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豆粕价格被低估
2007-07-02   来源:中国农业网   

  大豆市场供求状况

  从世界大豆产量增长趋势来看,在最近的40年中,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转基因技术的推广,大豆产量持续增长,特别是进入2000年以来,中国的大豆需求的猛增,带动南美产区产量大幅增加,但最近的3年来,由于受土地面积等因素的限制,世界大豆产量的增加有减缓的迹象。

  世界大豆需求呈刚性增长局面。2005/2006年度,世界大豆消费量为21257万吨,到了2006/2007年度,这个数字上升到了22499万吨,而到了本产季,大豆消费量继续提高到了23428万吨。换句话说,全世界大豆消费几乎按照每年1000万吨左右的绝对量在增长。实际上,如果不是因为玉米,南美大豆生产增长的潜力大致可以维系全球大豆供需的平衡,但是目前的情况是,由于玉米和大豆比价失衡,玉米正在全世界的范围之内抢占大豆的地盘。

  油世界(OilWorld)认为,2007/2008年度大豆产量可能较上年度减少800万吨至2.2761亿吨,这个量已经低于2007/2008年度2.3790亿吨的预计消费量。油世界在报告中警示说:大豆种植在今年,也许还有明年将“让位”给小麦和玉米,这不单会在美国发生,在南美和中国也是如此。

  从世界大豆期末库存情况来看,2006/2007年度期末库存达到了近40年的最高水平,但从美国农业部2007/2008年度的6月份的供需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出,美国大豆的库存消费比从上年度的20%下降到10.5%左右,这意味着国际市场的大豆供大于求的局面彻底改观。

  豆粕市场供求状况

  最近两年内,世界原油价格的高涨促生了期货市场内关于生物能源概念的炒作,与大豆库存消费比持续高居不下相比较,豆油库存消费比自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开始就持续持荡走低,当前位于30年来的低点附近。正是这两者之间基本面的较大差异,导致今年全球豆粕价格的相对低迷。

  但国内豆粕价格的低迷却是中国目前养殖业特殊的现状使然,国内肉猪存栏量比去年同期大幅下降,饲料消耗绝对量的递减,迫使压榨厂一边加大马力开工生产,一边以低价抛售豆粕。

  未来影响豆粕价格的因素分析

  未来主导国内豆粕价格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大豆本身的生产和供应状况,二是国内养殖业的复苏进度。

  对于大豆本身的生产和供应状况,我们可以从3个方面去分析:总体供需状况、本产季大豆生长状况和中国大豆进口状况。世界大豆总体的供需至少在本年度之内保持偏多的格局,在这种偏紧的供需面的基础上,市场对于天气的炒作将异常敏感,虽然世界大豆生产在前3年都风调雨顺,但是在本产季当中的任何天气方面的异常都会刺激市场敏感的神经,从而增加大豆价格的天气风险溢价。按照目前的CBOT大豆价格、基差状况和海运费计算,当前国内大豆压榨利润已经进入负值区间,国际市场棕榈油价格的下挫对国内豆油价格影响重大,随着豆油价格从高位回落,大豆压榨量和进口量将有所萎缩,从而为疲弱的豆粕市场带来机会。

  豆粕的需求复苏的步骤将加快。我们注意到我们国家对养猪行业的辅助和防疫措施已经实施,养殖户在政策保障的前提下信心开始恢复。虽然这需要一定的时间,但猪肉价格的大幅上涨一定会导致后期存栏量的大幅回升,如果我们认定后期国内养殖业的存栏量的大幅回升的话,那么疲软的豆粕价格将会逐渐“坚强”起来。

  大连豆粕价格未来走势预测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至今,美国大豆库存消费比基本在5%-20%之间波动,中轴位于12.5%。2007/2008年度7%-10%的库存消费比明显位于此区间的下档。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CBOT大豆价格在400-1000美分/蒲式耳区间波动,中轴为700美分/蒲式耳。按照笔者的分析,7%的库存消费比对应CBOT大豆价格应为930美分/蒲式耳,而10%的库存消费比对应CBOT大豆价格应为800美分/蒲式耳。采取CBOT温和的天气炒作价格模式估算,远期CBOT大豆秋季高点大致位于900美分/蒲式耳左右。

  由于受进口关系所制约,国内大豆与CBOT大豆之间的比价长期在4-5之间波动,CBOT大豆如果高企在900美分/蒲式耳,对应大连大豆应该为4000元/吨左右,考虑到人民币升值的原因,大连大豆应该在3800-3900元/吨。大豆和豆粕长期存在着差价关系(大约为400-600元左右),那么远期豆粕期货价格有可能到达3200-3500元/吨,保守的估计也应在3000元/吨以上,目前豆粕价格已经被低估。

  按照2007/2008年度总的供需状况去分析,判断大豆类产品将整体保持上涨态势,并即将展开跨年度的上升行情。前期由于生物能源概念的炒作和国内养猪行业的低迷,导致豆粕价格严重低于大豆和豆油价格,后期随着大豆价格整体走强和国内养殖业的复苏,豆粕价格将大幅上涨。笔者认为,今年下半年市场上仍存在国际基金做多、天气升水和南美大豆未来产量变动等激励大豆类产品价格继续向上展开上升行情的因素,豆粕市场也将给予我们非常好的长线买入机会。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4-55347-1.html

标签:农机 被低估 豆粕价格

上一篇:近期国内稻米市场形势分析
下一篇:种兔市场前景看好 未来几年将走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