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高塔复合肥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2007-10-11   来源:中国农业网   

  工艺篇

  塔造粒工艺具有熔融料浆来源广泛、能量消耗少、能实现高氮复混肥的生产、无需干燥过程、外观好看、无三废排放、产品小孔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防伪功能等优点。

  但是,由于混合熔体必须要有良好地流动性,生产规模和能力会受到一定的限制,产品粒度调整范围会受到塔高、塔径、振动喷头的转速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复混肥中磷的含量也会受到制约,对于温度、料浆混合后在混合槽内的停留时间、原料配比等工艺控制的要求也很严格。

  高塔工艺的关键环节

  熔体料浆的制备是该工艺的一个关键环节,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磷酸一铵、氯化钾和填充料及返料等混合料的温度一般控制在60―90℃。温度过低在与尿液混合的过程中,会降低熔体料浆的温度、增大其黏性,进而导致其流动性差,堵塞管道和造粒喷头。

  其次,筛分后混合物料的细度要小于0.8毫米,以保证固液混合均匀,使固体物料在混合后处于良好的悬浮状态。

  另外,磷酸一铵的水分要≤1.5%。水分过高,会导致熔体料浆流动性变差。水分过高,会使混合物料在加热过程中发粘,影响加热器正常工作。

  再者,尿液的浓度、温度、尿素熔融后的停留时间。尿液的浓度要≥98%,浓度过低在造粒过程中会使颗粒出现扁平状。尿液温度要控制在-135℃范围内,尽量减少尿素熔融后的停留时间,以防止复混肥料中缩二脲含量升高。

  最后,要注意料浆的混合时间和混合温度。料浆的混合时间≤4分钟,而料浆的混合温度要控制在115―125℃。

  造粒工序也属于关键环节,会受到造粒喷头的结构型式、造粒喷头的转速、混合料浆的粘性和流动性等三个因素的影响。

  除以上两个环节,还要防止杂物进入系统,注意保温蒸汽的压力高低及疏水阀能否正常疏水。

  高塔造粒出现常见问题的原因及对策

  尿液泵不能正常输送尿液

  可能的原因有三个,即尿液泵的夹套保温蒸汽压力过高,导致尿液沸腾并产生气蚀;叶轮脱落(键钉或键槽损坏);检查尿液泵电机是否烧坏、线路是否正常。对此,可以将尿液泵的保温蒸汽压力降到0.3MPa以下;按《工艺操作规程》的要求导换备用泵;查明电器或机械故障原因,及时抢修。

  粉料加热器出口物料温度偏低

  引起问题的原因是加热蒸汽压力过低,热量不够;蒸汽冷凝液排水不畅或疏水阀损坏。可以通过提高蒸汽压力;清理蒸汽冷凝液排水管道,或修理、更换疏水阀来解决。

  混合槽料浆流动性差

  出现问题,可能是料浆在混合槽内停留时间过长;料浆浓度过大,水分偏低;料浆温度偏低。通过增大投料量,达到指标要求;向混合槽内补充热水;提高粉料加热器的出口物料温度;检查保温蒸汽压力、清理蒸汽冷凝液排水管道、或修理、更换疏水阀等措施可以实现问题的解决。

  造粒喷头堵塞

  可能是由于喷头内有杂物堵塞喷孔;喷头转速过慢,致使料浆在喷头处固化等造成的。就需要清除喷头内杂物;使用备用喷头并相应调整其转速;拆下已堵塞的喷头进行清洗、备用。

  造粒塔粘壁现象严重

  这时因为,塔径较小,喷头喷出的未冷却的物料粘到塔壁上;造粒喷头的转速过高,喷射压力过大。采取强制冷却措施,对易粘壁的塔壁段进行防粘壁处理;调整造粒喷头的转速。

  出塔的物料易出现扁平状、颗粒易粘连

  这种现象可能是塔径较小、塔的高度不够导致冷却效果差所致,可以采取强制冷却措施,比如配冷风等。

  尿液输送管道易堵塞

  可能的原因是:管道内有杂物堵塞;保温蒸汽压力过低;尿液流速慢(投料量小或管道直径过大);吹扫蒸汽压力低或停车时吹扫不彻底;开停车顺序不对,或开车前没用蒸汽对尿液管道进行预热。这时,需要清除管道内杂物;检查保温蒸汽压力、清理蒸汽冷凝液排水管道、或修理、更换疏水阀;增大投料量或加大管道直径;提高吹扫蒸汽压力或停车时将尿液管道内残留的尿液吹扫干净;按开停车顺序开停车,开车前用蒸汽对尿液管道进行预热,直至符合工艺要求为止。

