎没有什么机械设备。
而且这些企业几乎没有专业人士,有的是搞食品加工或者是农副产品加工,所以在制定果酒生产工艺路线上,难免出现欠妥之处,一些小的果酒厂质量标准较低,很难与国内同类产品竞争。
市场无名
“这个市场完全不像想像中那么好。”一位曾从事椰子酒开发的人士告诉记者,2004年他们曾花大力气到天津、广州等地进行市场开拓和推广,不少人认为包装和味道都很有特色。但在具体销售时,因为工艺的不成熟等原因导致的酒品质量成了拦路虎,最后不得不退出了市场。
在海口几大超市,记者看到除葡萄酒外,果酒市场基本以“宁夏红”为代表的枸杞酒为主,市场认知度最广。而一家超市推出的自有品牌的苹果酒,据销售人员称市场情况也不错。但海南果酒却难觅踪影,不少本地消费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几乎没听说过海南的特色果酒,平时消费果酒时基本都是选择葡萄酒。
据一家椰子酒销售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市场上销售的椰子酒数量有限,主要面向农村等中低端消费群,在岛内的城市知名度并不高,很难与岛外那些实力较强的果酒生产企业竞争。
再战江湖
“我们对热带果酒的开发仍然非常看好。”李俊侃说。在省工业研究所,记者看到试验室里陈列的已经研制出的不少特色果品酒,包括咖啡酒、腰果酒、杨桃酒、荔枝酒、芒果酒、椰子酒等,几乎涵盖了可以入酒的热带水果。李俊侃告诉记者,目前咖啡酒、腰果酒和椰子酒的技术都相对成熟,可以进行规模生产,其中咖啡酒、腰果酒都是可以登大雅之堂的海南特色果酒,希望能针对高端市场进行市场开发,而椰子酒已经开始试销。在去年的冬交会上,就有岛内外10多家企业对这一技术感兴趣。
在研究所中试基地,记者看到投资数万元的设备已经入场准备安装。据介绍,一些在实验室相对成熟的果酒品种,在进入中试阶段后,就可以进入规模生产。而研究所此举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完善热带果酒的工艺流程。
“包括广东、福建等热带水果主产地,大家都在摸索阶段,谁都想争得头筹。”王天陆说,海南果酒要想抢占市场,成熟的工艺是最基本的保证。
不少业界人士希望,政府也能够加大对这一特色产业的支持力度,而不是仅凭有限几家企业的各自为战。如广东在推广其荔枝酒时,就由省政府出面专门到北京举办了广东荔枝果酒国际推介会,而宁夏也极力在全国推广“宁夏红”,从而带动了整个地区枸杞产业的发展。
第一轮果酒开发热潮的失败显然并没有影响到业界对果酒的热情。李俊侃说,自己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够看到最具海南特色的咖啡酒、腰果酒,有朝一日摆上海南宴请宾客的餐桌上。
短评
果酒困境待解
尽管专家和业界都一致看好果酒市场,但看起来很美的果酒市场却不是人人可分一杯羹的。
据中国酿酒工业协会果露酒专业协会统计,中国的果酒品种目前已有数十种。南有杨桃酒、荔枝酒、枇杷酒等,北有草莓酒、枣子酒、柿子酒等,而且荔枝酒、李子酒、苹果酒都曾获过国际大奖。但与生产品种日益增加的局面相反的是,在大城市主要卖场中果酒推广普遍乏力。
在超市,除葡萄酒外,能够摆上超市货架的果酒品牌非常少。目前知名度较高的也仅有宁夏红和杞浓,还都是枸杞酒,脱不了保健酒的窠臼。
但从几个方面看,海南果酒市场可谓是前景广阔。如与白酒耗费粮食遭到指责不同,作为全国唯一的热带省份,海南更是拥有众多特色热带水果,果酒可以解决水果无法及时销售而烂市的局面;其次是政策方面的利好,现在白酒业实行的是“双重标准计税”的限制性政策,而果酒则不受此限制;再就是海南有不少在全国知名的白酒及饮料生产的大中型企业,具有开发果酒的极好基础和条件。
所以,尽管果酒目前仍只算是一个小酒种,但仍吸引了众多企业跃跃欲试。
然而,光有好的前景,并不能成就一个产业。海南一批果酒企业纷纷停产,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这个产业面临困境。
首先是国家尚未对果酒形成统一生产、工艺标准,目前市场上各个企业推出的概念让消费者看得云里雾里,不得要领;再就是定位模糊,几乎所有果酒都打出健康牌,但由于缺乏清晰的市场定位和诉求,没有强有力的购买理由,也就很难改变果酒的配角地位。
海南果酒要走出困境,还得下很多功夫,解决定位问题,同时,还要加大对果酒的开发投入,研究出适合海南环境的生产工艺和菌种,研究出与之相配套的热带果酒专用设备;培育出适合酿制果酒的果树品种,把好原料关,如此等等,方能让海南果酒飘香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