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2007年河南省中药材生产发展趋势
2007-03-30   来源:中国农业网   

     当前河南省的中药材生产在规范有序、规模化发展中呈现出健康的发展势头。在河南省粮食生产创历史最高水平的情况下,农副产品价格逐步趋于稳定,农民增收空间有限。而受一些药材价格上扬的影响,不少山区药农不断扩大土地承包面积,把中药材种植作为致富的主要途径,全省人工种植中药材规模有所扩大。但受市场供求、种植面积增减、产量丰歉、气候变化、自然灾害、人为炒作等因此影响,价格波动较大。为了更好地开展中药材生产,近日,河南省农业厅中药材生产技术服务中心组织人员,从生产角度结合市场走向,对2007年中药材生产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一、道地大宗品种仍然处于主流地位
    
     河南道地、大宗药材品种多、产量大,用量也大。年产万吨以上的就有10多个品种,千吨以上更多。如四大怀药、山茱萸、杜仲、金银花、辛夷、丹参、连翘、栀子、木瓜、桔梗、板兰根、柴胡、山楂、禹白附、栝楼、黄岑、白芍、牛蒡子、银杏等,都是生产、市场交易的主流产品。
    
     山茱萸近年来受国家退耕还林、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影响,扩种面积较大。河南省伏牛山脉南部的西峡、内乡、南召、栾川等县已成为全国最大产区,其面积、产量均占全国总量的75%以上,对全国市场有着重要影响。近年来市场需求和价格保持平稳,一旦发生大的自然灾害,产量降低、库存下降,就会造成价格上扬。即便是正常年份,由于宛西制药等大型企业在产地建有生产基地,以保护价格收购,药农无后顾之忧。且此品种属木本植物,一次投入、长期收益,管理简便,收入有保障,受到当地药农的青睐。但由于目前种植面积已趋于饱和,暂不宜大面积扩大发展。
    
     人们对前几年的SARS病毒猖獗记忆犹新,近年来禽流感的影响不容忽视。当年具有防治效果的药材金银花一度高达200多元一公斤,创造了有史以来的神话,更刺激了种药热情,促进了中药的生产。凡具有消炎、清热解毒的药材,如板兰根、连翘等需求居高不下,仍有发展潜力。
    
     二、药食两用、具有保健功能的品种前景广阔
    
     中药材既有药用价值又有食用价值的品种很多,在人们日益对健康、保健重视的今天,中药的保健功能日益被人们所认识、接受,药食两用的品种用量不断增长。桔梗、山药、山楂、决明子、白芷、野菊花、银杏叶、白果、茯苓等需求和用量加大。像桔梗不仅药用量大,而且国内食品厂家以鲜桔梗为原料加工的各类菜肴商品也日益走俏,另外还是传统出口药材品种。2006年,韩国、日本等国进口我国桔梗产品数量呈上升趋势,这给桔梗的生产发展带来了机遇。
    
     用途增加的品种,如野菊花。近年来野菊花颗粒开发出的保健品饮料,具有明目、消肿等效果,且对高血压有一定预防、治疗作用。在日用化工方面,市场上以野菊花为主要原料生产出的牙膏有消炎、祛火作用,野菊花枕头,有降压、安神效果。野菊花具有分布广、无需栽种管理、采摘容易、成本低的特点及独特效果,使用量大增,极具发展潜力,在不降低药材质量的前提下,可尝试人工种植。
    
     山药更有滋补强壮的功效,被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成为人们餐桌上的常品。白果被称为长生果,山楂具有降血脂、决明子具有明目、降压的作用。由具有保健功能的品种而开发制成的饮料、食品、菜肴正不断涌入市场,因此这类品种仍有不断开发的潜力。经深加工后的产品,附加值增加,效益明显,是药农种植首选,前景十分广阔。
    
     三、市场需求变化快,价格波动较大的品种,把握时机,适当种植
    
     在许多中药材种植地区,特别是新发展的区域,药农都抱有一个想法,就是当年种植、当年见效,短、平、快的药材最受欢迎。什么药材市场上价高,就种什么,紧跟市场走向,争取早见效益、多见效益。这就给那些生长周期短、见效快的药材生产带来一定机会。王不留行、荆芥、板兰根、薄荷等等,这些品种既有生长周期短又有价格波动剧烈、风险较大的特点。看得准、下手快、快种、快收、快销才能得到效益,一旦慢半拍,错过生产、销售最佳时机,就有可能得不偿失。选择这类药材种植时,要特别注意最大限度地减少成本,降低风险。及时了解掌握较近的药材市场行情变化信息,当大家都不种时,适当种植,当大家都争相种植时,就要观望或停止种植。一旦市场需求饱和,销售不畅、价格停滞时,及时果断出手了结,不贪图最高价,这样才能取得预想效果。这类药材不宜大规模种植,要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合理选择,适当种植。
    
     四、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的冷偏品种或市场价位已高、可能下落的品种,要谨慎种植
    
     由于可种植的药材品种很多,种什么、不种什么,药农往往只看眼前,只听市场价格,人家种什么,自己也种什么,盲目跟风种植。既不了解药材用途、前景如何,也不了解市场需求是否饱和、价格走势是否见顶,盲目种植一些用量较小的冷偏品种。期望市场需求猛增,价格暴涨,一夜暴富的心态,必然导致惨重的损失。像当年一阵风种植灵芝导致供大于求、无人收购、价格跌入谷底,连成本都难以收回,很多都烂在地里,教训沉痛。而目前已处高位下落的红花、川芎、玄参、苍术、白芷、菊花等,由于这些品种辉煌已过,一定要谨慎种植。
    
     总之,在宏观经济依然向好,医疗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外贸出口逐渐加大、产业结构继续调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环境下,中药材生产也将持续向好。我们要适应市场变化,因地制宜,不断调整生产思路和经营方式,使河南的中药生产健康、持续发展。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4-55558-1.html

标签:农机 趋势 发展 生产 河南省

上一篇:大豆弱势震荡 美玉米封跌停板
下一篇:玉米市场未能摆脱弱势局面 但也在孕育新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