  颗粒太小

  可能是因为喷头转速过快或者喷头孔径过小,这时可以调整喷头转速;使用较大孔径的喷头。

  综述篇

  今天你上高塔项目了吗?

  “你上高塔了吗?”这几年成了农资企业见面的问候语。目前中国的高塔复合肥项目不仅上得特别快,竞争也开始变得激烈。在2001年宁夏开元肥业引进第一套高塔造粒复合肥装置后,短短六年时间,价值上千万的高塔肥生产装置已经上了将近40套,产量也达到了三百多万吨。

  高塔小孔成为保真标签

  就采访所了解到的情况,诸多专家认为塔复合肥项目的兴起并不是国内科研技术发展的结果,而是传统复合肥遭遇到了发展困境。由于生产工艺相对比较简单,为假冒伪劣复合肥的泛滥提供了条件。中国农科院土肥所研究员林葆告诉记者,高塔复合肥的产生是因为传统复合肥的发展遭遇了瓶颈。一方面,复合肥的生产工艺技术含量不是很高,一些小作坊生产的复合肥虽然有相应的元素,但是含量不够,而农民又不能用肉眼来识别,等到用过之后方才知道,如此一来,由于一些含量不够的肥料,给农民带来极大的损失,也造成了农民对复合肥的不信任。

  据中国磷肥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张永志介绍,中国传统复合肥的产能已经有2亿吨,实际的产量只有五六千万吨,自身的产能完全可以满足复合肥的需求。在这样的情况下,高塔肥料并不是开拓新的市场,而是要争夺已有的市场。

  一方面,看到农民又开始回归对美国二铵的青睐,这是因为美国二铵含量有保证,照样可以达到增收的效果,而且没有什么风险。另一方面,一些正规企业经常会遭受被假冒的困扰,使得企业自身信誉受到损害。因此,企业感觉有必要通过提高门槛来拓展复合肥市场,就找到了高塔造粒复合肥生产装置,制造出养分高、外观好看,而且具有很好小孔防伪效果的高塔造粒复合肥。

  高塔催生高氮肥料

  可以说,高塔复合肥能够在中国发展起来,并且受到诸多企业的追捧,自然有其自身独特的优势,除了能够解决传统复合肥所遭遇的假冒难题外,氮的含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开辟了一条新的复合肥生产途径等,也都为高塔的发展提供了支撑。

  中国农民习惯用高氮并且效果明显的肥料,而高塔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能生产出含氮量可以与尿素抗衡的复合肥,这就刚好符合农民的用肥习惯,从而使得高氮成为高塔复合肥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

  高塔造粒进行复合肥生产,还能够解决传统复合肥氮的含量不高的问题,而且含氮量越高生产越容易。高塔造粒可以生产含氮量40%以上的复合肥,因此,更容易生产出作物实际需要配比的复合肥。尤其是目前测土配方施肥在被广泛推广的大背景下,能够根据土壤需求随时调配生产配方就成了化肥生产企业发展的一个优势,据河北晶龙丰利化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牛庆林介绍,他们公司现在已经研制出了十几个品种,配合测土配方施肥进行推广,效果比较理想。

  虽然BB肥同样能够实现高氮,但是其自身特点及中国的国情让BB肥在中国的农业生产中一直难以扮演其在国外所扮演的角色。林葆的话很形象地描述了中国BB肥的发展现状:BB肥应该有两个B,而中国的BB肥只有一个B,那就是实现了掺混,并没有实现散装。BB肥在掺混之后,通常还要装到袋子里面,然后很可能被从山东运到黑龙江,运输距离过长,就很容易产生颗粒的离析现象,导致养分不均衡。张永志也说道,BB肥在中国不容易发展,一方面,在中国,BB肥的运输半径太长,很容易造成养分不均匀;另一方面,BB肥要和当地土壤情况结合起来的,而中国的地块比较小,同一地区的不同地块可能有较大的区别,就很难能够买到合适的肥料了。

