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中国肉类工业发展情况报告
2006-11-24   来源:中国农业网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中国肉类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05年中国肉类食品行业表现出三增长态势:一是肉类产业对社会仍具吸引力、投资量增加;二是市场继续扩容,销售量增加;三是企业运作趋向平稳,经济效益增加。

    2005 全国全年肉类总产量为7,743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6.9%。其中:

    ――猪肉产量为5,010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6.6%;

    ――牛肉产量为711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5.3%;

    ――羊肉产量为435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9%;

    ――禽肉产量为1,464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8.4%;

    ――兔肉产量为51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9.4%。

    2005年全国禽蛋总产量为2879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5.7%。

    2005年全国人均肉类占有量达到59.2公斤,比上年增加3.5公斤。其中:

    ――猪肉占有量为38.3公斤,比上年增加2.1公斤;

    ――牛肉占有量为5.4公斤,比上年增加0.2公斤;

    ――羊肉占有量为3.3公斤,比上年增加0.2公斤;

    ――禽肉占有量为11.2公斤,比上年增加0.8公斤;

    2005年全国人均禽蛋占有量为22公斤,比上年增加1公斤。

    2005年中国肉类行业工业资产总额达到1174.58亿元,比上年增长15.78%。其中畜禽屠宰加工形成资产额为557.41亿元,增长36.58%;肉制品及副产品加工资产额为586.49亿元,增长4.68%;肉类罐头制造资产额30.68亿元,负增长33.32%。数据表明,畜禽屠宰加工对社会保持了强劲吸引力,近年来,其投资量呈现出较大幅度增长。

    在肉类工业投资形成资产量的分布上,明显地形成了梯次。第一梯次即前十位的地域有山东、河南、内蒙古、辽宁、四川、吉林、江苏、黑龙江、河北、北京等,工业资产总额达到914.26亿元,占全国规模以上企业总额80%,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其中山东、河南两地突显出工业集约性力量,其资产量占第一梯次的52.7%,占到全国规模以上企业总额的42%。

    2005年肉类加工业销售总收入达到2289.73亿元,比上年增长38.22%。其中畜禽屠宰加工肉销售为1139.63亿元,增长53.06%;肉制品及副产品加工销售为1115.92亿元,增长27.38%;肉禽类罐头制造销售为34.17亿元,负增长5.06%。数据表明,畜禽屠宰加工生鲜肉销售收入量和增长幅度均明显大于和快于肉制品销售量增加和幅度增长。在全国行业中,肉类工业销售收入也同样形成明显的地域梯次。第一梯次的地域是山东、河南、四川、辽宁、内蒙古、江苏、河北、吉林、黑龙江、北京等十个省、市、自治区,其销售总收入达到1911.59亿元,占全国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总额的85%,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其中山东、河南、四川、辽宁四省销售收入最为突出,其销售量占第一梯次的73.8%,占全国总销售量的62.55%。

    2005年肉类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总额79.41亿元,比上年增长60.48%。其中畜禽屠宰加工实现利润为30.8亿元,增长85.01%;肉类制品及副产品加工实现利润为47.57亿元,增长48.53%;肉禽类罐头制造实现利润为1.04亿元,增长29.2%。在全行业实现利润中,畜禽屠宰加工利润虽比肉制品加工利润的绝对增量少一些,但是其增长幅度明显升高。全行业中地域的企业效益水平出现明显差异,排在第一梯次即前十位的省、自治区有山东、河南、内蒙古、四川、河北、辽宁、江苏、黑龙江、浙江、吉林,实现利润为70.27亿元,占全国肉类工业规模以上企业总利润90%。其中山东、河南、内蒙古三地实现利润占第一梯次的77.2%,占全国肉类工业总利润的69.22%。

    2005年,全国肉类加工业发展能有这样好的态势,其中有几点值得总结。

    一是“三农”问题成为国家农业产业政策倾斜的重点,农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畜禽业发展成为调整的重要支点。2005年虽然畜禽业受到动物疫病冲击,但是由于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增强了农牧养殖业的信心,畜牧业的发展,肉类资源的稳定扩大,给肉类加工业发展提供了原料基础和可支配货源,给肉类市场提供了可支配的商品量。

    二是粮食增产为畜禽产业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粮食生产与畜禽生产发展呈现在同步而平稳的良性循环中。

    三是畜禽产业带逐步形成,区域化管理加强,产业形成相应联动。从肉类产业区域经济看,已逐步形成以长江中下游为中心向南北两翼扩散的生猪生产带;以中原和东北为主的肉牛生产带;以西北牧区和中原及西南为主的肉羊生产带;以东部省份为主的禽肉和以中原省份为主的禽蛋生产带;以东北、华北及京津沪等为主的奶业生产带。肉类工业生产随着畜禽生产集约及市场拓展而调整组合,形成了有机联动,产生了社会和经济效应。

    四是肉类结构随着市场需求在发展中调整。2005年,我国肉类结构处于稳步调整。猪肉、禽肉、牛肉、羊肉、杂畜肉的比重依次为65:19:9:5:2,这一结构总体上符合我国国情,即在发展进程中适应形成的消费习惯、民族性特点和动物生物体生长周期以及市场变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猪肉由过去占肉类总量85%以上比重调整到现在占65%,既保障了肉类市场总需求的平衡,又保障了肉类结构在调整中的替代。我国的肉类结构与世界肉类结构的变化过程基本是符合的,世界肉类结构比重中,猪肉、禽肉、牛肉、羊肉、杂畜肉分别为40:30:24:5:1。所以,我国在肉类发展中依然坚持了猪肉业稳定发展,禽业积极发展,牛羊业加快发展的原则,推进肉类品种合理结构。

    五是肉类工业企业的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水平稳步提高。50强企业仅占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3%,资产总额占到71%,销售总额占到69%,创造利润占90%。强势企业规模化突出,有力地推进了行业集约化、现代化水平提高。

    六是产品结构随着市场需求在同步调整。2005年肉类制品及副产品加工产量达到850万吨,比上年增加150万吨,增长21.4%,其中中西式制品结构约为45:55,西式技术制作制品中,高温制品约占到20%,低温制品约占35%,中式制品数量在技术的改进中不断提升。

    七是品牌战略成为提升企业形象的有力杠杆,成为推动地域经济的支持力量。2005年止,肉类行业共获得中国名牌产品28个24家企业: 2005年止,获肉类蛋品中国驰名商标品牌15个: 2005年获国家产品质量免检的肉类食品企业有8家。在食品安全质量凸现的今天,品牌战略昭示了企业技术水平和素质水平的提升,是企业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结合的体现,在推动地方经济和规范市场中起到了良好的效应。

    八是努力构筑合作交流平台,使企业更加透明、开放。到2006年肉类食品行业与世界肉类组织联合成功的连续举办了四届高层技术的、管理的及安全的多元研讨会和中国国际肉类工业展览会,在把中国的肉类企业及其产品推向给世界同行,推向给国内外公众的同时,吸引了众多国家对我国肉类发展和市场潜在的极大关注,来华考察、合作交流、贸易洽谈明显增多,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法国、新西兰、爱尔兰等都派出大型代表团来华参观考察、交流研讨。由于影响的扩大,使我国成功地争取到2007世界肉类组织第四届世界猪肉大会在中国南京举办。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4-55965-1.html

标签:农机 报告 情况 中国

上一篇:国内玉米价格反季上涨过后缘何出现回调
下一篇:2006年11月份辽宁省畜产品和饲料价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