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后期粳稻市场行情将呈现稳步趋强走势
2007-05-29   来源:中国农业网   

  近期,国内产区粳稻市场购销相对平稳,价格总体稳中略呈弱势。据国家发改委监测,上周(截至5.18)主产区粳稻农户出售均价88.2元/50公斤,较前期下跌0.5%。当前,随着销区市场需求的回暖,部分地区粳稻价格有所上行。目前江苏新沂地区粳稻收购均价1680元/吨,较中旬上涨20元/吨;黑龙江鹤岗地区中等粳稻收购价1670元/吨,涨10元/吨;吉林地区中等粳稻收购价1740元/吨,涨40元/吨。具体原因简析如下:

  一、东北地区供应能力下降,销区需求量增加。

  1、当前,东北粳稻市场购销活动有所减弱,价格整体保持坚挺。主要因为各地已进入春耕大忙时节,农户忙于春耕春种,售粮积极性不高。另外,经过近半年的销售,目前大部分地区农户手中余粮已经不多,而且所剩余的稻谷品质一般较好,加之随着水分的降低,农民惜售心理趋强,等待后期涨价心态较为浓厚。

  另据了解,受前期降雨影响,东北水稻购销活动较为平淡,部分收储、加工企业暂停收购。据天气部门预测,本周,东部地区还将出现大范围降雨天气,对市场购销及水稻生产均产生一定影响。

  2、黑龙江产大米北京市场占有率达八成。据了解,自三年前黑龙江省与北京市建立粮食产销合作关系以来,该省大米以其优质、绿色、安全的品质,受到北京市民的青睐。从北京市粮食行业协会了解到,北京市日均粮食消费量为500万-550万公斤,大米消费量占40%左右,每年从外省调入北京市的大米达80多万吨,其中80%来自黑龙江省。

  二、看好后市,苏皖地区企业收购态度积极。

  五一节后,苏皖地区粳稻上市数量仍保持较高水平,市场主体对后市粳稻价格持乐观态度,吸纳粮源较为积极,使得粳稻价格摆脱前期下跌走势,开始企稳回升。据市场监测,当前,居民春节期间所购大米库存已基本消耗完毕,开始采购以供生活所需,使得销区大米消费需求量增大,从而也给加工企业提高收购原料价格带来盈利机遇。另外,目前,江苏等地国有粮企认为现实市场购销价格较低,出库意愿不强,再加上农民普遍认为粳稻后期价格将出现回升,销售热情降低,造成市场粳稻流通量减少,部分地区价格出现上涨。

  据悉,往年,江苏、安徽等地在小麦收获前期,正是市场上稻米进入青黄不接之时,其价格总会出现上涨行情;另外,人们也在准备采购大米,以备农忙时节消费,市场消费需求的回暖,将对该地区粳稻后市价格上行带来支撑。

  2006年,我国粳稻取得丰收,尤其江苏等产区产量、质量双双提高,使得年内供过于求现象明显,市场行情长期不振。但从总体来看,库存量的逐年下降,使得国内粳稻市场依然供不足需。当前,距离新产粳稻批量上市尚有将近半年时间,随着粳稻米消费需求的逐步回升,以及粳稻库存的逐渐消耗,供需矛盾将日渐表现明显,预计后期国内粳稻市场行情将呈现稳步趋强走势。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4-55424-1.html

标签:农机 稳步 走势 呈现 市场行情 粳稻 后期

上一篇:从菜价的涨跌看种植经济作物的思路
下一篇:新季小麦开镰收割市场行情以稳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