  与有同样施用效果的BB肥相比,高塔造粒设备生产的复合肥养分更均匀,能够解决BB肥发展过程中所遭遇的难题。通过高塔造粒进行复合肥的生产,物料的混合是在熔融状态下搅拌进行,因此混合均匀,肥料的每一个颗粒都是多种营养元素的均匀体,保证了成品复合肥颗粒的养分均匀一致,不用担心远距离运输所带来的问题。宁夏开元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学仁说,使用高塔技术,可以对氮、磷、钾进行合理的调配,从而造出高氮、高磷、高钾的复合肥,适用于不同的作物、不同的地域,符合测土配方施肥。

  高塔造粒进行复合肥生产开辟了一条复合肥生产的新思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目前尿素产能有些过剩的局面。林葆告诉记者,一直以来,都是磷肥厂在生产复合肥,磷的含量虽然比较高,但氮的含量一直难以上去。而现在是通过向尿液里面加入钾和磷,就能够实现氮含量的有效提高。另外,目前我们国家的尿素产量有四千万吨,已经超过了国内的需求,多余的产能需要新的消化途径,而高塔造粒所需要的原料就是尿液,所以,如果尿素生产厂家上高塔项目,不仅能消化多余的产能,还为企业开拓了一个新的增收项目。

  高塔造粒复合肥有巨大发展空间

  随着农村劳动力数量的降低和农民收入的增加,高效化肥为很多农民所青睐,而且高塔造粒复合肥较传统复合肥有着更为明显的效果,这点符合农民的用肥习惯。另外诸如史丹利等高塔复合肥生产企业在缓释方面也取得了明显的成就,通过加入尿酶抑制剂来控制高塔复合肥的释放速度。因此,在测土配方施肥被大力推广的情况下,高塔造粒复合肥生产企业如果能够根据配方生产出质量过硬的产品,而且这种产品又能让农民接受,不断提高我国复合肥在肥料使用中所占的比例还是有着很多优势的。

  问题篇

  上高塔易下高塔难

  进入六月份,南方一些高塔造粒复合肥企业因为气温问题而不得不停止生产,其实,作为国内复合肥生产的一项新工艺,高塔复合肥在生产和推广过程中还遇到了许多别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很好地解决,势必会影响产品的推广。

  我们需要面对的一个事实是,高塔造粒复合肥是国外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比较流行的生产工艺,虽然历经了几十年的发展,其发展规模远比不上兴起于八九十年代的复合肥生产工艺。中-阿化肥有限公司农化部部长沈兵告诉记者,目前除了俄罗斯,在其他国家很少有使用高塔进行复合肥生产的,挪威和意大利的技术虽然比较先进,但没有出现中国这样如此快的发展速度。

  高塔成本居高难下

  高塔工艺的生成成本比较高,一方面表现在项目建设的高投入方面。2005年,史丹利化肥有限公司投资1.8亿元建成了年产80万吨的第二代双塔复合肥生产线。据悉,即使是年产20万吨的高塔复合肥生产装置,动辄也需要上千万的资金。而且高塔生产装置有一个特点,就是产能直接和塔高挂钩,同时又和投入的资金量直接挂钩,高昂的投资成本往往让一些企业望而却步。

  宁夏开元肥业是国内首家上高塔造粒复合肥生产装置的企业,据总经理赵学仁介绍,2001年企业参考挪威海德鲁的技术建设了高塔装置,但是在硬件设施上有着先天不足之处,有效塔高只有46米,如果要大量生产一般要求有效塔高要达到70-80米。所以,目前企业每年的产量在10万吨左右,如果不提高塔高而直接扩大产量,就容易发生颗粒粘结现象,导致不能很好地造粒。面对技术改造所需要的大笔资金,企业在短期内不打算对项目进行改造。

