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质量还是产量,威海刺参在国内都首屈一指。但是,品牌意识的缺位、产业化水平的低下以及市场竞争的低档次和无序,使威海刺参在市场上面临着一种尴尬:在全国叫得响的海参品牌中,“威海牌”寥寥无几;甚至在有些城市和地区,品质优良的威海刺参,却要打着“辽参”的招牌闯市场。这不能不令人深思:具有优良品质和足够生产规模的威海刺参,为啥牌子响不起来?
“海参大市”品牌少
据了解,世界上共有海参约1200种,分布在中国海域的约有120余种,而能够食用的只有20余种,刺参则是其中的上品。
专家介绍说,刺参生长区域主要集中在我国环渤海湾的胶东半岛、辽东半岛,俄罗斯的海参崴,日本的关东关西等地。其中,威海刺参品质最佳。“威海刺参体壁厚、肉刺大,味道鲜美、蛋白质丰富,并且海域污染轻,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市海参产业协会秘书长林乐福说。
威海刺参品质好、不愁卖的背后隐藏着品牌危机。(资料片)
据林乐福介绍,2000年前,我市海参主要依赖于自然环境生长,产量较低。2000年后,我市大规模推广浅海投石造礁、围堰造礁、池塘造礁等养殖方法,海参养殖面积以每年约两万亩的速度递增。来自市海洋渔业部门的统计数字显示,截至2004年,我市海参养殖面积达16.42万亩,年产海参约2.4万吨,占全省鲜参产量的42%,成为我国刺参的主要生产基地。
无论是质量还是产量,我市都无愧为“海参大市”,但提起我市的海参品牌,却与“海参大市”的声名极其不符。记者走访了我市部分超市和水产品商店,发现出售的干参,多数只是在产品的产地上标明“威海”,没有名称,更谈不上有什么牌子。海参液、海参胶囊等深加工产品,也只有“宇王”等寥寥几个牌子。
近年来,我市涌现出了一批海参加工企业,一些海参产品品牌逐渐被市民所熟知。但这些品牌的影响力多局限于威海本地,缺乏像大连“棒槌岛”、“海宴堂”那样在全国叫得响的知名品牌。甚至在北京和南方的一些城市,出现了威海刺参打着“辽参”牌子出售的现象。“用的明明是咱威海产的参,酒店却偏偏说是辽参,真是让人感到气愤和悲哀。”一位曾出差北京遇到过类似情况的业内人士感叹地说。
“门槛太低”制约品牌建设
“威海刺参加工企业鱼龙混杂,企业创品牌的意识很淡薄。”林乐福说。
据了解,随着海参养殖业和海参加工业的迅猛发展,我市海参产品品种不断增多,由鲜海参、盐渍海参发展到干海参、即食海参,再到海参口服液、海参胶囊等。但主流还是海参简单加工。
“将鲜参加工成干参、即食海参,技术含量不高,非常容易操作。” 林乐福介绍说,这种进入的“低门槛”,使近几年大批投资者进入海参加工行业“淘金”,我市海参养殖加工企业达千余家。
“但多数海参加工企业处于‘一口锅、两口缸’的家庭作坊式作业状态。有很多投资加工者根本没有设立公司;成立公司的也有很多没有注册商标,更别提什么创品牌了。”据林乐福说,目前我市有牌子的加工企业不过几十家,而能叫得上名字的则只有十几家。“没有形成规范的产业化,这也是影响我市海参创牌的重要因素。”
但这种“无牌”的状况,并不影响加工者的销售和利润获得。因为一直以来,威海刺参不愁卖。
据业内人士介绍,长久以来,“威海刺参品质最高”的口碑,使威海刺参在礼品市场上具有很高的知名度,销路向来很好。“威海刺参80%以上走的是礼品市场,甚至形成了一批固定的老客户群和销售渠道。”某海洋生物科技公司负责人戴振东告诉记者。
这种销售不愁的局面,使很多加工户和企业在产品包装、品牌打造上都不肯下太多力气。“做品牌是需要投入和时间的,一个品牌至少需要5-7年的时间才能树立,维护品牌需要更长的时间和更多的精力,很多加工企业片面追求短期效益,根本不愿意在这上面花费时间和金钱。”一家海参加工企业的负责人说。
“威海海参业还处于小农经济时代,人们的意识停留在‘把东西做出来能卖掉就行’的阶段。因为东西好、不愁卖,所以多数企业没有危机意识,也没有意识到品牌对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作用。这其实正是威海海参产业潜在的危机。”谈到我市海参业目前这种“有实无名”“有品无牌”的现象,威海市委党校教授匡建国如是说。
无序竞争害了“威海刺参”
由于海参加工进入门槛低,所以很多养殖户也同时兼任加工者。这种不规范的发展状况,使我市海参市场陷入了低层次的无序竞争状态。对此,接受记者采访的几位企业界负责人和业内人士都表示,我市海参市场“乱,太乱了”!
去年,市工商局会同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对全市海参市场进行了一次质量抽检,结果显示,不合格的盐渍海参制品占77%。而业内人士透露说,按照国家有关标准,我市盐渍海参不合格率绝对在80%以上。
更有甚者,一些加工者将从温州、日本、俄罗斯等地购进的海参,经过加工包装,对外统称威海刺参,误导和欺骗消费者。
林乐福告诉记者,市海参产业协会曾考虑申请“威海刺参”的原产地保护,集中统一打造“威海刺参”这一品牌,但又担心部分企业和个人的无序竞争和违规行为,会对“威海刺参”这一品牌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因此迟迟没有做这项工作。
业内专家于会霆也表达了自己的担忧:这种产业化程度不高、市场竞争无序的状况,必然使产品质量难以得到保证,长此以往,将会使“威海刺参”的良好声誉大打折扣,对“威海刺参”向外扩展市场和建设品牌极为不利。
“我市海参市场现在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有关政府部门和中介组织机构应该加强宣传,引导企业认识品牌的重要性。同时,也应制定一些详细规定,规范养殖加工户的养殖加工行为,并组织相关培训,鼓励企业做大做响品牌,促进我市海参业朝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匡建国表示。
“海参产业利润空间很大,同时可钻的空隙也很多,应该有一个对海参养殖、加工、营销非常精通的组织,直接对海参业进行管理和服务,把我市这一优势明显、潜力巨大的产业培育起来。”一位海参加工企业负责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