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笔者调查了东北三省和内蒙古地区的粮食生产单位的专家,同时也对今年东北地区的历史天气数据与往年做了对比,整体结论是,前期的低温对东北玉米总产影响不大,早霜威胁在减小,今年东北地区(除黑龙江北部及少数内蒙古地区之外)总体生长条件好于去年,国内单产趋势与去年持平,总产将增加。
玉米产量与玉米生育期中的农业气象条件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其中在玉米生长发育期中,最关键的天气灾害有三个:一是春季的低温冻害;二是夏季的干旱;三是秋季的早霜。9月24日,是东北玉米主产区的平均早霜期,目前东北玉米已经进入成熟期,也面临着本产季最后一个生长关键期的时间当口,那么目前东北地区玉米生长状况如何?前期的低温对今年东北玉米产量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呢?
前期低温对东北玉米影响不大
在今年玉米播种期间,东北地区出现了低温,使得东北地区的玉米播种普遍比往年推迟,以吉林省为例,根据农业气象部门当时的统计,吉林省玉米播种期平均推迟5-7天,但由于后期温度正常,加上后期田间实行了一些补救措施,吉林省玉米出苗状况还是不错的。
今年东北地区的降水状况正常,虽然5月份黑龙江及内蒙古地区曾一度出现干旱,当时的干旱曾激励大连期货玉米价格创出1500元/吨以上高价位,但随着6月份的雨量充沛,旱情被解除,期货玉米价格由此大幅回落。
9月10-12日,由于受强冷空气过程影响,导致黑龙江北部以及内蒙古部分地区出现了低温天气,其中黑龙江省黑河地区出现了零下2度的低温,哈尔滨地区的最低气温为4.8度,内蒙古通辽地区最低气温达到了4度左右。由于当时强冷空气过程伴有降水发生,凌晨时分较厚的云层阻止了地面热量对空中的长波辐射,因此这次冷空气过程对玉米并没有产生实质性的影响,但对少数纬度偏北冷锋过境后天空打开地区的影响要大一些。
早霜对东北玉米的威胁在减小
玉米灌浆和成熟期,如遇到低温冻害和早霜对产量的影响非常大,是玉米最重要的气象灾害之一。在灌浆成熟期,当日平均气温低于16摄氏度时,玉米停止灌浆;遇3度低温停止生长;当气温降至2-零下4度时,玉米植株完全死亡。
玉米总体供求相对平衡
按照东北地区的气温与单产水平的对照模式去估计,预计今年吉林省玉米单产为6100千克/公顷,与去年持平,考虑到今年吉林省玉米种植面积为4350万亩,比去年增加了50万亩,因此估计吉林省玉米总产为1769万吨,与去年持平并小幅增加。黑龙江省及内蒙古地区由于前期低温影响而玉米成熟期拖后,预计单产水平略有下降,但由于今年大豆价格偏低,导致农民转播玉米,上述两个地区的玉米播种面积因此有较大的增加,其中黑龙江一省玉米播种面积提高256万亩左右,达到4351万亩,总播种面积基本上赶上了吉林省的播种面积,因此估计黑龙江和内蒙古地区的总产水平比去年增加10%左右。辽宁地区除辽西地区外,玉米生长状况与往年持平,玉米总产也相对平稳。
从国内玉米总的供需状况来看,2006年仍将维持供需紧平衡状态,因为新粮将增产和丰产,使得在玉米饲料需求和深加工需求持续增加的前提下不会出现总体的供应短缺。初步判断,虽然今年玉米新粮开秤价格不会很低,但持续上涨的动力不足,2006年玉米市场整体不会突破区间振荡模式,但由于国内各产区和销区之间阶段性的供求不平衡,将会给玉米价格带来阶段性的上下波动,波动幅度可能会超过去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