  另一方面,高塔造粒复合肥是向尿液加入相应的元素进行生产的,在产品成本上自然要比普通复合肥高一些,也就增加了农民的投入的成本。尤其是一些自身不能生产尿素、又不能就近获得尿液的企业,就需要购买成品尿素进行拆袋生产,无疑会在更大程度上增加生产成本。据沈兵介绍,高塔复合肥在刚开始流行的时候比普通复合肥高出300元―400元/吨,与撒可富等知名品牌相比也能高出100元/吨,价格居高主要取决于成本的高昂。牛庆林告诉记者,虽然企业自身有尿素生产设备,但要将高塔复合肥成本控制得与传统复合肥差不多,在目前还是几乎不可能做到的。

  再者,高塔工艺增加了农民的投入成本。据山东鲁西化工化肥股份有限公司销售总经理姜吉涛介绍,企业开发了一套“1+1=3”的施肥模式,也就是一袋复合肥加上一袋尿素,可以用作3亩地的肥料。一袋复合肥的价格为120元左右,一袋50公斤尿素的价格为80元左右,所以3亩地的成本为200元左右。如果选择高塔肥料,一袋40公斤,每袋价格为100元左右,需要3袋,成本就是300元左右。所以,使用高塔工艺的成本要比传统肥料高一些。采用他们所倡导的施肥模式,虽然多了一道掺合工序,却能在价格上占有明显优势。

  自身缺陷让企业叫苦不迭

  虽说有很多企业已经上了高塔项目,但是在技术水平上还是有很大差异的,而高塔技术自身还有许多需要注意的地方。首先,塔高会影响产量和质量。由于高塔造粒复合肥生产装置采用的是自然通风,如果料出塔温度太高则物料未冷却固化,极易黏附塔底,同时在后续的冷却过程中极易打磨出粉,不利于过筛;出料温度太低,则在高湿度季节易出现产品吸潮。

  因此,高塔造粒复合肥装置的产量会受季节的影响,中国农业科学院土肥所研究员李家康告诉记者,到了夏天的时候,由于温度比较高,喷浆不容易成粒,所以产量会受到影响,甚至一些企业不得不因此而停产,产量的不稳定也会给企业发展带来制约。

  另外,高塔复合肥造粒的颗粒大小也会受到影响。如果复合肥的颗粒太大,而塔高又达不到相应的高度,在生产过程中就很容易出现黏结现象。赵学仁告诉记者,对于农民来说,他们喜欢颗粒大的,使用起来方便,肥效也比较长一些。所以,这就很容易造成企业生产和农民需求之间的不协调。

  高塔复合肥往往是和高氮联系起来的,虽然解决了传统复合肥氮含量不高的难题,但是在低氮产品上有着自身的限制,并且在磷、钾的含量上也难以实现大的突破。中国农业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的曹一平教授说,当前一些高塔复合肥企业生产的复合肥中氮磷钾比例为30:5:5,含量比例走了极端化。据牛庆林介绍,高塔产品的磷、钾含量最多能够达到20,而且相应的成本也比普通复合肥高的多,而氮的含量低于20就非常困难了。沈兵告诉记者,农作物苗期对氮的需求比较高,作物后期生长就需要很多磷,结果的时候又对钾有很大的需求,而高塔复合肥里面磷的含量一般都不超过10,而大田作物拔节时期对于磷的要求一般在16,所以在使用上也有一定的限制。

  如果尿液在高温状态时间过长,很容易产生缩二脲。虽然在相应的标准中没有规定复合肥中缩二脲的含量,但复合肥中缩二脲含量高会产生“烧苗”现象。尿素在熔融过程中会产生水解和异构化缩合,水解和缩合均消耗尿素。尿素的水解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停留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尿液浓度、温度越高,缩二脲的生成速率也越高;停留时间越长,生成缩二脲的量就越大。据悉,2003年辽宁华锦就因为缩二脲产生的烧苗现象赔偿了4000多万元,大庆和大连大化也因此类问题而赔偿了1000多万元。一些企业生产的高塔复合肥中之所以会出现缩二脲含量过高,与企业的尿液运输距离过长有很大关系,另外,有的企业采取对尿素进行拆袋生产,在融化过程中也会加大缩二脲的含量。出现此类问题,不仅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还会在农民心目中留下对高塔复合肥的阴影。

