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份之后,尿素市场一直在低迷的态势中前行,等全国各地陆续进入用肥旺季以后,尿素价格却出现了近年来少见的现象,无论是出厂价还是市场价,不但没有上涨,反而连续下跌。目前粮食主产区的出厂价格已经下滑到了1500元以下,用肥旺季的到来,市场一再下降,加剧了经销商的抛货心理。
首先让我们从社会资源量算起,从8月开始,北方许多省市尿素供应已进入淡季,从这个月开始,经销商基本全部清仓,以后进货都是随进随出,在合适的价位考虑冬储,而对于企业来讲,8月以后生产的尿素除小部分农民施用以外,大部分将进入流通环节作为来年的用肥。
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从2006年8月到现在,尿素产量保持稳步增长,而市场需求并没有出现大幅的增长,从国内出口情况来看,在30%高额关税的控制下,企业出口相对国内销售利润不好,纷纷开始将货分散到国内市场,造成了国内社会资源过剩,价格自然不会高涨。
其次是天气的影响,在全国的用肥季节到来的同时,全国南涝北旱局面已然形成,据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统计显示,截至7月2日,全国有18个省区市发生了洪涝灾害,农作物洪涝受灾面积2739万亩。旱情方面,虽然前期干旱少雨的华北、东北地区6月末出现较为明显的降雨天气,前期受旱的一些地区旱情有一定缓解,但由于降雨不均、强度不大、覆盖面有限,北方大部分地区旱情持续。全国耕地受旱面积1.55亿亩,高于多年同期平均水平,其中作物受旱1.44亿亩(重旱4901万亩、干枯670万亩)。天气的影响直接导致了施肥量相对减少。
经销商的心理变化也不容忽视。目前市场即将进入化肥销售旺季,由于价格的一路下滑,市场上销量一直不见增加,经销商开始出现恐慌心理,一些仍有存货的经销商已经在大量甩货,更有甚者,个别企业在市场上抛出了保底留利的销售手法,价格越喊越低。前景越来越迷茫,此时的经销商不愿意留货,都在急于清仓。越降越没人要,越没人要就越降,这样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在河北市场,这样的操作手法已经使批发价格下滑到每吨1480元的低价,当地经销商反映这样的降价趋势仍在继续。
展望下半年尿素市场,产销矛盾会有所加剧,市场竞争将更为激烈。那么,应该在多少价位下运行呢?个人认为,判断此价位的根据应该遵循“成本与需求”的规律。我们可以通过历史数据进行一些基本推断。
从2005年6月开始,我国针对尿素出口开始征收关税,一直到现在都是执行一致的税率,因此我们的分析从2005年6月开始。
从表3可以看出,2005年6、7月是全年尿素价格的最高点,而从表2看,7月社会资源量也达到了全年的最高点。2006年6月尿素价格达到高点,而同期的社会资源量也是全年的最高点。从这一系列问题可以看出,这说明社会资源量直接反映尿素的市场价格,价格高,资源量大,价格低,资源量小。因为价格高时,企业想方设法满负荷生产,价格低时企业到了难以承受的边缘,检修或者减低生产负荷。
那么全国尿素的平均生产成本到底是多少呢?让我们看2006年下半年,因为此时尿素的原料成本与现在差距最小,进入2006年8月,全国尿素社会资源量急剧下降,9月达到了下半年的最低点,与此相对应的是2006年8月以后,尿素价格也在10月达到了全年的最低点1570元/吨。而当时的市场背景是,7月份有的经销商开始大量亏损;8月份尿素价格还在继续下调,山东、河南、山西尿素最低出厂价格竟达到了1350―1400元/吨左右,南方大部分出厂价维持在1450―1500元/吨左右,尿素市场变得扑朔迷离。10月下旬开始,随着关税的降低,部分企业开始出口,经销商拿货增多,价格也开始回升。一般说来,市场价格到达极限最低价的情况并不是很多见,一般在快到极限低价时就会止跌反弹,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1400元/吨左右的出厂价基本上是尿素生产企业的最低承受极限。
1400元/吨可视为尿素价格的底部区域,那么尿素价格的顶部区域又是多少呢?由表3我们可以看出,自2006年6月以来,尿素月平均价格很难突破1750元/吨,只有在2007年4月达到了1750元,批发价格是制约出厂价格的关键因素,批发价格难以突破1750元,流通环节保留50元/吨的利润,则尿素出厂价格难以突破1700元,由此可见,1700元/吨基本上可视为尿素价格的顶部区域。
需要指出的是,全国各地的市场差异是比较大的,也有可能出现例外。后期如果大家一起采购,在赶上出口形势极好的情况下,顶部区域自然可以再往上升,反之则要下降,但在一般情况下,只要尿素市场没有大的变化,尿素价格基本上应在1400-1700元/吨这个区间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