  高塔对农化服务要求高

  与传统复合肥的推广不同,高塔复合肥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氮的含量比较高而容易出现较多的问题,究其原因,与农民对高塔复合肥的特点不了解有着很大的关系。

  曹一平教授告诉记者,她在接听服务热线的时候,就接触到了很多由于高塔复合肥使用不当而出现的问题。例如在闽东地区,当地曾出现过茶农施用高氮复合肥造成茶树落叶的现象,这家茶农每年施肥两次,第一次每棵用2两,氮的含量是25%;第二次每棵用8两,氮的含量是30%。而且每次用的时候都是洒在地表上,由于不能充分吸收,氮元素就会形成气态的氨,然后挥发到空气中,就直接将叶子薰坏,给农民带来了损失。

  在安徽出现过作物坏根的现象,当地种植西瓜使用了地膜,将高氮复合肥直接施在地膜下面。由于将高塔复合肥施的比较浅,而且西瓜在苗期又不需要太多的氮元素,所以复合肥中的氮元素便生成了氨,由于不能很好地散发到空气当中,就引发了坏根现象。

  另外,一些企业进行宣传的时候,只是在包装袋上表明了工厂的塔高是多少,其中氮的含量能高到什么程度,但是,对于如何施用,却讳莫如深。牛庆林认为,高塔复合肥主要适合追肥,其中氮的含量高,而且溶解速度快,如果用作底肥的话,其中的磷就很难能满足作物的需求。而如果也像传统复合肥那样进行施用,就很可能会产生不能满足作物需求的现象。

  提到高塔复合肥的时候,曹一平教授不免担心到:高塔复合肥氮的含量比较高,如果农民不能掌握好使用方法,很可能有很大一部分的氮挥发到空气中或者流失在土壤里面。而太湖的污染问题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如果以后有大量的氮混入地下水,很可能给我们的日常饮用水带来影响,而且水体中营养过剩就会引发赤潮等现象,给大自然的平衡带来危害。

  对策篇

  精确细节方有好局

  与高塔项目的狂热相比,农民对高塔复合肥的追捧逐渐回归理性。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是,虽然高塔复合肥生产技术在国外早于普通复合肥,但其推广效果远比不上普通复合肥。总结以往高塔复合肥的推广经验,在塔高、成本、农化服务等方面,企业要特别关注,才能让高塔肥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上高塔要考虑自身情况

  要上高塔项目,企业首先要考虑自己是否具备了进行高塔生产的条件,是否有能力进行高塔建设。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的曹一平教授告诉记者,目前企业上高塔项目有着盲目性,很多时候并不是很清楚市场,也不知道自身是否能驾驭高塔复合肥技术,盲目地进行建设,很可能导致项目的失败,最后受损失最大的还是企业自己。

  据了解,湖南岳阳有一个企业,手里曾有一笔上千万的资金。在今年3月份的时候为一个造酒项目到处奔波,希望能够得到各方面的支持;但是在今年5月底的时候,该企业的高塔复合肥项目已经通过了国资办的审批,开始建设了。且不说这个企业能不能在以后的生产中获得巨大的利润,但从其在短短两个月内就已经转移了项目,可以看出目前一些企业对高塔复合肥项目的狂热,同时又能反映出企业对高塔项目可行性及不可行性分析的轻视。

  相对于前两年,农民对于高塔肥料的认识已经开始回归理性,不仅看其短期的效果,还会对成本及持久性进行对比分析,从一些地区高塔肥料开始降价的现象也可以看出消费者对于肥料的态度。对此,作为企业,也有必要对自身是否适合高塔项目进行一个冷静思考。

  首先是看企业是否能够获得比较便利的尿液资源,如果靠拆袋生产,缩二脲问题就很难解决,成本更是一个大问题;其次需要考虑企业是否有相应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投资高塔复合肥项目需要有强大的资金和技术,还需要有后续的资金进行维护和技术改造;另外,还需要考虑到高塔复合肥的生产会受到温度的影响,企业能够有相应的应对措施;最后,企业还需要对市场需求及产品定位进行考虑,生产出来的产品凭什么优势来开拓市场,这些是实现企业长期发展所必需的。

  降低成本是根本

  再好的产品,如果没有市场所能接受的价格,也是不可能给企业带来收益的,而高塔肥料在目前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要尽可能地降低成本。对于农民来说,选择肥料不仅看效果,还会特别注重价格,如果仅为了使用方便而要付出几十元的代价,就很难接受了。山东鲁西化工的“1+1=3”模式之所以能够迅速推广开来,就在于这种模式不仅达到了相应的效果,还为农民节约了成本。

  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的一位负责人告诉我们,一般高塔复合肥的价格在2500元/吨左右,而常规肥在2100元/吨左右,价差让种植大田作物的农民难以接受。据沈兵介绍,现在在河北南部、河南等地,高塔复合肥与品牌复合肥的价差降到了100元/吨左右,并且还有继续下降的趋势,可以体现出农民对高塔复合肥价格的接受程度不能比普通复合肥高太多。

  方向定位是关键

  高塔肥料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适合,也并非能适合作物的生长的每个时期。作为企业,有必要将肥料的特点和适用情况客观地告诉农民,这样才能实现企业与农民的共赢。

  首先,对于高塔肥料能够进行一次施肥一定要慎重看待。林葆告诉记者,在东北的黑土地进行一次性施肥之所以能取得成功,与黑土地的特点有很大关系,四平以北的东北耕地是独特的黑土地。这些土地土壤肥力好,气温低,湿度也比较大,利于肥料的固定,土壤的保肥、保水能力比较强。施一些高氮复合肥,同时适当添加一些种肥,就能够保证玉米的一次性施肥。

  但是目前一些企业将这种说法推广到全国各地,是一种很不负责任的做法。曹一平告诉记者,种子从播种到发芽差不多需要10天,在这期间,土壤自身的肥力已经足够,等到灌浆的时候对肥料需求比较大。无机氮在土壤中14天的时候释放达到高峰,并不能满足作物一生的需求,东北的黑土地只是一个特例。

  赵学仁告诉记者,对于高塔产品,要分清用于什么季节、什么土壤,而不能一概而论,目前还没有哪个企业能够做到一次性施肥的效果。在作物生长初期,对氮的要求比较高;在长茎杆的时候,对磷的需求就比较高;而等到结果的时候,对钾的需求就比较高。作为底肥的话受其释放周期短的制约,而作为追肥的时候磷的含量又会受到限制,所以对于高塔肥料需要慎重看待。

  其次,对于不同的作物,还需要选择不同的高塔肥料。曹一平建议,对于经济作物,可以使用高塔复合肥作为基肥,追肥的时候只要追硝酸钾就可以了,用不着追高氮的高塔复合肥;而对于大田作物,用高塔复合肥做基肥也可以,追肥的时候可以采用价格较低的尿素。所以,高塔复合肥应该在基肥上做好文章。林葆强调,对于农民来说,如果传统复合肥里面的氮含量比较少,完全可以通过添加尿素或者二铵来实现氮养分的充足供应。

  高氮复混肥主要适用于玉米、棉花追肥以及叶菜类蔬菜、草坪、牧草、中草药、果树的施肥;特别是玉米、棉花以前都是追施单一的氮肥,现在改施高氮复混肥后,产量与施单一的氮肥相比有明显提高,由于高氮复混肥与单一的氮肥相比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更有利于肥料利用率的提高、减少环境污染、防止土壤板结。但对于生长周期较长的农作物,不宜单施高氮复混肥,要根据农作物的需肥特性、目标产量、土壤肥力状况、生长周期长短、气候条件等因素,实行测土配方、平衡施肥。

  最后,对于肥料特性的宣传一定要客观,切忌盲目夸大的宣传,毕竟我们生产肥料是要长期销售的。记者曾看到一个企业的宣传材料,宣称他们厂生产的高塔复合肥肥料利用率可以达到80%以上,释放周期又可以延长4-5倍。当记者将这个宣传材料给专家们看的时候,他们明确表示不可能,进行这样的宣传,企业完全是自欺欺人,对企业长期发展不利。

  林葆分析道,只要养分一样,肥料的利用率是没有多大差别的。因为中国农科院专家组在1983年进行的试验已经表明,只要养分相同,不管是以粉末状,还是以颗粒状存在,不管是简单的掺混,还是经过严格的制造工艺,肥料利用率的差异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另外,南方的耕地是否适合施用高氮复合肥,目前还没有试验证明,还有待科学验证。

  对此,曹一平教授也表示了同样的看法。对于肥料释放周期可以延长4-5倍的说法,她表示,经过实验证明,加入尿酶抑制剂,最多也就能延长半个月,达不到控释的作用。而高塔复合肥的小孔,不仅不能延长复合肥的释放周期,还可以加速融化,如果对其进行包膜,在小孔处需要另外多包一些材料,很不现实。

  服务是高塔肥落地的保障

  高塔复合肥在使用过程中缺乏农化服务所引发的问题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另外,高塔复合肥不同于普通复合肥,其氮的含量相对较高,同时又会针对不同的产品和地域进行不同的肥料调配,可以借助测土配方施肥进行肥料推广。这些都需要我们在推广高塔复合肥的时候做好相应的农化服务,不能只是将产品卖出去,还要让农民用得明白,从而真正在竞争激烈的化肥市场中站稳脚跟。

  首先要了解销售地区对肥料的需求。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的殷永教授建议,企业进行高塔复合肥生产之前,要下基层进行调查,从而获得农民对肥料需求的第一手材料。之后,要针对不同省市区域的不同土壤性质、不同作物,研制生产高效系列专用肥。了解肥料的需求只是走好了第一步,关键是要对农民用肥进行科学指导,毕竟高塔复合肥对于农民来说还是一个新名词,对于其效果、特性等农民知之甚少,需要农化服务人员进行相应的指导,以免因为方法不当而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比如农民习惯于将肥料和种子埋在共同的深度,但是曹一平教授告诉记者,如果将高塔复合肥作为底肥使用的时候,就有必要进行深埋处理,而相应的种肥可以和种子一起播种。这是因为,根据厂家在袋子上的描述,每亩地应该施用25公斤左右的高塔复合肥,而每亩地的种子大约5公斤左右,如此多的复合肥和种子一起播种下去的话,就很容易将种子烧死,这样的情况在东北已经发生过。因此,在进行播种之前,需要将高塔复合肥进行深埋处理,这样不仅不会出现烧苗现象,还能延缓复合肥的释放周期,从而保证在作物需要的时候仍有较好的肥效。

  牛庆林告诉记者,他们企业就是采取了高塔复合肥和农化服务人员一起下乡的推广策略,肥料销售到哪里,农化服务人员就会跟踪到哪里,配合经销商指导农民进行肥料使用,从而避免问题的出现,又让农民看到了高塔复合肥的优势。可见,做好农化服务对于推广高塔复合肥至关重要。

  中国磷肥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张永志建议,不仅企业要做好农化服务,农技推广站在这个过程中也应该充分发挥指导作用,对农民使用新型肥料提供相应的指导。同时,农业部门应也就环境问题、市场管理问题、农化服务等方面进行指导,从而有效地促进高塔复合肥的推广,而不只是发挥登记收费的职能。

  对于国家来说,需要对高塔复合肥项目进行宏观调控。高塔复合肥项目,需要大量的资金,而国内竟然已经建设了三十多套,高塔的投资项目必然伴随着价格较高的产品,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让利于“三农”就成了政府有关职能部门需要考虑的问题。而且高塔复合肥的各种功效到底如何,政府也有必要组织相关的专家进行试验验证;最后,要对企业宣传进行严格控制,从而让农民在肥料发展过程中真正享受到实惠。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4-55160-1.html

标签:农机 分析 趋势 未来发展 高塔

上一篇:后期玉米价格仍将以阶段性调整为主
下一篇:预计今年东北产区新玉米收购价格将平开低走